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目的]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的矮化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是蒸馏水、多效唑175 mg/L、多效唑200 mg/L、烯效唑175 mg/L、烯效唑200 mg/L,在反季和应季对郁金香进行喷叶处理。[结果]应季和反季栽培中175 mg/L烯效唑矮化郁金香琳马克的综合效果最好。[结论]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郁金香琳马克的矮化效果明显,但种类、浓度及施用时机不同,则矮化效果不同。故应重视筛选矮化郁金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施药时机;反季矮化栽培的效果、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以3个高抗粗缩病的玉米自交系(P138、齐319、 H21)和3个感病玉米自交系(478、 107、 Mo17)以及杂交组合P138×478为材料, 寻找与玉米粗缩病(MRDV)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并对其辅助选择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引物S37所扩增的多态性片段S37+2000和S86所扩增的多态性片段S86-1300与MRDV抗性基因相连锁, S37+20  相似文献   
83.
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处理四棱豆种子,从其变异后代中获得一份矮化突变体AT416,并从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AT416的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株高约48 cm,与对照中翼1号相比,降幅高达89.9 %,差异极显著;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6.7 %和13.6 %,后者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脂肪、VC含量以及嫩荚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但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含量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84.
以SDC系苹果砧木为试材,连续9年观察测定了在其上嫁接的红星树早花、早果、产量、果实品质、树体矮化性及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SDC系砧木嫁接树比M9、M7嫁接树提早1—2年开花结果,幼树期花量密度大,5年生树总花序数及单位树干面积花序数明显高于M9和M7.(2)果皮色素花青苷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量均高于M9和M7,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优良.(3)幼树矮化性状明显,树高/冠幅比值小,树冠开张.(4)叶片蒸腾量小.脱落酸(ABA)含量高,单位叶面积失水量小,抗旱性强.(5)嫁接树越冬期枝条自由水含量高,抽条率明显低于M9,越冬能力强.并对SDC系砧木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从科学育苗、栽培管理、售前处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综合总结了叶子花的规模化矮化促成生产技术措施:选择泥炭土、蛭石和黄沙按3:2:1比例混合均匀的扦插基质,采用半木质化当年生枝条,剪成5~10cm长的2~3叶节一段,沾染1%自制生根粉的扦插育苗较组培育苗成本低,成活率高;结合修剪用2~5g/L的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洒能有效控制生长,矮化植株;选择2.5~4.0的丁酰肼叶面喷洒和每天保持不多于11h的短日照处理,能有效促进开花;销售前全株喷洒脱50mg/LNAA可延长花期20天左右;整个生产过程加强肥水管理、温湿度控制和环境清洁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广东省香蕉(Musa nana Lour)主要产区东莞、高州等地调查,发现香蕉肾状线虫不但分布普遍,而且有些地方虫口密度很大。在70个根和土样中有肾状线虫的占61.4%虫口密度可高达1754/100克干土。肾状线虫仅以年青雌虫侵染香蕉根,以虫体前部插入皮层取食,营半内寄生生活发育至成熟。成熟雌虫固着在靠近内皮层处取食,侵染香蕉根引起侵染点附近内皮层细胞壁加厚,容易断裂;内皮层、中柱鞘和维管束薄壁细胞融合成合胞体,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侵染发病高峰期。根据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寄主范围,初步鉴定主要种群是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and Oliveira,1940)。  相似文献   
87.
春小麦优异矮源D8261的矮化效果及其创新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了解春小麦优异矮源D8261的矮化效果并评价其育种利用价值,1992~2004年对D8261的矮化效果和育种利用进行了系统分析评价,并对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从D8261(株高49cm)与6个高秆亲本(平均株高101.3cm)杂交F2代的株高分离结果可知,矮秆植株(株高<75cm)的分离比例为41.7%~70.4%,平均为57.6%,矮化效果十分显著;在对组合T88鉴19/D8261用D8261进行的回交一代中,矮秆植株的分离比例高达98.5%,初步推断D8261的矮秆特性受多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在多年的育种实践中,利用D8261已创造出第2批、第3批综合性状优异的新矮源;选育成功的矮秆春小麦新品种银春6号已成为甘肃省引黄灌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8.
新的玉米显性矮秆基因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杂交种CL1077中的矮秆突变体52333与5个高秆自交系进行杂交,对P1、P2、F1、F2、BC1和BC2群体株高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均表现为矮秆,没有显著差异;F2代矮株与高株的分离比为3∶1,杂种F1与高株自交系回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与矮秆突变体回交的后代全为矮株,证明该矮秆材料的矮秆性状受一对显性矮秆基因控制,且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对纯合矮秆植株及杂种F1芽期和苗期进行赤霉素处理,结果表明,此矮秆基因对赤霉素敏感,表明与以前报道的所有矮秆基因不同,此矮秆基因可能是一新的矮秆基因,并将此矮秆基因初步定名为D(t)。  相似文献   
89.
Avenanthramides (AVNs), a group of phytochemicals which are unique to oats, provide health benefits through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other bio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nd heritability for AVN concentrations in oats. Avenanthramide concentrations were quantified for 100 breeding lines and cultivars at three locations over two years. While year and environment had an influence on AVN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influence of year being more apparent than that of environment within a year, genotype had the largest impact on AVN concentration. All three major AVNs were found to be heritable. Two methods of calculating heritability on a line mean basis were used. The statistical method yielded heritability estimates of 0.34, 0.39, and 0.41 for AVN 2c, AVN 2p, and AVN 2f, respectively. By comparison the traditional plant breeding method yielded heritability estimates of 0.82, 0.88, and 0.89 for AVN 2c, AVN 2p, and AVN 2f,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expected gains will be dependent on the scale of the breeding program, the number of target environment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The estimated heritabilities and the 11-fold range in AVN concentrations in the 100 genotypes studied provided evidence that variability for AVN concentration should allow breeding progress for higher AVN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90.
矮秆基因对小麦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矮秆基因不仅降低株高,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也影响其它农艺性状。利用小麦品种丰抗8号,北京841和京411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研究矮秆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Rht10,Rht12延迟小麦抽穗期,Rht1b在丰抗8号背景下抽穗较迟,Rht1,Rht1s,Rht2和Rht3基因对轴抽穗期无影响;矮秆基因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一般也降低单株生物产量,但含有Rht1,Rht1s,Rht1b,Rht2基因的矮秆系与对应的高秆系相比单株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粒重差异也不显著,单株生物量的降低主要表现为秸秆重量的减少。含有Rht3,Rht10和Rht12基因的矮秆系与高秆系相比,单株生物量,单株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