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11篇
  免费   2568篇
  国内免费   5884篇
林业   3688篇
农学   5428篇
基础科学   1006篇
  6784篇
综合类   23539篇
农作物   3755篇
水产渔业   3466篇
畜牧兽医   9884篇
园艺   2925篇
植物保护   2888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626篇
  2022年   1243篇
  2021年   1637篇
  2020年   1661篇
  2019年   2003篇
  2018年   1360篇
  2017年   2257篇
  2016年   2830篇
  2015年   2500篇
  2014年   2251篇
  2013年   3026篇
  2012年   4229篇
  2011年   4239篇
  2010年   3454篇
  2009年   3320篇
  2008年   3400篇
  2007年   3916篇
  2006年   3475篇
  2005年   2597篇
  2004年   2141篇
  2003年   1559篇
  2002年   1239篇
  2001年   1070篇
  2000年   1012篇
  1999年   860篇
  1998年   645篇
  1997年   594篇
  1996年   577篇
  1995年   543篇
  1994年   435篇
  1993年   458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364篇
  1990年   330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0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表达HAV结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鉴定及细胞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方法,从HAV-L8株的RNA中扩增出结构基因(vp3 vp1),克隆到穿梭质粒pXCX2NotI上。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技术,将腺病毒载体pJM17与pXCX2-CMV-HAV共转染293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经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鉴定证明HAV的结构基因已插入到腺病毒基因组中;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二十面体的病毒颗粒。以上结果表明获得了重组腺病毒rAdHAV,纯化后的rAdHAV滴度为1×109.0TCID50/mL。  相似文献   
102.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ESR)是一种核酸受体,具有转录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影响着雌激素基因在雌性脊椎动物组织的表达,从而对第二性征、繁殖周期、生殖力、妊娠维持等方面产生影响。本文对雌激素受体的分布、生物学作用、分子结构、基因定位、多态性及其与猪繁殖性能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104.
对基因工程化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硫氧还原蛋白(Thioredoxin)融合蛋白SS-N/X和SS-N/S的表达产量、水溶性、Triton X-100对SS融合蛋白水溶性的影响、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特点以及SS的抗原性与免疫原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30℃的低温下用IPTG诱导表达,SS-N/X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占75.8%,色涵体仅占24.2%;而SS-N/S融合蛋白则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占81.1%,可溶性蛋白仅占18.9%;32C载体(pEG-32C)蛋白则居二者之间,可溶性蛋白与包涵体大约等比例出现。SS-N/S在低温下诱导可超量表达SS融合蛋白,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94%。0.5% Triton X-100对融合蛋白的不溶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几乎可使所有的SS-N/X融合蛋白和大部分SS-N/S融合蛋白及32C硫氧还原蛋白变成水溶性的。32C硫氧还原蛋白包涵体在尿素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SS-N/S包涵体,2mol/L尿素可使近一半的32C硫氧还原蛋白包涵体溶解,而SS-N/S包涵体只有27.5%溶解;但在5mol/L尿素时,两者均可基本全部变为可溶性的。在SS融合蛋白包涵体溶解时加入还原剂二硫苏糖醇,可明显降低SS的抗原性。SS融合蛋白(水溶性融合蛋白和复性后的包涵体)具有良好的SS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由SS融合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制成试验用疫苗,免疫BALB/c小鼠、仔猪和羔羊等动物,可显著提高免疫动物的增重。  相似文献   
105.
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基因R1R2区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232株P97基因和J株黏附因子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以我国猪肺炎支原体Z株(强毒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了该株黏附因子基因的部分序列。经序列分析后,重新设计了1对带有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并经引物的定点突变,PCR扩增了Z株黏附因子的R1R2区。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 中。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将其具有正确阅读框架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37℃下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9000的融合蛋白,表达量约为11%。  相似文献   
106.
以苯—乙醇为夹带剂,研究超临界CO2流体不同处理压力、温度、时间对福建产杉木、马尾松、檫木木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 MPa内,处理压力的增大有利于3种木材渗透性的提高;杉木在处理温度为40℃时,渗透性的变化率达到最大,为493%,马尾松和檫木在处理温度为45℃时,渗透性的变化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79%和349%;较佳的处理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07.
立地管理措施对7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采取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营造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7年生时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对7年生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BL1(全树收获)处理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杉木生长最差。炼山处理的7年生杉木蓄积量仅为不炼山处理的85.73%,但不同试验处理之间杉木生长量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8.
绵羊角的有无是由或主要由一个基因位点(Locus)上的三个等位基因(H、h’、h)所决定。三个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是:H为显性无角基因,对h为完全显性,即Hh基因型均表现无角性状;h为隐性有角基因,即hh基因型均表现有角性状;h,为一个频率很低的基因,对h为不完全显性,即h'h基因型仍表现为有角性状;但H对h’基因为不完全显性,即Hh’基因型可能出现角痕(角突或角基)。而h’h’基因型公羊表现为小角、发育残缺不全的矫型角,母羊表现为无角。培育无角革的关键是选择使用无角公羊,通过测交试验能确定无角公羊基因的纯合度,从而决定如何使用。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生化角度研究了F型(形成子实体)和N型(不形成子实体)两类香菇菌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香菇的整个生长过程中,F型菌株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均高于N型菌株,尤其在形成子实体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均呈较大幅度的增加,这种趋势与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是一致的,同时F型菌株对培养基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也高于N型菌株,说明在形成子实体的过程中,F型菌株具有比N型菌株相对更强的生化代谢能力;各种与物质降解有关酶的代谢活动在某些环节上受阻或不能有效地表达是N型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的一个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0.
Progenie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Solarium tuberosum and 2n pollen-Producing diploid hybrids, exhibit obvious hybrid vigor. The 2n pollen-producing clone can act as a bridge in crossing S. tuberosum and S. andigena with S. phureja. Populations from 4x-2x crosses show more unifomity and less segreg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4x-4x crosses. The parent-offspring correlation for the traits, starch content and tuber number, is significant at 0.01 level. The regrssion equations are Y (mp-F1)=1.0 1.2x and Y (mp - F1) = 5.3 0.8x, respectively. The 2n pollen-producing clones play an impotant role in increasing tuber stach content. Estimates of the combining ability for the main yield components indicate that additive effect prodominatcs for such trais as plot yield, tuber weight per plant and starch content, whereas both additive and non-additive effects lay equal stress on mean tuber weight and non-additive effect is important for tuber number. In general, non-additive effect appears to be important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