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2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林业   352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427篇
  311篇
综合类   1323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233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1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白城引种栽培的竹柳5号为对象,对其在引种地的有关形态特性、物候及生长表现进行调查,以分析竹柳5号在吉林西部引种栽植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竹柳5号在白城市不需要特殊的保护就能露地越冬而生长良好,能够保持原有的性状与品质,能够用硬枝或嫩枝扦插等方法进行繁殖。该树种具有耐干旱、抗寒冷、耐盐碱的特性,可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综合开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2.
使用2009—201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管制树种贸易数据分析我国进口CITES管制树种的种类、来源国、贸易目的和树种来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进口CITES管制树种呈现出进口种类集中、进口树种数量和来源国不断增加的趋势,且进口CITES管制树种基本来源于野外并用于商业性用途。针对贸易现状,文中从保护野生树种资源的角度对进一步规范CITES贸易活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3.
Abstract –  Three streams of comparable size located in different landscape-protected areas were selected for studying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fish assemblages using indirect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 and direct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gradient analysis. DCA of species showed well a gradient of assemblage changes in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 DCA of sites stressed the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fish assemblages of the three streams. This pattern was then confirmed by the highly significant between-stream CCA. In the within-site CCA,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plained 50.7% variability for presence–absence data and 58.3% fo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data.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umber of ponds and land use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strongest environmental gradient. However, in the partial CCAs, factor substratum type explain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he variability affecting fish in their habitat choice. Generally, presence–absence and relative abundance data of fish gave similar results in both DCA and CCA analyses; the sa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oved to be important in both data type analyses.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plain more variability than the regional (between-stream) one. The total proportion of variability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absence data analysis was 71.9% and i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analysis even 80.8%.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measured during the field survey explain 2.1- and 3.4-times more assemblages' variability than factors measured from a hydrological map.  相似文献   
144.
凉山州高原粳稻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红燕  华劲松  蔡光泽  郑传刚 《种子》2006,25(6):14-17,20
凉山州高原粳稻在自然环境中抽穗后3~4d开始开花,5~8d进入开花盛期,10~12d相继结束;1日内的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16:00;每朵颍花开花历时60~110min不等;闭花授粉粒和停止发育粒教因品种而异;水稻开花与颖壳内湿度、田间温度和生态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5.
    
《The Forestry Chronicle》2023,34(2):143-152
  相似文献   
146.
自然降雨条件下砒砂岩坡面细沟微形态及其侵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砒砂岩坡面细沟微形态及其侵蚀特征,为区域土壤侵蚀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裸露砒砂岩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监测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的方法,分析砒砂岩坡区13次降雨过程中坡面细沟数量、形态以及几何特征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细沟微形态变化过程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机制.[结果]...  相似文献   
147.
天保工程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对鹤峰实施天保工程以后,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等重要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详细调查,并与天保工程实施前比较,结果表明:5年来,鹤峰县天保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显著,折算总效益784 959.90万元。  相似文献   
148.
【目的】从黄瓜叶片中筛选抗疫霉菌效果好的内生细菌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疫病的理论探索及防治应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黄瓜叶片为实验材料筛选内生细菌,根据待检菌株的镜检特征、革兰氏染色反应、菌落排列方式和菌落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发酵液拮抗法实验对目标内生细菌进行拮抗作用测定。通过 16S rDNA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目标菌株种属。【结果】初步筛选出 32 株内生细菌将其编号为 CL1~CL32,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 10 株、革兰氏阳性杆菌 13株、革兰氏阳性球菌 9 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发现 8 株对掘氏疫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菌丝抑制率为10.3%~54.3%,抑菌半径为 1~7 mm,对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 3 株菌株(CL7、CL9、CL15)进行发酵液拮抗实验,结果显示其抑菌率分别为 54.4%、72.2%、63.3%。【结论】对掘氏疫霉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 3 株内生细菌(CL7,CL9、CL15)分别属于泛菌属 Pantoea sp.、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 和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sp.,其中抑制效果最明显的为 CL9,即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149.
为探索关中灌区小麦茎基腐病及麦田地下害虫的化学防治方法。运用绿色环保型杀菌、杀虫剂的不同组合,以试验的方法和拌种的技术,探索合适的农药品种及配伍。结果表明:杀菌+杀虫复配剂,能有效抑制小麦茎基腐病病菌的浸染、发展,控制地下害虫的危害。关中罐区的小麦茎基腐病及麦田地下害虫,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得到较好的防治,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0.
高原      史海静    丁成琴  郑诚  姜艳敏    张艳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5):175-183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对环境温湿度的缓冲效应,探究不同时间尺度林带对环境气候的缓冲特点以及森林小气候效应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黄土丘陵区的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同年建立的人工刺槐林和林外空旷地为研究对象,对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量化不同时间尺度人工刺槐林的温湿度缓冲效应。[结果]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均值分别低于林外0.13℃,0.99℃,0.92℃和0.16%。在一天中的14:00—16:00时段,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分别低于林外1.08℃,4.17℃和1.88℃,相对湿度高于林外2.72%; 在5:00—7:00时段,林内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高于林外0.45℃和0.58℃,相对湿度低于林外1.80%。最热月(7月)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分别低于林外0.76℃,2.17℃和3.29℃,相对湿度高于林外1.67%; 最冷月(1月)林内气温和土壤温度分别高于林外0.28℃和0.87℃,地表温度低于林外0.20℃,相对湿度低于林外1.16%。人工刺槐林的缓冲效应随环境气候变化表现不同,当林外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分别高于16.70℃,9.89℃和1.43℃时,人工刺槐林表现为降温作用,低于该温度则表现为升温作用; 温度和缓冲值之间为一元三次方程关系,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缓冲值的绝对值增大速率加快。[结论]在人工刺槐林温湿度缓冲效应影响下,林内温湿度比林外更加稳定,形成了优于林外环境气候的独特小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