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0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20篇
  83篇
综合类   910篇
农作物   279篇
水产渔业   676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云南茶树品种引入漳州的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 Fuding Dabaicha]为对照,连续3年对云南省的紫娟[C.sinensis 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 cv.Zijuan]、云抗10号(C.sinensis var.assamica cv.Yunkang 10)、云抗14号(C.sinensis var.assamica cv.Yunkang 14)、佛香3号(C.sinensis cv.Foxiang No.3)、云茶1号(C.sinensis var.assamica cv.Yuncha No.1)、景谷大白茶(C.sinensis var.assamica cv.Jinggu Dabaicha)、雪芽100(C.sinensis var.assamica cv.Xueya 100)7个茶树良种在福建省漳州市茶区的适应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娟、云抗10号、佛香3号、景谷大白茶在漳州茶区生长情况良好,云抗14号、云茶1号、雪芽100生长情况一般;芽叶性状、抗性、生化特性等方面7个品种均超过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或与之相当,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2.
对枳、枳橙和甜橙的钾利用效率进行比较,将枳、枳橙和甜橙实生苗置于不同钾浓度条件下生长,检测不同时间植株的生物量和钾含量。结果显示:无论在高钾(20 mmol/L K+)还是低钾(100μmol/L K+)条件下,枳橙根部干重都显著高于枳,枳橙根部钾含量亦显著高于枳。在高钾条件下,枳橙和冰糖橙根部干重无显著性差异,但枳橙根部钾含量显著高于冰糖橙;无论在高钾还是低钾条件下,枳、枳橙和冰糖橙冠部干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冠部钾含量表现为冰糖橙枳橙枳。从植株钾利用效率而言,枳橙作为砧木应优于枳;枳橙作为枳与甜橙的杂种,在根部钾利用效率上亦高于甜橙。  相似文献   
993.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 K.)Sacc.]菌培养过程中,蝙蝠蛾拟青霉菌株SH-1的菌丝产生粉红色变化的现象,粉红菌株与SH-1菌株形态上存在很大差异,为查明产生的原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光照、p H和装液量对粉红色变化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冬虫夏草真菌的培养环境,分析影响粉红色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产生粉红变化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80 d、培养温度20.55℃、p H 7.51、装液量250 m L,在此培养基条件下,粉红菌株ZH-1产生概率为35.14%;得出菌株ZH-1的最大得率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80 d、培养温度为22.25℃、p H 6.89、装液量250 m L,在此培养基条件下,粉红菌株ZH-1得率为8.95%。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在4个盐度梯度(0、10、20、30)下的胁迫试验,观察了4个类别的10个相关基因,即4个能量代谢相关基因、3个生长相关基因、2个应激性相关基因和1个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个能量代谢相关基因(VATB、UBE、GAPDH)、1个应激性相关基因(GST)和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NAK)在不同盐度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Best Keeper、Norm Finder和Ge Norm 3个软件对各基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应激性相关基因(GST)和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NAK)对盐度变化的响应程度较高,表达不稳定;3个生长相关基因(S27、β-ACTIN、α-TUB)对盐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低,表达稳定,可以作为不同盐度处理下基因差异表达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995.
当归栽培新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近年来当归栽培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分析,并展望了当归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中草药添加剂对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下,采用口灌法研究当归、鱼腥草及自制中草药复方(方四)的水煎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血清中酶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将施氏鲟饲养在循环水族箱中,每组两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按照当归、鱼腥草及方四分别为0.3g/kg、0.54g/kg、0.8g/kg体质量的给药剂量每日口灌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以口灌蒸馏水为对照组。停药24h后,每组取半数鲟在高温30℃下热刺激2h,然后与常温组同时尾动(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甘油三酯含量及谷丙转氨酶等酶的活性及鱼的体质量。结果表明:当归及鱼腥草不能有效促进鲟生长;高温热刺激加重了鲟肝肾的负担,损伤了肝功能;而方四显著提高了鲟的生长性能,在高温热刺激下,仍能显著降低鲟血液中尿素、肌酐等物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肾功能,可作为鲟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的备选方剂。  相似文献   
997.
香椿嫩枝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香椿嫩枝叶黄酮,结果显示乙醇不同体积分数对黄酮的得率有显著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60%、70%、80%)、不同料液比(1:8.1:10、1:12)、不同温度(50、70、90℃)和不同提取时间(1、2、3h)条件下,得出香椿嫩枝叶黄酮提取最佳条件为:在50℃条件下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2,热提1h。  相似文献   
998.
1993-1994年利用鱼池、稻田改造成的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扣蟹,采取塑膜围栏防逃、调节水质、科学投饵、抑制幼蟹性腺发育等技术,52亩鱼池改造池亩扣蟹105kg,规格100只/kg;595亩稻田改造池亩产扣蟹55kg,规格180只/kg。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培养基酸度对皂荚茎段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3.5或5.8的MS培养基中,皂荚茎段培养一定时间后,培养基pH值均有所下降,降低的幅度与接种的试管苗数目有关。初始pH值不同(3.5或5.8)的MS培养基中茎段的分化率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在2003年3月~2005年3月间,分4次对0.5~6.5年龄段已知年龄的人工饲养的扬子鳄头长(HL)、头宽(HW)、吻眼间距(SE)和眼间距(EE)这4个头部形态参数和体长进行测量。在所测量的各年龄段中,鳄的体长范围互有重叠,不适合作为鳄年龄鉴定的指标。以体长作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头长在0.5龄与2.5龄间(P=0.173)无显著性差异,头宽在0.5龄与1.5、2.5和3.5龄间(P=1.171、P=1.013、P=1.533)以及1.5龄与2.5龄间(P=0.159)无显著性差异;而头长和头宽在其他年龄段间,以及吻眼间距和眼间距在所有年龄段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同一批鳄生长一年后,即1.5龄长到2.5龄,2.5龄长到3.5龄,4.5龄长到5.5龄,其头部形态的4个参数都有显著性变化,而在不同年份生长的同龄鳄间,如在1.52、.5和5.5龄的同龄鳄间,其吻眼间距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头长和头宽在2.5和5.5龄时具有显著性差异,眼间距却都无显著性差异,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在同龄的不同性别鳄中,如4.5龄的雌雄鳄间,眼间距无显著性差异,即该参数不存在性别的差异。经比较分析显示,扬子鳄的年龄不宜通过体长、头长、头宽和吻眼间距等参数进行确定,而与眼间距值存在着对应关系。这一研究结果为野生扬子鳄种群的结构变化建立动态模型,为野生扬子鳄的性成熟年龄及生育年龄做出准确的判断,对鳄的引种贸易和科研中的样本筛选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