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立了一种测定元参、黄芩和杭白菊3种中药材中多菌灵残留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R-HPLC)。样品用丙酮提取,柱层析(弗罗里硅土-中性氧化铝=7∶ 4,质量比)和液液分配净化,以甲醇-水(体积比60∶ 40)为流动相,在波长281 nm下对待测组份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多菌灵在3种中药材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元参:69.08% ~88.3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5% ~4.67%;黄芩:71.39% ~88.40%,RSD为3.73% ~8.62%;杭白菊:73.33% ~97.31%,RSD为2.83% ~9.44%;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该杀菌剂在0.05~10 m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仪器的最小检出量(按S/N=3计)分别为0.3、0.5和0.3 ng,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01 mg/kg。该方法简单易行,净化效果较好,适合各种中药材中多菌灵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大黄(Rheum officinale)和公丁香(Flos caryophylli对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及其生物膜(Biofilm)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大黄和公丁香对哈氏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大黄和公丁香对哈氏弧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MTT法评价2种中草药液对哈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大黄对哈氏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31±0.4)mm,MIC和MBC均为7.813 mg/m1;公丁香对哈氏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1.53±0.6)mm,MIC和MBC分别为15.625和62.5 mg/ml;2种中草药液浓度分别在7.81和0.97 mg/ml以上时对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大黄和公丁香对哈氏弧菌及其生物膜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大黄的作用比公丁香更强.  相似文献   
83.
方传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396-7397
为了研究金银花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条件为: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体积比为25∶75),流速1.0 ml/min,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327 nm,柱温25℃。绿原酸在0.64~6.40μg范围内其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以6种不同浓度(0%~9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绿原酸的提取率进行考察的结果表明,30%乙醇溶液的绿原酸提取率最高,且杂质峰的数量明显减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回收率、精密度高的优点,可作为金银花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4.
分别从罹拟锈病的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粉葛P.thomsonii Benth.和山葛P.montana(Lour.)Merr.获得病原物拟锈病菌(集壶菌)Synchytrium sp.的孢子囊堆,用其作材料进行了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效果比较,同时对来自以上3种不同植物菌株的核糖体DNA(rDNA)-ITS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氯化苄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最高,但单孢子囊直接进行PCR扩增也可以满足ITS的克隆和分析;来源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ITS1-5.8S-ITS2分别为856 bp和907 bp,两者同源性为92%;而山葛菌株的ITS1-5.8S-ITS2为1 148 bp,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54%和55%.由此推断,粉葛与野葛上的菌株可能为相同种的不同变种,而山葛上的菌株为另一个种;或者3种植物上的菌株分别为3个不同的集壶菌种.  相似文献   
85.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及纯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主要介绍了近10年来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及纯化工艺,重点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述和比较,并且结合实际生产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合理的操作工艺:先用水提法提取出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再用大孔树脂法对提出物进行纯化,最终可得到提取率及纯度都较高的绿原酸。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忍冬生长过程的形态学观测,研究了其枝条生长与金银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金银花产量与千蕾重呈显著性相关,与节位面积和节间长度、节间粗度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枝条类型所形成的花蕾数及千蕾重不同,以长花枝产量最高;同类型枝条不同节位产量也不同,一般4~6节位产量最高.在生产中发挥第1,2茬花的中、长枝优势,第3,4茬花要注意保留有效花枝.  相似文献   
87.
葛根黄酮浸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通过六组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正交试验探讨了葛根黄酮的最佳浸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温度85℃、pH值为8的条件下,用10倍于葛根量的浓度为70%的乙醇,浸取2次,每次3h,葛根黄酮浸取效果最好,得率在9%以上、浸出物黄酮含量大于40%。  相似文献   
88.
金银花叶细胞中元素含量与其生境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定量分析了同一生境中2种不同种质金银花叶细胞中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t%)和原子数百分比(At%),进而探讨土壤元素背景特征与植物细胞水平上元素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石灰土壤的不同层次,土壤元素有效态和有效率顺序基本为Ca>Mg>Cu>Mn>K>Na>P>B>SiO2>Zn>Fe;受生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生长在该区的2种金银花叶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均表现出Ca多Mg少,并且P在叶细胞内的含量仅次于Ca的现象。石灰土壤中的Ca主要在蒸腾拉力作用下进入金银花体内,通过积累效应造成Ca在叶细胞中含量较高,从而使其与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呈显出正相关性。而金银花在吸收利用Ca元素时,还通过元素间的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影响其他元素在植物叶细胞内的含量,进而影响金银花的质量及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89.
槐米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运行电压20 kV,运行缓冲液为40 mmol/L硼砂(pH=9.0),建立了槐米的指纹图谱.槐米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的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共有峰中单峰面积超过10%总峰面积的色谱峰一个,各批次的相对峰面积比值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0%,满足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要求.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法可作为槐米药材的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0.
李宁  李楚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3):14-15,22
运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乙醇浓度、乙醇量、回流次数和回流时间4个因素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影响,并用紫外吸收法对其绿原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5%乙醇,用量60 mL,回流2次,每次1 h为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