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7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林业   741篇
农学   238篇
基础科学   39篇
  684篇
综合类   2779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343篇
园艺   158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合(肥)——武(汉)铁路安徽段是沪、汉、蓉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212.3公里。在生态护坡的设计上,通过分段进行具体绿化模式设计。植物选择上注重植物层次的搭配,和季节颜色差异布局规划,创造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空间的路基绿化效果,为实现合(肥)——武(汉)铁路安徽段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景观美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从2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公益林及商品林的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73.
论述了城镇绿地系统建立的理论依据及其对自然、社会的作用,指出了现行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4.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一直是困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以洪雅县生态示范区为例,指出山区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山区的特点探讨了在山区建设生态示范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5.
盐生植被的保护、利用及盐碱荒地的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盐生植被的脆弱性及其在荒漠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我国目前恢复盐生植被生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84-3286
提出了可转移生态足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概念。以张家界为例,计算分析张家界市居民消费的生态占用情况。结果表明:2004~2005年张家界居民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741 3918、61 8518、96 815 hm2;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1 592 8091、769 1381、900 515 hm2。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湖北羊蹄甲进行长期观察,初步探索了其生态习性和观赏价值,阐述了湖北羊蹄甲在园林绿化中的观赏应用价值,认为其在园林观赏方面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为分析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与多年生禾草混播3年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含量特征,筛选出修复效果最好的混播比例,本研究采用比色和氯仿熏蒸的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以藏沙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hum)不同比例混播为处理,分别为T1(4∶1∶2),T2(4∶2∶1)和T3(5∶1∶1),同时以未修复沙化草地为对照(CK),并与天然草地(NG)作比较。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比例混播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T3处理的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有效磷、碱解氮和含水量呈正相关。因此,灌草混播时,适当增加灌木的占比有利于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79.
论攀西地区野生经济真菌生态习性及其与林业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攀西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植被类型多样,林地资源充足,茵物资源丰富,有着发展经济真菌的优越条件,特别是近年来的林业工程建设为野生经济真菌的生产提供了基本物质基础,为其扩大生产创造了条件。文章列出了该地区常见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食药用真菌(分别归入22科、36属)及其生态习性,指出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应对经济真菌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0.
中国生态区划分与评价和保护建设的研究(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区评价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和实践。有利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中国生态区划分以地面景观为标准 ,并建立二级分类系统 ,区一亚区 ,同时充分利用政府行为。将全国共划分为 10个一级生态区 :天然林保护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区、水土保持生态区、防护林生态区、荒漠生态区、湿地生态区、林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