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95篇
  161篇
综合类   568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In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ETP), a region of high fishing activity, olive ridley (Lepidochelis olivacea) and other sea turtles are accidentally caught in fishing nets with tuna and other animals. To d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shing activity, ocean conditions and sea turtle incidental catch in the ETP has been described and quantified, but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interaction of olive ridleys and fishing activit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avoid bycatch and incidental captures of sea turtles. We used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live ridley incidental catch per unit effort (iCPUE) in the ETP purse‐seine fisher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geographic extent and fishing set type (associated with dolphins, floating objects or in free‐swimming tuna school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ater temperature, set type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latitude, longitude and distance to nesting beach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variables to describe the probability of a capture event, with the highest iCPUE observed in sets made over floating object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edictors us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 of 26–30°C and chlorophyll‐a (chl‐a) concentrations <0.36 mg m?3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an incidental catch. Temporally,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an incidental catch was observ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June to December). Four regions were observed as high incidental catch hotspots: North and south of the equator between 0–10°N; 0–10°S and from 120 to 140°W; and along the Colombian coast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22.
农村信息化发展对于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分析了近年来辽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并结合今后一个时期内辽宁农村信息化发展工作计划,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3.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对照,对8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X5、X4产量最高,分别为12 731.5 kg/hm2和12 481.5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4.
方薇  范弢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95-102,132
[目的]研究滇东岩溶山地不同类型云南松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为岩溶脆弱生境土壤培肥、质量提升、水土固持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滇东岩溶山地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混交林、灌丛和原生林5种植被类型水稳性团聚体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揭示不同类型云南松林团聚体稳定性差异。[结果]①云南松纯林、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0.25 mm粒径质量分数(5.77%~9.39%)显著低于灌丛(20.92%)和原生林(27.47%)(p0.05),且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5 mm,2~5 mm粒径质量分数高于纯林。②湿筛处理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R_(0.25))排序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纯林灌丛原生林;平均重量直径(MWD)排序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原生林灌丛纯林;几何平均直径(GMD)排序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原生林纯林灌丛;分形维数(D)排序为:原生林灌丛纯林天然混交林人工混交林。③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的大粒级团聚体(0.25 mm)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高于小粒级团聚体(0.25 mm),且5,2~5,0. 25 mm粒径水稳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小于灌丛、原生林(p0.05)。[结论]云南松人工混交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高,其养分积累和固碳能力低于灌丛和原生林,高于纯林,作为该区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植被类型时需要避免人为干扰以提高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25.
辽宁省土地利用功能间的矛盾相对突出,明晰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现状、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可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选取2017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22个典型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分区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活功能高值区于中部呈斜"X"状分布,生产功能值主要呈现以沈阳为中心的"环状"递减蔓延结构,生态功能值由外至内逐渐减少。2)区域县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呈显著负相关。3)根据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和两维图论聚类法可将研究区划分为辽东生态功能优势区、辽北功能欠协调区、辽南功能相对均衡区以及辽西功能欠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27.
薛双奕  杨东  马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221-226
为了简单分析辽宁省气温变化的现状,根据辽宁省23 个气象站点1958—2013 年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 突变检验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近56 年来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均气温整体呈明显的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年均气温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受纬度及海陆位置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年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整体上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强。在整个时间域内年均气温波动存在1 个突变点,即发生在1988 年;并且主要存在3 个主周期,第1主周期为12年,第2、3主周期为21~22年和8年,各主周期都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水面蒸发损失水量,及其所造成的泵站机组损失功率,了解水面蒸发对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适用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了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的水面蒸发量,分析了工程水面蒸发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积分,计算了水面蒸发造成的各梯级泵站的流量损失和输入功率损失,求解并分析了水面蒸发对整个江苏段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沿线水面年蒸发量自南向北、西北方向逐渐递增;蒸发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全线平均水面年蒸发量为862.2 mm.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和输水河道蒸发损失水量分别占总蒸发损失水量的77.7%,13.3%,3.6%和5.4%,蒸发损失水量约占源头泵站抽水量的17.46%,使工程平均调水效率降低10.33%.调水工程可以考虑采用管道输水,从而避免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29.
根据辽宁省耕地数量少、质量差的现状,分析辽宁省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提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建议,为提高全省的粮食生产能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旱地玉米水分高效利用平衡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6年田间试验研究,探讨平衡施肥技术对旱地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晋东豫西半湿润偏旱区,采用适宜的肥料品种、适宜的肥料用量、适宜的施肥时期以及适宜的施肥培肥方式方法,即采用平衡施肥技术有利于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培肥土壤、保蓄土壤水分,促进旱地玉米对水分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