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66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95篇
  161篇
综合类   578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辽西油松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难点的分析,得出传统取脂方式对油松林的损伤,会严重破坏辽西生态环境,因此传统方式完全不适合辽西油松资源的开发利用。无损伤取脂开发利用策略,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辽西油松开发利用的难点,还可以有力地带动辽西油松荒山育林工程。因此无损伤取脂是辽西油松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82.
在总结辽宁海洋产业取得新成就的基础上 ,对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提出了当前全省海洋与水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3.
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辽宁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总结辽宁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限制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辽宁省水稻增产的途径,并展望了辽宁省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白燕培 《农业考古》2022,(1):132-139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刀以半月形直背弧刃石刀和梭形石刀为主;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除了沿用半月形石刀和梭形石刀外,又出现了长方形、三棱形和异形石刀,石刀种类趋于多样化,这个时期半月形石刀不见红山文化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而被弧背直刃半月形石刀所代替;到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仅见半月形石刀,而且样式增多:既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弧背直刃式,又出现了弧背凸弧刃或弧背斜刃石刀新类型,唯独不见红山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半月形石刀使用时间从红山文化时期一直到夏家店上层文化,使用时间延续2000多年;另,半月形石刀、长方形石刀出现时间可能早到距今8000年的查海——兴隆洼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85.
程洪森  马策  徐宁  马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09-10610,10612
[目的]探究辽宁切花月季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技术.[方法]调查了辽宁地区5个切花月季品种上蓟马的危害情况,并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4种蓟马专用防治药剂(5%多杀霉素悬浮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铁砂掌1+1可湿性粉剂和1.8%阿维菌素)及其组合对切花月季西花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了危害辽宁切花月季的害虫为西花蓟马.复配药剂5%多杀霉素悬浮剂1 500倍液+铁砂掌可湿性粉剂l 250倍液对切花月季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最佳,第5天的防治效果达到92.06%;单个药剂5%多杀霉素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第3天的防治效果达到83.12%.[结论]为指导切花月季的生产及防止西花蓟马产生抗药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60~2008年辽宁东部产粮区5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及积温、日照、冻土、无霜期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年辽宁东部产粮区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和无霜期呈上升趋势,降水、日照和冻土深度呈下降趋势。积温初日提前,终日延后;初霜日延后,终霜日提前。  相似文献   
87.
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秋  苏飞  张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2-1143,117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辽宁省1996~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0.337 6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395 9 hm2/人;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由1996年0.300 7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0.269 6 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也不断扩大;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不断扩大,说明目前辽宁省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88.
The eastern oyster Crassostrea virginica can change sex which makes self‐fertilization possible if sperm can be cryopreserved. In this study, small (~1 year old) and large (~2–3 years old) oysters were biopsied for sperm collection. Survival of the biopsied oysters after 1 year was 50% for small oysters and 17% for large oysters. Oocytes were collected from sex‐reversed females, and self‐fertilized with cryopreserved sperm. Of the 24 cryopreserved samples, 14 individuals had ≤1% fertility when crossed with oocytes from unrelated females, indicating that the cryopreserved sperm had reduced fertility. The other 10 individuals had a fertility of 39 ± 25% when crossed with oocytes from unrelated females (non‐selfing), but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success of self‐fertilization (12 ± 16%) (P = 0.008), while aliquots of the same oocytes had a fertilization of 83 ± 11% when crossing with fresh sperm. Larvae were produced at day 3 in the self‐fertilized families (12–94% of the fertilized oocytes), and survived to eyed‐larvae stage at days 11–14. Genotyping with 9 microsatellite markers confirmed that the larvae resulted from self‐fertilization in four famili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reating self‐fertilized inbred lines of oysters by use of non‐lethal sperm collection and cryo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89.
文章分析了辽宁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生产经营模式落后、生产经营主体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留守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等,阐述了辽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主要任务,并提出了政府引导推动、财政金融助力、科技引领支撑、龙头企业牵动等加快辽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0.
根据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辽宁省2003—2010年耕地的碳源和碳汇进行了核算,运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辽宁省统计年鉴中的行业能源消费量等数据,建立了行业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进而核算了2003—2010年辽宁省商服用地、住宅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源量,同时根据辽宁省2003—2010年土地利用面积核算了林地和草地的碳汇量。通过核算得出的数据分析发现:辽宁省碳源总量从2003年的9 276.91万t增长到2010年的11 471.15万t,增长幅度达23.75%,呈大幅增长的趋势,其中工矿仓储用地的碳源量占总碳源量的比重最高,2010年比重达77.59%,其次分别是耕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辽宁省地均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6.25 t/hm2增长到2010年的7.73 t/hm2。辽宁省2003—2010年碳吸收量呈小幅变化,从2003年的3 294.38万t减少到2010年的3 288.69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