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2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林业   495篇
农学   215篇
基础科学   25篇
  674篇
综合类   1677篇
农作物   25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70篇
园艺   491篇
植物保护   38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Three new metabolites, including a cyclic tetrapeptide asperhiratide (1), an ecdysteroid derivative asperhiratine (2), and a sesquiterpene lactone asperhiratone (3),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soft coral-derived fungus Aspergillus hiratsukae SCSIO 5Bn1003, together with 10 known compoun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via spectroscopic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calculations. In addition,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1 was determined by Marfey’s technique and an analysis of the acid hydrolysates using a chiral phase HPLC column. Among all the compounds, 6 and 8 showed medium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four tumor cell lines (SF-268, HepG-2, MCF-7, and A549), with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31.03 ± 3.04 to 50.25 ± 0.54 µM. Meanwhile, they strongly inhibited α-glucosidase activities, with IC50 values of 35.73 ± 3.94 and 22.00 ± 2.45 µM, which were close to and even stronger than the positive control acarbose (IC50 = 32.92 ± 1.03 µM). Compounds 6–8 showed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 with MIC values of 10.26 ± 0.76 µM, 17.00 ± 1.25 µM, and 5.30 ± 0.29 µM, respectively. Compounds 9 and 12 exhibited potent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against DPPH, with IC50 values of 12.23 ± 0.78 µM and 7.38 ± 1.16 µM. In addition, asperhiratide (1) was evaluated for anti-angiogenic activities in the in vivo zebrafish model, which showed a weak inhibitory effect on intersegmental vessel (ISV) formation.  相似文献   
82.
论述食用菌生产的巨大现实意义,推行集约经营,规范生产技术,创业创新,争取规模效益,节约资源,开拓非木质原料等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以玉米花丝为原料提取多糖.选取花丝类型、花丝和水的比例、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两次重复.结果表明:玉米花丝多糖提取的最佳方法为:采用老花丝,花丝和水比例为1:6,60℃水浴2.5 h,提取率为3.65%.通过浓缩、离心、沉淀等过程,并去除蛋白质、色素等杂质,得到玉米花丝粗多糖.将粗多糖进行...  相似文献   
84.
番茄地套作蘑菇对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套作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对潮土速效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关键酶活性以及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添加双孢蘑菇培养基质对土壤有机碳、矿质氮与速效磷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土壤细菌数量趋于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纤维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番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30%和67%,但产量没有明显变化;在添加培养基质基础上再接种双孢蘑菇菌种与不接种相比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脲酶活性(P<0.05),番茄植株生物量也降到与对照相接近的水平,尽管番茄产量没有明显变化,但额外收获了双孢蘑菇。结果表明,套作双孢蘑菇对潮土生物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并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经济产出,因而在潮土地区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85.
张延威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18-19,21
采用70%酒精与0.1%升汞(HgCl2)相结合的表面消毒法,分离石斛茎部内生真菌。实验结果表明,升汞的消毒时间1~8 min均可,以5 min左右为宜。石斛茎部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紧贴表皮的一小部分组织中。  相似文献   
86.
以海南省白沙县野生黄花美冠兰(Eulophia flava)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基培养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真菌,研究不同生境下黄花美冠兰植株根部的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受生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从丛生于甘蔗林和荒山中的黄花美冠兰植株新鲜营养根段中共分离出52株内生真菌,鉴定为17个属,丝核菌属(Rhizoctonia,13.46%)和镰刀菌属(Fusarium,13.46%)为优势属。相同生境的黄花美冠兰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较为一致;而两种不同生境中的黄花美冠兰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生于荒山的黄花美冠兰内生真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远高于生于甘蔗林的,可认为黄花美冠兰内生真菌多样性受生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悉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了云南丽江维西地区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Cheng et L.K.Fu)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及数量。从云南红豆杉根、茎、叶中分离获得115种内生真菌,经过形态学和ITS分析结果表明,这115种内生真菌分属于21属,其中分布最广的类群是芽枝霉属(19种),其次是黑孢属(17种)和拟茎点霉属(14种),说明云南红豆杉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经初步检测,其中有4个菌种能够产生紫杉醇。  相似文献   
88.
基于白桦变色菌的存在以及白桦在自然干燥过程中易产生变色的特点,从微生物学的角度,着重进行了白桦变色菌的培养、分离与筛选。研究表明:白桦在自然干燥过程中易受到变色菌的侵染;通过木材接菌试验,筛选出了诱使白桦变色的菌种。  相似文献   
89.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spp.),其分离频率最高达60.16%;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p.),分离频率为20.76%;青霉属(Penicilliumspp.)分离频率为8.76%,黑根霉属(Rhizopusspp.)分离频率为3.08%、曲霉属(Aspergillusspp.)分离频率为2.08%,毛霉属(Mucorspp.)分离频率为1.40%,同时还分离到细菌,分离频率为6.92%,同一品种各菌群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用0.1%AgNO3和55℃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所有真菌,50℃温汤浸种和50%扑海因WP750倍液的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是较理想的种子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90.
AM真菌与施氮量对白术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灭菌土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白术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提高了白术根系菌根侵染率和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进而使光合作用增强;AM真菌的接种效应因施肥量不同而变化,施氮量为0.3~0.45 g/kg土时效果最好;适氮量和AM真菌结合有交互正效应,有利于白术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