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13篇 |
20篇 | |
综合类 | 109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8篇 |
园艺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概述了中国设施种植业的历史贡献,明确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好中国特色设施种植业的主要任务,并建议了加快发展好中国特色设施种植业需提供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精准掌握北京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和产能情况,项目深入挖掘“数字菜田项目”采集的5000个设施温室数据价值,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的设施生产状态和作物品种识别研究,构建设施大棚生产状态识别模型和作物品种识别模型,并集成到北京市种植业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监管设施农业应用场景,从而为政府提供精准、高效的集中监管、远程指挥和决策支持,以北京市设施蔬菜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5.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辣椒疫病等土传病害具有生防潜力,但由于难以纯培养而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如能调动土著AM真菌的抑病功能则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依托重庆石柱辣椒科技园,研究设施大棚中间作玉米对土著AM真菌生长及辣椒疫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辣椒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处理辣椒根系AM真菌侵染率、根际AM真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小区作物养分总吸收量均显著提高,辣椒疫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单株辣椒的磷吸收量及果实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其中种植密度更高的等垄宽间作处理两种作物根系AM真菌侵染率、小区玉米产量及作物养分总吸收量均显著高于等行距间作处理,辣椒疫病发病率与之正好相反。设施环境下间作玉米或能通过促进AM真菌生长及其对辣椒根系的侵染来增强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功效,其中等垄宽间作处理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探究设施栽培中适合黄瓜生长灌溉的水源,采用井水、河水、自来水及蒸馏水4种水源,研究不同灌溉水质对设施黄瓜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质对设施栽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同,与蒸馏水灌溉相比较,井水和自来水灌溉能显著促进黄瓜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浇灌三类水源可以提供黄瓜幼苗所需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促进其生长;选用井水和自来水对设施黄瓜幼苗进行浇灌处理,在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上均比用河水浇灌处理高,其中以井水效果最好。表明在设施黄瓜的栽培中,井水和自来水浇灌比河水更能促进黄瓜的生长。本研究为设施栽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与花卉的设施栽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花卉设施栽培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设施菜地因大水大肥管理方式导致的氮素淋失已成为当前关注焦点。探寻氮素淋失阻控技术需要首先探明土壤中NO_3~--N的运移和淋失过程,找到淋失阻控的关键点,从而实现蔬菜栽培高产量低环境成本。本研究以京郊设施菜地黄瓜-番茄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获取土壤温度、湿度、NO_3~--N含量等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参数校验,并以农民常规种植模式为基线情景,设置改变土壤基础性质、灌溉量、施氮量等不同情景,运用DNDC模型对设施菜地系统土壤氮素运移及淋溶损失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经验证后的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蔬菜产量、5 cm土壤温度和0~20 cm土壤孔隙含水率变化以及NO_3~--N的迁移过程,是模拟和评价氮素运移和损失的有效工具。模拟不同情景表明,设施菜地0~60 cm土壤NO_3~--N累积主要受灌溉水量和氮肥施入量的影响,此外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也是影响NO_3~--N运移的重要因子。节水节肥是设施菜地氮素淋失减量的最有效方法,相比常规措施,同时减少20%灌溉量和20%施氮量可明显降低59.04%的NO_3~--N淋失量。同时,在节水节肥的基础上改变灌溉方式并提高20%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降低69.04%的NO_3~--N淋失量。可见, DNDC模型为设施菜地NO_3~--N淋失评价和阻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重点关注减氮节水等管理措施的同时,提高土壤本身的质量,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减少设施菜地氮素淋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设施栽培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单体大棚和联体大棚栽培试验,研究大棚温湿度变化、番茄灰霉病发生时间和消长动态,并分析了番茄灰霉病发生与生育期、温湿度和叶花果病情的关系。从3月初至6月中旬,单体大棚和联体大棚湿度变化均呈两谷三峰的趋势,而温度变化表现为跳跃式波动。联体大棚相对湿度较单体大棚变化幅度大,且相对湿度略低。联体大棚温度变化比单体大棚平稳,且略低于单体大棚。早播、中播和晚播番茄的病害初发期分别为4月2日、4月7日和5月7日,中播和晚播番茄的最高病指明显低于早播番茄。番茄移栽越早,发病越早,病情越严重。单体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病高峰期在4月底~5月上旬,集中出现在5月初。联体大棚番茄各轮花果灰霉病的发病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集中出现在4月底~5月初。10~15℃中低温和90%以上的相对湿度最利于病害发生。叶病发生情况与花、果病发生无显著相关,而花、果病的发生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建立番茄灰霉病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