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0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1141篇
林业   1666篇
农学   1258篇
基础科学   495篇
  1871篇
综合类   8568篇
农作物   959篇
水产渔业   455篇
畜牧兽医   1618篇
园艺   602篇
植物保护   1201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551篇
  2016年   731篇
  2015年   655篇
  2014年   1019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340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1111篇
  2009年   1104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1033篇
  2006年   891篇
  2005年   669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旨在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株,并对其脱毒活性组分的脱毒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目标细菌进行初筛,以对AFB1的降解率为指标进行复筛,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该菌株不同发酵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来定位其脱毒活性组分,同时采用CCK-8法测定活性组分降解AFB1后对LMH细胞毒性,并研究了热处理、紫外线照射、强酸、强碱及蛋白酶K处理对活性组分脱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初筛分离到24株能够在初筛培养基生长良好的菌株,经复筛从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Y1-B1,其AFB1降解率达到73.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菌株Y1-B1培养物的不同组分进行的脱毒活性研究表明,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不同,上清液的脱毒能力最强,细菌细胞裂解物的脱毒能力下降明显,菌体悬液和菌体裂解物上清的脱毒能力最差,由此确定解淀粉芽胞杆菌Y1-B1的脱毒能力主要来源于上清液中的某种活性物质;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与AFB1对LMH细胞的毒性作用相比,AFB1被上清液降解后其产物的毒性显著降低。该脱毒活性组分对不同理化因素处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对高温、紫外照射抵抗力较强,对强酸、强碱抵抗力较差,蛋白酶K仅造成脱毒能力部分减弱。本研究将为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同时为后续微生物脱毒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2.
113.
测定黄连与黄连须、黄连茎叶主要生物碱含量并建立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HPLC分析比较黄连及黄连须、黄连茎叶中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差异并建立指纹图谱,通过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与总还原力试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发现小檗碱、巴马汀含量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含量为黄连>黄连须>黄连茎叶;总还原力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为黄连茎叶>黄连>黄连须;总还原力与各峰均有较强相关性,·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4号峰相关性较强。说明黄连茎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黄连须与黄连茎叶均有一定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4.
115.
ObjectiveTo elucidate the antinociceptive, physiologic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nd xylazine in hybrid goats.Study designProspective experimental study.AnimalsA total of 30 female hybrid goats aged 1–2 years and weighing 25 ± 2.9 kg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MethodsThe goa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nd administered xylazine (0.1 mg kg−1; group XYL.1), xylazine (0.3 mg kg−1; group XYL.3), EA (group EA), EA + xylazine (0.1 mg kg−1; group XYL.1-EA) and 0.9% saline (0.3 mL; control group CON). Nociceptive threshold and serum glucose concentration were measured at time 0 and at 15, 30, 45, 60 minutes and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 Nociceptive threshold was measured by passing potassium ions through the skin using potassium iontophoresis.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eart rate (HR), respiratory frequency (fR) and rectal temperature (RT) were recorded at times 0 and at 5, 10, 15, 20, 30, 45, 60 minutes and 24 hours. Repeated-measures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for each response variable; p < 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for all analyses.ResultsAntinociceptive effects in groups XYL.1 and XYL.3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5–60 minutes compared with group CON. Antinociceptive effect was higher in group XYL.1-EA than groups XYL.1 or EA at 15–60 minutes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ociceptive threshold was recorded in groups XYL.1-EA and XYL.3, except at 30 minutes. HR, MAP, fR, RT values were higher in group XYL.1-EA than in groups XYL.1 or XYL.3. Serum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in group XYL.3 at 15–60 minutes than in CON.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The XYL.1 and EA combination was effective for antinociception with minimum physiologic alter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combination may be a new and effective strategy for pain relief during clinical procedures in goats.  相似文献   
116.
117.
喻传洲 《猪业科学》2021,38(11):26-29
文章辩证地分析了猪轮回杂交的利与弊。作者指出:畜禽经济杂交在实践中应用的各类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只要掌握了杂种优势的基本原理以及获得杂种优势的方法,就能在生产实践中扬长避短,将轮回杂交的缺点降到最低,并将其优点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18.
主要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关键装备—2BM-9型免耕播种机的技术参数与工作原理,论述了其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及应用效果。通过性能试验与生产考核表明:该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使用可靠性大于98%,调整使用方便性大于97%。经测试与调查统计知:该机对作物留茬地提高土壤含水率6%~9%,减少农田风蚀50%~80%,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0.04%~0.08%,增加农民收入10%~15%。经过4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郑俊  吴睿  徐阳  马豪  朱云 《农机化研究》2015,(6):151-153,158
对开沟式和盒式的1WG-6.3型自走式小型起垄机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作业效益、作业效率及作业效果等指标进行测量及性能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盒式起垄机每公顷平均油耗较低,作业效率较高,稳定性好,起垄效果较好,能满足烤烟种植起垄效果的农艺要求;开沟式起垄机能满足烤烟种植垄底宽、垄高的农艺要求,但不能满足烤烟种植垄基宽的农艺要求,且每公顷平均油耗较高,作业效率较低,稳定性较差,垄形一般。因此,盒式起垄机更能适应烟草田间起垄作业。  相似文献   
120.
研究了传统耕作、玉米原垄留茬耕作、玉米原垄留茬全覆盖、玉米留茬条带覆盖、浅松覆盖和深松覆盖6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含水率、棵间蒸发量和地温的变化。结果表明,条带覆盖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剖面含水率影响最大;其他耕作方式对棵间蒸发的抑制作用均小于传统耕作;日平均地温在苗期变化明显;保护性耕作对日平均地温影响较大,传统耕作最高,留茬全覆盖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