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16篇
  免费   4191篇
  国内免费   5907篇
林业   9774篇
农学   6191篇
基础科学   4369篇
  11060篇
综合类   42500篇
农作物   3561篇
水产渔业   2735篇
畜牧兽医   7945篇
园艺   2333篇
植物保护   4046篇
  2024年   482篇
  2023年   1219篇
  2022年   1851篇
  2021年   1972篇
  2020年   2039篇
  2019年   2578篇
  2018年   1374篇
  2017年   2490篇
  2016年   3227篇
  2015年   2953篇
  2014年   4077篇
  2013年   4084篇
  2012年   6094篇
  2011年   6487篇
  2010年   5249篇
  2009年   5211篇
  2008年   4856篇
  2007年   5854篇
  2006年   5104篇
  2005年   4289篇
  2004年   3247篇
  2003年   2817篇
  2002年   2160篇
  2001年   1888篇
  2000年   1713篇
  1999年   1373篇
  1998年   1180篇
  1997年   1086篇
  1996年   1055篇
  1995年   1040篇
  1994年   975篇
  1993年   858篇
  1992年   783篇
  1991年   659篇
  1990年   593篇
  1989年   531篇
  1988年   410篇
  1987年   281篇
  1986年   134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5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变的极其敏感和脆弱。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了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和川西北地区1991、2000、2010和2016年4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湿地动态度,分析了沼泽湿地的空间变化、转移方向和变化速率;采用景观指数,分析了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沼泽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研究区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1991-2016年4个时期的面积分别为6739.89、6231.39、5849.59和5649.35 km2,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26年间面积共减少了1090.54 km2。2)26年来,研究区沼泽湿地的动态度从-7.54%减小至-3.42%,面积变化速率持续减慢,高寒草地是沼泽湿地转出和转入的主要类型。3)沼泽湿地的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斑块密度持续增大,反映了沼泽湿地的破碎程度增高;最大斑块指数先降低后小幅升高,斑块形状指数先升高后小幅下降,反映了沼泽湿地的优势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分离度指数先增大后小幅减小,聚集度持续降低,反映了沼泽湿地从单独紧凑的状态趋向离散化发展。4)人为因素是影响青藏高原东部沼泽湿地面积变化的首要原因,其次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因子影响力大小依次是牧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蒸发量。沼泽湿地面积与各因子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面积随牧业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和蒸发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2.
为制备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用纯化的SVCV免疫BALB/c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2株抗SVCV的MAb,分别命名为2A3和3H7。经间接ELISA检测腹水效价为1:10240和1:12150。亚类鉴定证实,这2株亚类均为IgG1型。经非竞争酶免疫试验测定2A3和3H7的抗体亲和力常数分别为4.86×108L/mol和1.86×109L/mol,3H7相对亲和力高于2A3。MAb 2A3和3H7的饱和度均为1:400,叠加试验所得增值指数为63.2%,大于50%。抗体反应增值结果表明:两株MAb分别针对不同抗原位点。免疫印迹分析检测表明,两株纯化的MAb均可与SVCV抗原发生特异反应。  相似文献   
113.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超  刘国彬  薛萐  王国梁 《草地学报》2015,23(4):710-717
为了解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特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柠条 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 Hippophaer rhamnoides)、人工草地(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柳枝稷 Panicum virgatum)和天然草地(阿尔泰狗哇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es)的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柠条、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的根际微生物对糖类的代谢能力显著高于沙棘、沙打旺和柳枝稷;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对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的代谢能力较高。茵陈蒿和阿尔泰狗哇花的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其他4种植物。柠条、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具有相似的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天然草地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优于人工灌木和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14.
我国西北地区苜蓿种子产业化发展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苜蓿种子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产潜力。由于长期对苜蓿种子生产不重视,苜蓿栽培历史虽然悠久,但迄今苜蓿种子生产同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种子商品化极低,种子生产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只有加快苜蓿种子产业化步伐,才能改变目前西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的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115.
