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5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林业   547篇
农学   355篇
基础科学   264篇
  524篇
综合类   2184篇
农作物   212篇
水产渔业   246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Frogs are in decline worldwide, and are known to be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Floodplains of the Murray-Darling Basin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have been altered in many ways by livestock grazing, by the introduction of exotic fish, and by changes to flooding regimes. These changes have led to declines in wetland condition and hence to the availability of habitat for wetland frogs. This study examin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ogs, wetland condition and livestock grazing intensity at 26 wetlands on the floodplain of the Murrumbidgee River. Frog communities, species richness, and some individual species of frogs declined with increased grazing intensity. Wetland condition also declined with increased grazing intensity, particularly the aquatic vegetation and water quality components. There were cl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og communities and wetland condition, with several taxa responding to aquatic and fringing vegetation components of wetland condition. Thus, grazing intensity appeared to influence frog communities through changes in wetland habitat quality, particularly the vegetation. Reduced stocking rates may result in improved wetland condition and more diverse frog communities. River management to provide natural seasonal inundation of floodplain wetlands may also enhance wetland condition, frog activity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农情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情信息是指农业资源、环境与主要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状况的信息.调查研究与分析的目的是为国家农情监测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的标准.本次调查通过抽样方式,覆盖了国家7个部委局与全国22个省、自治区三个层次的农情信息用户,通过对农情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得出:农情监测信息具有及时、客观与覆盖面广的特点,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农业信息资源;农情信息同时已成为各级决策、生产管理、生产经营及农产品市场部门制定农业政策、管理指导农业生产和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科学依据;我国农情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与发布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3.
蒸发条件下粘土层对土壤水和溶质运移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韵珠  胡克林 《土壤学报》2004,41(4):493-502
以土壤水和溶质运移的动力学原理为基础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在浅层地下水和蒸发条件下含有粘土层土壤的水和Cl-的运移状况 ,重点探讨了两种粘土的层位和层厚对水和Cl-运移影响的差别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粘土层对土壤的水和溶质运移影响的程度 ,与层状土壤中该粘土及其组合土壤的水力学性质有关。本文模拟的重粘土 (简称Y粘土 )与轻壤土所组成的层状土壤 ,其基本情况为 ,随粘土层层位的升高和层厚加大 ,土壤水分蒸发和地下水补给速率降低 ,Cl-积累减少。而轻粘土 (简称R粘土 )与轻壤土所组成的层状土壤 ,由于它们的导水率曲线在压力水头h约 - 10 0 0cm处相交 ,当h低于此值时 ,R粘土的导水率就大于轻壤土的。因此 ,蒸发、补给速率和Cl-积累强度出现以顶位最高 ,甚至高于均质轻壤土 ,其次为底位 ,最低为中部层位的现象。在蒸发条件下Cl-在剖面中的积聚部位主要是土表。粘土层的存在 ,起到了阻滞作用 ,而阻滞程度则与该粘土水力学性质、层位、厚度和地下水埋深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稻草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湖南永州对稻草翻压、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不还田不覆盖进行了连续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稻草还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结构,稻草覆盖比稻草翻压的改土效果更为明显;稻草覆盖在烤烟生根期的保温作用不如地膜覆盖,烤烟进入旺长期以后,稻草覆盖土壤温、湿度变幅较小,能够维持相对适宜的温、湿度状况,而地膜覆盖及裸栽处理的烤烟整个生育期土壤温、湿度变幅较大,不利于烤烟生长。稻草覆盖比稻草翻压及地膜覆盖更有利于烤烟产量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气象条件对酿酒葡萄若干品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2004-2005年北方6省酿酒葡萄主要产区葡萄取样和宁夏芦花台园艺场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酿酒葡萄主要品质因子总糖、总酸、pH值和单宁积累的气象因子和影响时段,并建立了关系模式,提出了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定量气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酿酒葡萄品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量、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影响酿酒葡萄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7-8月(幼果膨大-果实着色期),其次是果实着色期-成熟期。7—8月降水量和水热系数对酿酒葡萄总糖含量的影响最大,7-8〉130mm,K7-8〉1.62时,总糖含量不能达到170g/L(酿优质酒所需最低糖度)。酿酒葡萄总酸含量与果实采收前一个月水热系数呈幂指数关系,随水热系数增加,含酸量缓慢增加。因此,要使酿酒葡萄果实中酸含量达到5~6g/L,则果实采收前一个月的水热系数应在0.12~0.63。酿酒葡萄中单宁含量与开花-成熟期积温、8月平均气温、9月l日到果实采收期日较差和采收前一个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指数关系,与8月日照时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酿酒葡萄果实的pH值随开花-成熟期平均最高气温和果实膨大期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6.
城市土壤的压实退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城市土壤普遍存在严重的压实退化现象。由于压实的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结构破坏、容重和硬度增大、孔隙度和渗透性降低。这些重要的变化对土壤生物活动、土壤物理-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状况、土壤的过滤和缓冲性能都产生影响。由此对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地下水的自然回灌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降雨的径流洪峰加快、加大,地表水体的污染负荷增加。土壤温度、微生物活动、养分转化都不同于自然土壤,植物的生长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王岩平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2):227-228
经过多年的发展,吐鲁番市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取得了明显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目前还存在投入不足、规模小、缺乏品牌产品、产中、产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致使整体经济效益还未充分显现出来.该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吐鲁番市今后要以科技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以基地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抓产品质量效益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8.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泥石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该区修建水利工程,泥石流是经常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区泥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象水文和地形地貌的关系,探讨了泥石流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工程区泥石流沟数量较多,但分布不均匀;泥石流沟流域面积集中于1~5 km2,主沟长度以1~3 km居多,相对高差大多小于1 500 m;70.9%的沟谷坡度为10~30°,88.3%的沟床比降在0.1~0.5之间;泥石流分布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受地质构造和地震的制约,受地层岩性的影响, 表现出区域分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9.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势及生长状况评定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陇东黄土高原有代表性的董志塬上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叶面积与植株高度之积表示停止生长期、拔节期、乳熟期等几个关键发育期的生长势。以生长势为量化指标,建立了冬小麦生长状况评定体系,并通过分析发现,停止生长期生长势和气象要素相关不显著;拔节期生长势和返青期-拔节期降水量相关显著,并和该时段≥0℃积温、光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乳熟期生长势则和拔节期-乳熟期光照时数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浸提条件对包膜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以几种不同包膜材料控/缓释肥为供试肥料,研究不同肥(养分)水比、浸提方式(连续浸提和更换浸提液)、温度和pH条件对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中肥料浓度是影响养分释放的重要因素,加大肥水比、更换浸提液可以显著减小这种影响。升高温度,有机和无机材料包膜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均显著加快。肥料类型、肥水比对浸提液的pH都有显著影响,但在连续浸提和更换浸提液方式下,7d内浸提液的pH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控/缓释肥在pH.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率显著高于在pH.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率。因此,对于不同包膜材料控/缓释肥以一定pH值的微酸性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定期更换浸提液或采用动态流法,相同的氮(或磷、钾)水比,30℃左右的浸提条件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