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4篇
  119篇
综合类   1043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1725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了解2019—2020年新疆地区猪圆环病毒病2型(PCV2)抗体水平及其消长规律,本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475份血清中PCV2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PCV2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9.68%(331/475),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70%)。S/P的平均值为1.56。不同类别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在42.50%~86.67%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调查的5个规模化养殖场中,仅有2个场PCV2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国家标准。各场应根据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对现有的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和完整,确保各猪群健康。  相似文献   
92.
禽副粘病毒2型(PMV-2)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副粘病毒2型(Yucaipa株)鸡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毒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有限稀释3次克隆,获得了两株分泌PMV-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E9和7E5。经鉴定两株单抗均为IgG1亚类,杂交瘤细胞的平均染色体分别为96条和98条。细胞培养上清及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00、1:25600、1:51200和1:10^5、1:10^7。6E9和7E5单抗能稳定分泌抗体且与NDV、AIV、EDSV无交叉反应。间接ELISA实验表明4株PMV-2(Yucaipa株、F4株、F6株和F8株)均含有单抗6E9和7E5所针对的位点。  相似文献   
93.
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了恒河猴血清抗体和补体成分。不同性别比较,除成年组雄性IgM和C3较高、青年组雌性C4较高外(P<0.05),其余各组雌雄间抗体和补体值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年龄组间比较,IgG和IgA与年龄关系不密切;IgM幼年组高于青年组和成年组(P<0.01),也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C3和C4较低。  相似文献   
94.
以不同发情周期雌性绵羊子宫、输卵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绵羊子宫、输卵管的表达、定位和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相关图像分析软件对抗原染色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输卵管在发情0~15d,VEGF表达量在第9天达到峰值后经历波动逐渐下降过程,输卵管内膜上皮细胞是VEGF抗原的主要靶细胞;而子宫角在发情0~15d,VEGF表达量在第5天达到峰值后经历波动逐渐下降过程,子宫内膜固有层及腺体周围细胞为VEGF抗原的主要靶细胞。该研究结果为绵羊生产中进一步提高受胎率和妊娠率及频密产羔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采用RT-PCR从ConA刺激的马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扩增获得含信号肽的马γ-干扰素(Equine interferon-γ,EIFN-γ)基因,将其克隆至载体pCR2.1-TOPO中。通过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CR-EIFN-γ)中扩增马干扰素成熟蛋白(MatureEIFN-γ,mEIFN-γ)基因,并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重组子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对其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后的表达产物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mEIFN-γ基因全长为441b口,含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46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对其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18Ku,且具有免疫反应活性。mEIFN-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在非变性和变性条件下,采用Ni^+亲和层析纯化方法均可获得高纯度的重组马γ-干扰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建立马γ-干扰素检测方法、监测机体免疫状态和研究机体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胶体金标记技术问世以来,已在妊娠检测、传染病、毒品、食品安全和兽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兽医领域而言,已应用在动物寄生虫、细菌、病毒以及兽药残留检测等方面.论文总结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检测抗原、抗体的方法,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动物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该技术在动物病毒...  相似文献   
97.
本实验室从安徽某羊场发生腹泻的山羊病料中检测分离到边界病病毒(borderdiseasevirus,BDV),证明BDV在我国羊群中存在。为了进一步了解BDV在江苏羊群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收集江苏部分地区发生腹泻和健康羊群的血清和组织样品,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测定分离毒株5’-UTR基因片段,与其他已报道的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进化树。结果表明有27.4%(29/106)样品呈阳性,不N羊场BDV阳性率为0~67%,共分离到4株不同的BDV毒株,它们之间的同源性为73.9%~95.6%,而与其他BDV毒株的同源性为66.2%~91.6%。进化分析表明AH12-02与其他各毒株均较远,形成单独的分支,另3个毒株与BDV3型毒株关系最近。采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样品BDV抗体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羊场抗体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0~100%),还有抗体阴性持续感染个体的存在。以上结果丰富了我国B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为进一步探索BDV在我国羊群中的流行情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用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预包被酶标板,将纯化的狂犬病毒作为检测用抗原,利用捕获包被法建立了间接ELISA法用于犬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检测。通过优化ELISA条件,研制试剂盒并应用于犬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检验。利用研制的试剂盒与RFFIT、商品化同类试剂盒对30份犬血清进行平行检测,总符合率分别为90%和93.33%,与其它几种常见犬病毒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试剂盒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45%~5.79%和2.35%~7.21%,2~8℃保存12个月稳定。基于用单抗预包被后再包被检测抗原,本试剂盒检测样品抗体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得以显著提高,因此适合于不同来源狂犬疫苗人工免疫犬血清的RV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99.
为研制犬副流感特异性诊断试剂,我们以犬副流感病毒(CPIV)免疫8周龄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4株稳定分泌针对CPIV的单克隆抗体(MAb)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F386、584C9、4G7F4和4C9D8.4株MAb腹水针对CPIV的间接ELISA抗体效价达1:10~5~1:10~6,与犬瘟热病毒(CDV)和犬细小病毒(CP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MAb 4F386和4C9D8为IgG,5B4C9和4G7F4为IgM.Western blot检测表明,4F386与CPIV的F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4G7F4与CPW的HN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584C9和4C9D8不与变性的CPIV蛋白发生反应.4株MAb均具有中和病毒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均呈为阳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CPIV特异性诊断和治疗制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0.
以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 CQNr01菌株接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和4龄幼虫,观察感病率,并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菌株在幼虫离体表皮上的孢子萌发和附着胞产生情况。结果显示,菌株CQNr01孢子悬液浓度为1×10^8、1×10^9孢子·mL^-1时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6.58%和89.91%,而4龄则只有13.33%和16.67%。菌株CQNr01的孢子能够成功附着在斜纹夜蛾幼虫的离体表皮上,但孢子在2龄幼虫表皮的粘附能力优于4龄幼虫;接种24 h起两个龄期的离体表皮上均开始有孢子萌发现象并有附着胞和芽管产生,并随着接种时间的增长芽管不断伸长,但相同接种时间下孢子在2龄幼虫表皮上的萌发率和附着胞产生数量明显多于4龄幼虫表皮。研究证明菌株CQNr01对斜纹夜蛾高龄和低龄幼虫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其差异主要源于斜纹夜蛾幼虫体壁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