通过营养调控改善鸡肉品质与风味。选100 d宣城黄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优化日粮(OD)、OD+风味改良剂(MD)、MD+茶粉与甲壳质混合物、MD+昆虫蛋白硒,对照组饲喂原场饲粮。试验期55 d。结果表明:(1)试1、2、3、4组较对照组试鸡腹脂率分别降低45.28%,44.67%,64.04%,14.65%,其中试1、2组试鸡较对照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试3组降低极显著(P〈0.01);试3组肝重率显著降低33.59%(P〈0.05);试2组腺肌胃率显著提高45.11%(P〈0.01)。(2)肌间脂肪1、3、4组较对照组降低,但试2组提高15.66%(P〈0.05);肌苷酸试1组较对照组低,试2、3、4组分别高17.48%(P〈0.05),9.35%,10.16%;试4组胸肌硒含量较试2组提高了163%(P〈0.01)。(3)鸡肉弹性试1、2、3组较对照组分别高7.32%,7.89%(P〈0.05),9.21%,而试4组则低2.63%;粘聚性试1、2与3组较对照组分别高2.78%,5.71%(P〈0.05),4.29%,试4组则低1.43%。日粮补饲茶粉与甲壳素混合物可显著降低腹脂沉积,有防止肌肉脂肪氧化,降低MDA水平,维持高pH值趋势;配制的风味改良剂也可显著降低腹脂率,并有提高肌苷酸、羟脯氨酸含量与肌内脂水平趋势,能显著提高肌肉弹性与粘聚性;昆虫硒可显著提高鸡肉中硒沉积量。  相似文献   
116.
山羊胚胎分割及同卵双生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山羊晚期桑椹胚、囊胚、孵出囊胚和孵出增大胚泡,用简化分割法二分。将19对裸半胚移植于18只受体羊,结果有12只妊娠,其中两只胚胎消失,两只流产,其余8只足月分娩,共产半胚羔11只。晚期桑椹胚、囊胚、孵出囊胚和孵出增大胚泡各组的半胚发育为羔羊的发育率分别为12.5%(1/8)、20%(2/10)、25%(3/12)和62.5%(5/8)。前三组均未获得同卵双生羔羊。在第四组,将4对裸半胚移植于4只受体,有3只妊娠,足月分娩半胚羔5只,其中两对为同卵双生。本研究证明,对称分割山羊孵出增大胚泡,不仅其半胚在体内仍可继续发育形成正常胎儿,而且不装透明带移植其裸半胚,仍能获得较高的同卵双生率。山羊孵出增大胚泡更适宜用简化分割法分割。  相似文献   
117.
采用植物性吸水材料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t)和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模拟高寒草地条件下观察包衣种子的出苗,同时测定包衣混合物的持水力.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下两种牧草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86%和88%;在模拟条件下,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38%和24%.经过包衣处理后,种子的出苗...  相似文献   
118.
宁南旱区草粮轮作系统中紫花苜蓿适宜利用年限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2002-2004年对宁南旱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状和紫花苜蓿-谷子轮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紫花苜蓿生长年限延长,土壤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紫花苜蓿3~22年生期间,0~100 cm土壤容重减少了0.213 g/cm3,孔隙度增加8.03%,饱和持水率增加14.17%,持水能力增强。6~22年生期间,0~60 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增加1.60 g/kg和11.02 mg/kg,pH值降低了0.09,为轮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紫花苜蓿轮作年份越早,土壤水分恢复效果越好,轮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越高;反之,紫花苜蓿生长时间过长,轮作后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6,10和22年生紫花苜蓿地轮作谷子收获后,0~200 cm土壤水分恢复量分别为63.06,55.22和-42.55 mm,轮作谷子产量分别为1 725.95,1 485.80和1 560.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011 6,8.432 5和5.816 1 kg/mm.hm2。为使旱区农地有限的土壤水分达到合理、高效及可持续利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紫花苜蓿实行草粮轮作的最适宜年限在5~6年生。  相似文献   
119.
意蜂采用2,3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意蜂采用2和3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2日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2.42%)与采用3日龄幼虫的(81.21%)无显著差异;②2和3日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60小时和第48小时,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上时和第42-54小时;③2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时段台平产浆量(0.3754g)极显著高于3日龄的(0.3157g)但采用  相似文献   
120.
动物在患病、应激或特殊生理条件下,机体内会大量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机体内的脂质、DNA等产生反应,可对动物造成氧化损伤。唇形科植物提取物中的抗氧化物主要活性成分是酚类化合物,它和抗坏血酸及类胡萝卜素能够阻止自由基引发的氧化伤害。本文阐述了唇形科植物提取物对猪、鸡体外和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实例与抗氧化功能,分析了其抗氧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