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埃尺蛾是近年在苍梧县发现的危害马尾松针叶的重要害虫,它与沙弥绶尺蛾混合发生,1年发生4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成虫在翌年3月中旬羽化出土,主要危害方式是幼虫咬食松针叶,严重影响松树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2.
利用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Bac-to-Bac表达系统在粉蚊夜蛾(Trichoplusiani)TnHi5细胞中表达了GFP与Vip2A(c)酶活成分区域的融合蛋白(GV2融合蛋白),研究了该蛋白对昆虫细胞和病毒产生的影响。Bac-gfpDNA转染48h后部分TnHi5细胞已经检测到荧光,48 ̄120h出现荧光的细胞数目增加,最后70%左右的细胞都有较强的荧光。而Bac-gv2DNA转染后2 ̄5d仅有极少TnHi5细胞出现荧光且多呈零散分布,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杆状病毒极晚期表达的GV2融合蛋白中的Vip2A对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进行ADP-核糖基化,从而影响了芽生型病毒粒子(BV)的正常产生或限制了BV在其它细胞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3.
尘污灯蛾在南昌郊区一年发生1~2代.一年发生两代的,以蛹休眠过冬,春季和秋季各繁殖一代;一年发生一代的,以幼虫过冬,春季化蛹后进入夏季滞育,仅在秋季繁殖一代.蛹的夏季滞育是由于幼虫期生长在长日照条件下诱导的,采用短日照处理幼虫,可抑制蛹的滞育,未龄幼虫是感应光周期的敏感虫龄.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夏季滞育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4.
The effect of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induced by exogenous methyl jasmonate (MJA) on lipoxygenase (LOX),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roteinase inhibitor (PI) activity in the leaves of tea plants, as well as the growth and midgut proteinase activity of the geometrid Ectropis obliqua larvae were studied. MJA significantly induced LOX, PPO and PI activity in leaves of tea plants. When geometrid larvae have fed on leaves of tea plants treated with MJA, the activities of the high alkaline trypsin-like enzyme and chymotrypsin-like enzyme in their midgut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ut the activities of the low alkaline trypsin-like enzyme in their midgut were unaffected, leading to im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proteinase activity in the midgut of the larvae and in turn, the growth were inhibited. These chains of response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the direct resistance induced by MJA-treatment of tea plant on geometrid larvae.  相似文献   
105.
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抵抗性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云南蚕区对家蚕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病原。为了筛选对BmNPV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家蚕品种资源作为抗病育种素材,以云南省保存的18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于3龄起蚕经口接种BmNPV,调查不同品种(品系)对BmNPV的抵抗性。不同家蚕品种对BmNPV的抵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中云8B的抵抗能力最强,发病率仅为28.9%,而红云B的发病率却高达100%,品种间发病率最大相差71.1个百分点;发病率55%以下的品种多数为日系品种,但品种间发病率最高(红云B)和最低(云8B)的均为日系品种。一些对BmNPV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全茧量较高,但品种对BmNPV的抵抗能力与全茧量没有严格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由于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利用新构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ac-to-Bac系统可溶性表达一个大分子质量的融合蛋白———piwi相关基因编码蛋白PRG-1。为了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对重组病毒感染剂量及产物收获时间进行优化,并利用GS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结果表明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中表达的重组GST-PRG-1是可溶性蛋白;最佳的感染条件是病毒粒子对BmN细胞的感染复数(MOI)=1,并在感染后96 h收获细胞。试验结果表明,新构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可用于大分子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107.
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抗菌肽Thanatin并避免其抗菌活性对宿主菌的影响,将抗菌肽Thanatin基因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基因融合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Thanatin-polyhedri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经诱导表达的菌体中有与融合蛋白理论值(35 kD)相符的目的条带。凝胶扫描分析目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且诱导后6 h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最大,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0%。纯化融合蛋白用盐酸羟胺切割后初步纯化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Thanatin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能够作为抗菌肽Thanatin融合标签介导其高水平表达,有助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大规模生产抗菌肽Thanatin。  相似文献   
108.
【研究目的】研究植物源类杀虫剂苦皮藤素乳油对茶尺蠖等害虫防治效果。【方法】应用0.2%苦皮藤素乳油,500倍、1000倍和1500倍3个浓度,分别处理茶鲜叶放入果酱瓶中,接上茶尺蠖二龄幼虫,进行室内防效评价实验;应用1500倍进行大田防效试验;应用500倍、1000倍和1500倍3个浓度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应用500倍、1000倍和1500倍3个浓度的0.2%苦皮藤素其结果表明;室内:0.2%苦皮藤素500倍,药后3天死亡率98.67%,1000倍的死亡率85.33%,1500倍的死亡率73.33%;大田防效:0.2%苦皮藤素1500倍药后10天防治茶尺蠖,防效为88.13%~90.69%;0.2%苦皮藤素500倍药后8天防治小绿叶蝉,防效为63.66%~80.11%。【结论】试验显示了该药剂对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效和持效期,可作为植物源类杀虫剂在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苏云金杆菌(Ballus thuringiensis Bt)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INPV)复配后,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并能扩大杀虫谱。但苏云金杆菌菌株的毒力活性与其发酵工艺产品的不同而异,不同工艺产品与病毒复配后,其毒力的增效作用也有所不同。本实验是用不同制剂感染斜纹夜蛾初孵幼虫,进行单一、复配制剂药效的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苏云金杆菌复配中的最佳工艺产品——自制的液体发酵Bt产品。  相似文献   
110.
黄光和绿光对灰茶尺蠖成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光谱对灰茶尺蠖成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为灰茶尺蠖的绿色无公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5代的灰茶尺蠖成虫为材料,设置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3个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白天(07:00―19:00),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灰茶尺蠖成虫均用普通日光灯照射(光照强度150~200 lx)12 h;夜间(19:00―07:00),黄光组成虫用黄光(波长590~595 nm)持续照射12 h(光照强度为50~100 lx),绿光组成虫用绿光(波长520~525 nm)持续照射12 h(光照强度为50~100 lx),对照组成虫黑暗12 h,分析不同光谱处理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情况、寿命以及卵孵化率和成虫羽化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组、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的总产卵量分别下降了24.05%和32.97%,且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单雌最高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均显著下降。黄光和绿光处理对灰茶尺蠖成虫的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但其平均产卵期显著缩短,分别较对照组缩短3.01和3.25 d。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灰茶尺蠖成虫的单雌产卵量高峰均出现在第4天,此时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雄虫和雌虫的寿命均显著缩短,但2种光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黄光和绿光处理后,灰茶尺蠖成虫的羽化率分别下降了45.18%和29.76%,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波长光谱对灰茶尺蠖的生物学习性有明显影响,于茶园内夜间提供黄光或绿光照射,能扰乱灰茶尺蠖的发育节律,减少其种群数量,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