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牛粪再生垫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特性及致病菌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垫料生产方式因工艺差异导致垫料存在生物安全隐患,不利于垫料技术的推广,滚筒发酵具有高温、快速等优势,探讨其垫料生产过程的致病菌变化特征,可为解决产业问题提供支持。该研究以滚筒好氧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培养法对夏季和冬季垫料生产过程中滚筒不同位置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氏菌)数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物料的理化特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夏、冬季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中筒仓内温度较稳定,滚筒内部温度可维持在55℃以上;成品垫料的含水率均低于45%;链球菌和克雷伯氏菌在垫料成品中均未检出,夏季垫料成品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数量高于冬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理化指标中影响致病菌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为滚筒温度,其次为总碳。该研究为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22.
目的 获得杂交构树根际固氮菌菌株并明确其功能特性。 方法 以Ashby培养基为选择分离条件,从甘肃天水、兰州、张掖种植试验区的杂交构树根系及根际土壤中分离固氮菌,对固氮菌进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测定固氮酶活性、溶磷、分泌吲哚乙酸和抑制植物病原菌的能力,并采用熵权法对菌株特性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从远根土和根表土中共分离出10株固氮菌,分属8个属,以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 sp.)居多。各菌株均具有固氮酶活性,TS4和HP10的固氮酶活性均大于180 IU·L−1;仅TS4和HTZ2具有溶磷能力;有8株菌能够分泌吲哚乙酸,HTZ4的分泌能力最强,分泌量为44.62 µg·mL−1。所有菌株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oon)无拮抗作用;有7株菌分别对至少2种以上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HTZ4、HTZ3、HP5分别对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G. Martin) Sorauer)、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ius) Sacco)有最强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0.00%、48.78%、47.37%。综合性能较强的菌株为TS4、HP5、ZY9、HTZ4和HTZ5。 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固氮菌株,研制杂交构树多功能固氮菌肥,提高西北半干旱地区杂交构树产量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23.
624.
基于植物-土壤反馈理论,连作体系中的根系分泌物必然在加剧土传病害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证据尚缺少系统总结。本文梳理了连作导致土传病害加剧的现象以及连作对典型根系分泌物组分的累积。从有利于土传病原菌由土体向根际迁移、增殖和致病(“利病”)、破坏根际有益微生物群落防线(“压益”)和毒害根系免疫系统(“自毒”)等三个方面,揭示连作根系分泌物中某些物质促进土传病原菌入侵的机制。从根系分泌物角度阐述轮作、间作、套作、伴生和嫁接等多样性种植方式缓解连作土传病害的机制。提出鉴定“利病”、“压益”和“自毒”物质以及构建对应的消减技术途径,可为土传病害绿色高效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25.
病害高发是限制秸秆还田技术实施的因素之一.为探讨因秸秆还田导致的土壤中氮素水平的变化对植物病原菌致病力的影响,该研究选择常见的随麦秸秆还田携入土中的禾谷镰刀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分析5种不同缺氮处理(氮素占比分别为0、25%、50%、75%和100%,其中100% 表示不缺氮处理,培养基中氯化铵浓度为1.0 g/L...  相似文献   
626.
627.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pathogen of branch blight on pearl plum and its virulence, 14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Guangxi and Guizhou Province, and 21 isolates were obtained and were identified as Botryosphaeriaceae. The results of colony morphology, conidial observation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ITS1-5.8S-ITS2) and th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 (EFl-α)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s of branch blight on pearl plum were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66.67%), Neofusicoccum parvum (19.05%), N. algeriense (9.52%), and 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 (4.76%). The pathogenicity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Botryosphaeriaceae was tested by mycelial dishes inoculation, and it was found that typical isolates of the four species were pathogenic, among which L. pseudotheobromae was the most virulent one and B. dothidea was the weakest on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L. pseudotheobromae causes branch blight on pearl plum.  相似文献   
628.
为明确引起黄晶果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菌,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从采后贮藏期自然发病的黄晶果果实上分离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联合基因(ITS和TUB2)系统进化树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从黄晶果果实上分离得到的5株疑似病原菌,回接发病症状与自然贮藏发病症状一致,确定其为黄晶果的病原菌;5株病原菌分别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蔷薇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rosae)、间座壳真菌(Diaporthe pseudo-mangiferae)、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inus).该研究通过对黄晶果采后贮藏期间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黄晶果采后病害的有效防控及延长其采后贮藏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