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4篇 |
免费 | 252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5篇 |
农学 | 213篇 |
基础科学 | 505篇 |
380篇 | |
综合类 | 1644篇 |
农作物 | 173篇 |
水产渔业 | 91篇 |
畜牧兽医 | 285篇 |
园艺 | 101篇 |
植物保护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305篇 |
2010年 | 243篇 |
2009年 | 264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不同施氮水平下旱作水稻土壤无机氮的动态变化及其吸氮特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田间条件下用半腐解稻草覆盖后对旱作水稻进行了氮肥不同用量 0 (N0 ) ,90 (N90 ) ,15 0 (N150 ) ,2 10 (N2 10 )和2 70 (N2 70 )kg·hm-2 试验 ,研究了施氮后土壤中无机氮 (NH4 -N、NO3 -N)的动态变化及水稻吸氮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旱作水稻土壤速效氮以硝态氮为主 ,水稻的产量以N2 10 处理最高 ,水稻的植株含氮量及氮素的累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的中期 ,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也以N2 10 处理最高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对土壤氮的依存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2.
依据计算机化考试试题库中不同类型的试题,确定相应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计算机化考试成绩计算,得到各类型题及考试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并析得出《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计算机化考试质量较高,考试有效。 相似文献
113.
利用高空、卫星云图、欧洲中心物理量场、自动站资料以及南宁、梧州两站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0年8月23日影响广西南部的一次较大范围的台前飑线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受热带风暴"蒲公英"外围螺旋云带以及副高南缘偏东气流共同作用所致;红外云图表明此次飑线过程的云系特征在17:00~18:00最为明显,且在飑线最为活跃的时段地面风场出现类似暖式切变线的风场结构。雷达拼图及两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均表明,影响回波在17:00前后呈显著的线状排列结构,且还可细分为两段结构差别明显的回波带;梧州、南宁雷达分别观测到影响回波在发展、成熟阶段均出现表征风速辐合的与雷达扫描圆周相平行的零径向速度线;谱宽值分布表明大气的强对流运动主要发生在影响回波的前端、风速辐合处以及阵风锋当中。 相似文献
114.
关于非一致收敛的几个定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非一致性收敛的几个定理,并以较多的实例说明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5.
中国马铃薯栽培史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地方志记载的分析表明:川、鄂、陕、甘交界的山区是马铃薯的最早输入地和栽培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传播形成西南马铃薯主产区;从马铃薯名称的演变可说明中国马铃薯栽培走向成熟的过程,及以晋北为中心的华北马铃薯主产区和东北马铃薯主产区的形成;论证了台湾和闽粤沿海不是中国马铃薯最早或较早输入地的观点;讨论了研究中国马铃薯栽培史存在的3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6.
117.
[目的]筛选适合上栗县使用的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5种高效、低毒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药后14 d,15%茚虫威悬乳剂225 g/hm2、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75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150 ml/hm2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5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和保叶效果均在80%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并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稍差,已在当地产生抗药性.[结论]为水稻安全生产及科学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目的]研究单目标化局势决策在小麦品种布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考2006年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资料,采用单目标化局势决策,对新麦19号、濮麦10号、平安3号、郑麦3634、豫农201、郑农17、花培1号、周麦20号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冻害、倒伏和病害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综合效果测度值。[结果]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豫农201均为最优品种布局,其次是周麦20、郑农17,说明豫农201在各地的适应性最好。由于单目标灰色局势决策分析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其结果更具科学性。[结论]采用品种灰色布局的原理与方法指导品种布局,可作出更客观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