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42篇
农学   173篇
基础科学   94篇
  180篇
综合类   1093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168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根据学校特点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需要,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从实验大纲、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提出了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生活饮用水,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4个方面对饮用水中硝酸盐危害因子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其风险商(HQ)为34.4%。同时,开展了硝酸盐危害因子亚急性毒理学试验,结果显示:基于膳食暴露低水平喂药的试验组,碱性磷酸酶(ALKP)、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基于膳食暴露高水平喂药的试验组,球蛋白(GLO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磷(P)、尿素(UREA)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3.
葡萄糖氧化酶是需氧脱氢酶,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主要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催化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同时消耗氧。工业生产多从黑曲霉中提取,无毒、无害,具有去除葡萄糖、脱氧、杀菌等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检测试纸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本文综述了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4.
种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阶段以及现代育种技术与种业发展的关系,并针对目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育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把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提到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公立科研院所(校)在现阶段种业发展中科研主导地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95.
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能  许振成  彭晓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32-10334
通过分析1981~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氮年消费量的趋势变化,并进行ARIMA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揭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家庭食物氮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年消费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处于轻微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居民食物氮消费量仍然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96.
我国土壤污染退化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骆永明  滕应 《土壤》2006,38(5):505-508
土壤污染退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性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壤资源污染退化状况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土壤污染退化对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原因,提出了防治我国土壤资源污染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7.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has been used as a powerful tool in food web studi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addition the occurrence and abundance of fatty acids may serve as indicator for feeding strategies of soil animals. Here we combine both approaches and investigate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δ13C values of bulk tissues and individual fatty acids in soil organisms. The fungi Chaetomium globosum and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were isotopically labelled by fructose derived from either C3 or C4 plants, and the fungal-feeding nematode Aphelenchoides sp. was reared on C. globosum. Fungi and nematodes were used as diet for the Collembolan Protaphorura fimata. The sugar source was fractionated differently by fungal lipid metabolism in a species-specific manner that points to a sensitivity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ing to the non-random distribution of 13C/12C isotopes in the molecule. As a general trend stearic acid (18:0) was depleted in 13C compared to the precursor palmitic acid (16:0), whereas its desaturation to oleic acid (18:1 ω9) favoured the 13C-rich substrate.Fatty acid profiles of P. fimata varied due to food source, indicating incorporation of dietary fatty acids into Collembolan tissue. Individuals feeding on fungi had lower amounts in C20 fatty acids, with monoenoic C20 forms not present. This pattern likely separates primary consumers (fungivores) from predators (nematode feeders). The isotopic discrimination in 13C for bulk Collembola ranged between −2.6 and 1.4‰ and was dependent on fungal species and C3/C4 system, suggesting differences at metabolic branch points and/or isotope discrimination of enzymes. Comparison of δ13C values in individual fatty acids between consumer and diet generally showed depletion (i.e. de novo synthesis) or no changes (i.e. dietary routing), but the fractionation was not uniform and affected by the type of ingested food. Fatty acid carbon isotopes were more variable than those of bulk tissues, likely due to both the distrimination by enzymes and the different lipid origin (i.e. neutral or polar fraction).  相似文献   
98.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镉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镉(Cd)通过污染的饲料和化肥而影响农产品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关注的焦点。为完善"稻鸭共生"系统的肥料和饲料管理,建立合理的物质产投结构及降低重金属Cd的生态毒理风险,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桐林坳社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Cd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d输入量为:肥料饲料秧苗雏鸭,其中肥料Cd输入主要是磷肥输入。"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d输出主要是水稻籽粒Cd和成鸭Cd。"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内循环的Cd主要是鸭粪Cd、杂草Cd、害虫Cd及归还给系统的水稻秸秆Cd和根系Cd。鸭所摄食的Cd主要来自鸭饲料,大鸭饲料Cd输入大于小鸭饲料Cd输入。在"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Cd沿食物链的转化、迁移过程以鸭粪Cd形式放大,且鸭粪Cd高于鸭饲料Cd输入。稻田土壤Cd输出来看,"稻鸭共生"和常规稻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常规稻作还是"稻鸭共生",水稻植株Cd含量次序为根秸秆籽粒。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没有增加水稻植株Cd含量和Cd积累。糙米和鸭肉镉含量分别为0.033 mg·kg-1和0.008 mg·kg-1,短期来看,"稻鸭共生"能够提供安全无Cd污染的农产品(鸭和稻米)。  相似文献   
99.
结合食品分析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围绕情景式教学,双语及专业文献资源辅助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校外实训工作的强化,考核模式改革等方面开展相关教学改革尝试。旨在为新食品安全形势下地方性院校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提供新借鉴。  相似文献   
100.
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超高压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原理,其中包括超高压对酶的灭活及激活影响和超高压杀菌的机理。论述了超高压加工食品能激活或灭活食品中食品品质酶,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色泽、香味,保持原有的生鲜风味和营养成分。分析了食品加工领域里超高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