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9篇
  免费   1109篇
  国内免费   669篇
林业   4153篇
农学   622篇
基础科学   1450篇
  2356篇
综合类   6842篇
农作物   690篇
水产渔业   1070篇
畜牧兽医   1337篇
园艺   370篇
植物保护   128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561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673篇
  2015年   591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1181篇
  2012年   1516篇
  2011年   1512篇
  2010年   1135篇
  2009年   1246篇
  2008年   1109篇
  2007年   1151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712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通过定点观测及室内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芦苇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生长状况及光合特征.结果表明:(1)芦苇各生长指标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生物量、叶面积、株高、株径可以较好地反映芦苇的综合状况,即可以用来评价芦苇生长情况.密度增加是芦苇群落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2)适时适当的火烧处理可以起到积极的生态作用,促使芦苇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上都表现出优势,促使芦苇更早进入生长发育,并且较早地进入生殖生长期.(3)收割处理可移除地表枯落物,使地上植被具有更多的生长空间去竞争水肥气热等资源,而对芦苇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不同留茬高度对芦苇的生长无显著影响.(4)芦苇的盖度、株径、叶片个数、分节数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表明它们作为芦苇的基本形态指标是较为稳定的,生态可塑性小;而芦苇种群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密度不稳定,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982.
农业经营格局的时空分析有助于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差异机制.采用1990-2012年广东省农业产值及其经营结构数据,引入重心模型,对广东省农业经济重心在时空上的动态演变轨迹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主要农产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反映农业经营格局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经济重心呈现向西南移动的趋势,形成“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主要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的集聚生产格局,粤西地区成为区域农业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农业经营格局演变受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驱动.自然资源条件是农业经营格局形成的客观基础,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是农业经营格局改变的重要驱动力量,且其作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983.
平衡式两排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式两排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流量脉动不同于普通轴向柱塞泵。分析了内外柱塞数同为奇数或偶数的平衡式两排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脉动情况,采用不同参数,利用Matlab绘制其瞬时流量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外排柱塞数同为不相等的奇数或偶数时,内外排瞬时流量存在抵消使流量脉动减小。内外排柱塞数为相同的奇数或偶数时,内外排瞬时流量互相叠加使流量脉动保持不变。内外排柱塞数相等且交叉布置时,其流量脉动具有最大的减小量,脉动周期为普通轴向柱塞泵的一半,有利于泵结构的紧凑。  相似文献   
984.
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温室园艺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温室环境管理中,促进了温室环境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面向物联网的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需求,分别从温室环境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决策服务3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今后在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方面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985.
为满足压电泵系统流体精确控制及小型化的需要,提出利用压电自感知及神经网络技术的单腔单振子压电泵流量自测量方法。压电泵结构上采用双压电晶片振子同时作为执行元件与传感元件使用。首先分析了流量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传感压电片输出信号与振子变形关系。得出:压电泵流量与振子振动状态存在函数关系,振子的振动状态可由传感压电信号实时反映,因此在信号中隐含着压电泵流量信息。据此制作了传感压电信号参数测量电路样机,将参数测量结果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建立了用于压电泵流量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之间相关系数在0.999 3以上,最大相对误差率小于3.46%,预测结果与测量值接近。该流量自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86.
基于 VSM 的农机作业精益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机作业正向社会化服务迈进、农机作业组织呈现数量增长快、服务方式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 提高的特点;但也存在由于服务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因素造成的服务水平低、服务收益波动大等问题。 为 了规范农机作业过程管理、提高作业绩效、应用基于活性系统模型(VSM )的组织设计方法、将多种精益管理手段和 方法引入农机作业服务管理中、构建了面向农机作业服务精益管理的活性系统模型。 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 用于指导我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实施精益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运作诊断。  相似文献   
987.
广东省碳汇林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静  高岚  周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2):200-205
在种植碳汇林增加森林碳汇成为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途径之一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广东省碳 汇林的经营现状,根据碳汇林营造时期、经营时期以及后期市场交易的特点,将广东省碳汇林经营主体在经营时所 面临的风险总结为环境、过程和市场三大类,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了风险控制对策院加大宣传力度,在碳汇林经营 中实现经营主体与农户双赢;增加保险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扩充融资渠道,保障碳汇林顺利经营;完善碳汇信息平 台,建立健全碳汇市场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988.
地表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实验站2008年开始田间定位试验资料,分析研究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对照不覆盖(CK)、作物生育期9 000 kg·hm-2秸秆覆盖(M1)、作物生育期4 500 kg·hm-2秸秆覆盖(M2)、夏闲秸秆覆盖(SF)、作 物生育期地膜覆盖(PM)。2010(干旱年)、2012(丰水年)两次测定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平均,与CK相比,2012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M1处理提高了7.4%,潜在矿化碳(PCM)含量M1、M2、SF处理分别提高了37.8%、23.9%、7.2%,微生物量碳(MBC)含量M1和M2处理分别提高了59.9%和42.3%,碳库管理指数(CMI)M1、M2、SF 处理分别提高了53.1%、35.6%、13.9%;2010年M1处理CMI较CK提高了16.1%(P<0.05),其余处理土壤有机碳各 指标与CK差异两年均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各项指标影响较大,随土层加深影响减弱,其中秸秆覆盖4年后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两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对含量与其各自绝对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且有机碳各指标间显著相关。综合来看,高量秸秆覆盖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积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89.
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通过收集整理香溪河流域2011年DEM、土壤、土地利用数据和1970—2011年的气象数据,在模型得到满意的率定和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植草河道措施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削减效果。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研究区TN和TP污染负荷集中分布在南阳水系,以及古夫、高岚水系的下游区域。全流域TN和TP污染总负荷分别高达1388t和239t。实施植草河道措施之后,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降到1120t和157t,共削减了16.7%的TN负荷和34%的TP负荷。因此,从控制效果来看,植草河道能够很好地控制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尤其是对TP污染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0.
安徽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核心内容是“整合资源、创新体制、强化服务”。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存在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档案信息化建设匹配设施不够,同时缺乏具有档案与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电子档案归档管理模式有待改进等障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在云时代面临着挑战。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整合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创新体制,强化档案行政部门主管;强化服务,提升医院档案的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