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利用陆地棉矮化材料,研究植株矮化进程及相关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陆地棉植株高度可以逐步矮化,但需要结合陆地棉植株的产量空间、株型结构、生长势减弱、根系不发达、矮化性状不稳定等因素,因而提出了陆地棉矮化材料“丰产性与株高、矮化形式和稳定性、生长势和根系减弱”等问题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2.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技术,以甘蓝型油菜矮化突变体“NDF-1”为实验方(tester),野生型“3529”为驱动方(driver)构建植株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cDNA文库。所建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100 bp~1000 bp之间。斑点杂交筛选得到了32个阳性克隆,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对比分析表明,其中的12个克隆功能未知,其余涉及到激素信号转导、第二信使、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及衰老等多个方面。还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认识油菜植株矮化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3.
袁斌  张舒  吕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48-12050
[目的]构建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的RNA干涉载体。[方法]通过PCR扩增、克隆并测序获得SBRSDV病毒S9基因的703 bp片段,与其他地方分离物S9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将此片段连接至p DS1301上,并对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酶切等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可以用于转化水稻产生转基因植株的抗SBRSDV病毒的RNAi载体。[结论]利用SBRSDV病毒S9基因的部分片段构建了p DS1301-S9 RNA双链干涉载体,为创建水稻抗SBRSDV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4.
无筋1号是以沙克巴303为母本,以草原1号为父本杂交后经8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全生育期80.1d(天),花白色,始花节位为第4节。豆荚圆棒形,深绿色,整齐,粗细均匀,无筋,结荚集中,单株荚数29.3,荚长12.3cm,单荚质量5.4g,每667m~2平均产量950kg左右。适宜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对矮秆小麦材料杂种后代遗传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双亲株高平均值与F_1、F_2株高的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F_2与F_3株高也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双亲株高平均值可以预测杂种后代的株高表现。(2).通过对杂种后代株高的分析,以矮×中或矮×中高的组合组配方式较为适宜。(3).株高的遗传力值较高,在早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在F_2的分离现象可以分为二种六个类型。(4).F_2应适当地加大群体,以增加分离优良单株的机率。(5).选择矮秆材料的同时,应注意对产量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6.
1985~1986年用6个中国冬小麦品种(系)丰产3号、矮丰3号、771、772、361和荆21与3个美国矮秆基因测验种stephens(含Rht1)、Nugains(含Rht2)、WA4303(含Rht1和Rht2)杂交,得18个杂交组合,连同P1、P2、F1、F2)共36种基因型,种植在美国受达荷大学。结果表明,株高、茎长、穗长及5个节间等性状在F1表现显性或超显性。在P1、P2、F1的27个基因型中,第5节间与株高、茎长、茎长与株高、穗长与穗粒数、抽穗期与开花期间都存在着高度正相关。从芽鞘、苗高对GA3处理的敏感性,可以把参试的中国冬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型分为4类:(1)双高秆基因型(rht1、rht2),以丰产3号为代表;(2)对GA3敏感的矮秆基因型,以荆21为代表;(3)对GA3不敏感的矮秆基因型,以771和772为代表;(4)单矮秆基因型(rht1),以矮丰3号和361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7.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POD and IOD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leaves of 4 dwarfing stocks and Red Fuji apple grafted on 5 interstocks and the POD and IOD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Red Fuji Apple on various interstock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POD and IOD activities in the leaves of 4 dwarfing stock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Red Fuji Appl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stock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Red Fuji Apple grafted in corresponding interstocks and the POD and IOD activities of semi-dwarfing stock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dwarfing and very-dwarfing stocks. There were many more differences of POD activities in phloem and activities in leaves among different interstock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D and IOD activities and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the Red Fuji Apple grafted on interstocks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both May and September. The best time to use POD and IOD activities to forecast the dwarfing ability of stocks was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both May and September.  相似文献   
168.
本文分析了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在育种实践中应用的一些不利因素或限制条件。它们是:(1)在常规育种和远缘杂交中,扩大了母本的种植规划;(2)在轮回选择中,需人工拔除母本群体中的可育株;(3)需要在开花时对不育株进行人工标记,方可便于收获;(4)在没有找到恢复系的情况下,不能用来生产杂交种。这些不利因素可以通过标记性状部分或全部地予以克服。本文论述了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标记性状研究的若干进展,这些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69.
在渭北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矮化苹果不同定植时期与方式试验研究表明 ,旱原地区改落叶后和萌芽前为早秋 ( 9~ 1 0月 )带叶定植 ,平均单株再生延长新根总量比落叶后、春季和不带叶定植分别高出 8.1倍、5 .4倍、0 .5倍 ,平均单株总生长量分别为落叶后、春季和不带叶定植的 3.2倍、2 .8倍、0 .8倍 ,干径年增长率分别为 2倍、1 .4倍、0 .4倍 ,而且无发病株 ;定植后两年树冠扩展快 ,单株平均总枝量为落叶后、春季和不带叶定植的 8.3倍、3.5倍、0 .7倍 ,第 3年开花株率分别为 30 .2倍、9倍、0 .9倍 ,有利于幼树加速生长 ,提早成形 ,为早果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0.
哈菜豆15 号是以自选品系9Z-3-1-1 为母本、以将军油豆为父本杂交后经系谱法连续6 代分离选育而成的菜豆(油豆角)新品种。生长势强,早熟,从播种到采收60 d(天),花紫色,嫩荚扁条形,荚绿色,荚形整齐,平均荚长14.8 cm,宽2.1cm,平均单荚质量15.3 g,外观商品性好,肉质面,无纤维,食用品质极佳。对炭疽病的抗性较对照哈菜豆5 号强,抗逆性强,适于露地栽培,平均每667 m2 产量可达1 350 kg。种子为扁椭圆形,灰色,平均千粒质量为48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