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123篇
  398篇
综合类   723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158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不同盐度梯度下,进行了盐度对绿色杜氏藻Dunaliellaviridis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周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绿色杜氏藻在盐度为10时,生长速率和单位水体叶绿素含量最低,分别为0 121个/d和908 27μg/L;在盐度为60时,生长速率和单位水体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 381个/d和1192 41μg/L。2)不同盐度下单位细胞叶绿素含量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盐度60时,单位细胞叶绿素含量最低,叶绿素a为2 32×10-6μg/个,叶绿素总量为3 31×10-6μg/个。3)盐度为60时,绿色杜氏藻的细胞周期S期最短,为36 9%,G2期为0 8%;盐度80时,绿色杜氏藻的G2期最短,为0 3%,S期为43 6%,即绿色杜氏藻在盐度为60~80时,S期、G2期最短,细胞进入分裂期所用时间最短。本试验结果表明,培养绿色杜氏藻以盐度60~80的水体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92.
应用细胞同步培养技术、高压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酶偶联免疫法(ELISA)分析了胡萝卜细胞在悬浮培养时生长分裂周期的变化并对内源激动素类物质(玉米素Z-Zeatin、核糖基玉米素ZR-zeatinriboside、二氢玉米素DHZ-dihydrozeatin、核糖二氢玉米素DHZR-dihydrozeatinriboside、异戊烯基核糖基腺嘌呤IP-isopentenyladenine和核糖基异戊烯基腺苷IPR-isopentenyladenineriboside)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从用荧光显微技术分析DNA含量变化结果看出,附加有激动素0.1×10-6·L-1的悬浮液中,胡萝卜细胞的分裂周期为8.5h,比不加外源激素的处理短1h.在无外源激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期中内源细胞分裂素类物质除ZR之外,其余的Z、DHZ、DHZR、IP和IPR的含量在分裂的第6.5h均有一个峰值出现,ZR在第4.5和8.5h有峰值出现.外加细胞分裂素的处理中.Z、iP和iPR整个周期无明显含量变化,DHZ和DHZR在第6.5h出现峰值.ZR在第8.5h时也出现峰值.说明附加细胞激动素可协调Z.iP和iPR的积累,加速利用?  相似文献   
93.
南美斑潜蝇室内饲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在豇豆上一个完整世代的饲养试验,对南美斑潜蝇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在室温(25±1)℃,RH75%~85%,光照14h条件下,一个世代为16~17天;成虫在叶片上、下表面皆可刺孔取食,幼虫取食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区分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
苹果园绣线菊蚜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95.
 本文应用自行设计安装的MFR-1型母牛发情鉴定及早期妊娠诊断仪,将特制探测电极插入母牛阴道穹窿部,测定了94头母牛宫颈-阴道粘液的电导率(CVMEC)。结果表明,母牛在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CVMEC呈规律性变化。发情周期正常的母牛,CVMEC在间情期处于较低水平(5.64mS/cm),前情期开始上升(8.93mS/cm),发情期达峰值(13.40mS/cm),后情期开始下降(9.84mS/cm),最后降至间情期水平。输精后,未妊与妊娠母牛CVMEC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发情周期的各时期,未妊母牛高于妊娠母牛;未妊母牛在输精后21天左右返情,CVMEC再度出现峰值;妊娠早期母牛则保持与间情期相近的较低水平(5.08mS/cm)。笔者认为,母牛CVMEC的规律性变化的生理学基础是体内激素水平和宫颈-阴道粘液的周期性变化,据此进行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是可行的。与目前使用的方法相比,CVMEC法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供试农场生态农业系统由加工业,牲猪,沼气池,桔园,鱼池和农田6个系统组成。本文运用“黑箱理论”和方法,对6个子系统的投入能量,产出能量,能量效益及投能结构进行了分析。全系统的能量产投科为0.81,光能利用率为1.55%,产品能与总投能之比为37.8%,单位产值含能量为188.3GJ/万元,系统投入的有机能占总投能的95%。从系统的N素循环和动态平衡分析表明:农田,桔园的N素输入均大于输出,N素处于  相似文献   
97.
林隙(GAP)干扰研究进展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循环的理论、自然干扰的概念、林隙的一般特征和林隙干扰的时空格局。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干扰形成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林隙的大小、形成年龄、形成方式以及形成木的特征是研究林隙特征的重要参数,虽然不同森林群落中,林隙干扰的频率和程度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不同,但大多数森林的年平均干扰率是在1%左右。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大、小型干扰的比例不同。小型林隙干扰与大型灾难性干扰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森林景观的时空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98.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海南霸王岭1hm^2热带山地雨林的网格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全林分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森林循环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生活型的树种在利用垂直和水平生态资源上是相对分离的,绝大部分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垂直生态位宽度较小,中、大乔木则正好相反,而那些低密度、稀有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小。随森林循环过程的进行,各树种在不同阶段斑块内出现的频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占优势的乔灌木树种大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个体数中等的树种大都呈均匀分布的格局,而那些个体数少的低密度种则大都呈随机分布的格局。随着森林循环过程的推进,每个树种所拥有的个体数和所占据的面积是逐渐减少的。森林循环不同阶段内的树种数随着个体数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总趋势,尤其是由单个体和双个体所对应的物种数较多,3个以上个体对应的树种数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不同斑块之间组成相似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斑块动态的连续性,相邻阶段斑块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不相邻阶段斑块。以森林循环阶段为基础计算的生态位宽度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大部分低密度的树种或只集中分布在森林循环的少数阶段斑块内的树种对不同阶段斑块的生态资源利用较少,而那些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都出现,且个体数或断面积中等的树种,对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的生态资源利用较大。  相似文献   
99.
友恩蚜小蜂是松突圆蚧的重要优势寄生蜂,已广泛应用于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经2008年观察发现:在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文布种蜂地,友恩蚜小蜂一年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3~6月,第二个小高峰出现在10 ~ 11月.在罗定市苹塘镇林间,友恩蚜小蜂一年发生11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100.
以6年生‘绿岭’核桃树为试材,调查了‘绿岭’核桃短期更新处理(枝条更新周期为2~3年)和常规更新处理(枝条更新周期为3~4年)的坚果品质及产量,研究了早实核桃枝条更新对坚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早实核桃更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短期更新处理的坚果三径、单果质量、出仁率均大于常规更新处理,其中出仁率差值可达2.45个百分点,存在极显著差异。短期更新处理的好果与轻病果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64%和19.73%,均显著高于常规更新处理,2种处理间核仁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短期更新处理的单株产量为2.54 kg,比常规更新处理高出28%,且好果产量占比为69.18%,比常规更新处理高出14.48%。说明短期更新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坚果的外观品质及蛋白质含量,在提高单株坚果产量方面效果显著,且可极显著提高好果的产量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