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株高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性状。本研究从水稻稻瘟病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群体中分离出一个遗传稳定的小粒矮化突变体LTH-m3。该突变体是赤霉素(GA)和油菜素内酯(BR)相关突变体,它对外源GA(GA3)不敏感,对外源BR(eBL)的敏感性较野生型显著降低。遗传分析、基因克隆和转基因互补实验确认,该突变体是一个新的d1基因等位突变体,其D1基因在第6个外显子与内含子接合处发生单碱基突变(G2522 →A2522),导致第6外显子被选择性剪切及Gα蛋白翻译提前终止,从而造成LTH-m3小粒矮化突变表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突变体D1基因突变引起SD1和SLR1等基因表达的显著改变,因而影响植株细胞内GA和BR反馈调节功能和信号传递。突变体LTH-m3弥补了LTH植株过高、茎秆软和极易倒伏等缺陷,可作为LTH的改良系在今后水稻稻瘟病研究中加以利用,其功能突变基因的鉴定为深入研究水稻Gα蛋白的功能及激素信号途径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2.
以‘菏豆12'及其~(60)CO-γ射线诱导矮化突变体为材料,研究突变体的第一复叶叶柄长度、苗期株高、叶柄显微结构,利用4种外源激素处理根系,初步探查突变基因的类型。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叶柄比野生型短,株高矮,整体紧凑。叶柄横切观察发现,该突变体木质部细胞及髓细胞直径变小。根系对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_3)、吲哚乙酸(IAA)非常敏感,对油菜素内酯(BR)无应答,表明该突变体可能是BR信号转导出现障碍,后续目标基因发掘应围绕BR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基因展开。矮化短叶柄突变体在大豆理想株型改造与大豆分子育种中可能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Sorghum is an important fodder plant. Its area is increasingly extending in Sanjiang Plain due to farm structure reform.The research reviewed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climate characters of Sanjiang Plain and proposed measures for dwarf sorghum dense planting in Sanjiang Plain,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high-yield and highly-efficiency production of sorghum.  相似文献   
144.
为探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前期经携带/未携带大麦黄矮病毒(BYDV)PAV菌株的禾谷缢管蚜危害的小麦为材料,研究后期取食的禾谷缢管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和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健康小麦(对照组)相比,取食前期经无毒禾谷缢管蚜危害后的小麦(蚜虫诱导组)后,禾谷缢管蚜体内POD、CAT、SOD、ACP、AKP活性均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06.9%、138.9%、161.7%、190.8%和138.9%,说明小麦受蚜虫危害后,对后期禾谷缢管蚜产生不利的影响,后期蚜虫通过升高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来适应这种影响;与取食健康小麦(对照组)相比,取食前期经有毒禾谷缢管蚜危害后的小麦(病毒和蚜虫诱导组)后,禾谷缢管蚜体内SOD、AKP活性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7.8%和34.3%。且与蚜虫诱导组相比,病毒和蚜虫诱导组禾谷缢管蚜体内POD、CAT、SOD、ACP、AKP活性均显著降低。说明大麦黄矮病毒存在条件下,不仅抵消前期蚜虫危害导致的酶活性上升,还降低部分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5.
一个与苹果属显性矮生主基因Dw连锁的RAPD标记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运用RAPD 技术, 采用集群分析法进行了苹果抗寒矮化种质资源扎矮76 〔Malus baccata (L. )Borkh. 〕显性矮生主基因Dw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扎矮76 的矮生性状由显性单基因控制, RAPD 标记OPE1521001 与Dw基因连锁, 其连锁距离为0. 69 cM。这为最终定位及克隆该矮生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6.
几种砧木对苹果新梢及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几种苹果砧木嫁接的四年生苹果树新梢及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棱海棠砧苹果树新梢和叶的总生长量高于用各类矮化砧木嫁接的苹果树。各矮化砧苹果树中短梢及其上叶的总生长量占全树新梢及叶总生长量的比例,高于乔砧树;矮砧树中短枝的单枝鲜重、比枝重、单枝叶数、单枝叶面积、单枝叶鲜重等指标,高于乔砧树。这是矮砧树树冠小、易成花结果的主要原因。以两个矮化砧木双重嫁接的苹果树,各类枝的质量明显好于以其中一个砧木嫁接的苹果树。  相似文献   
147.
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吉塞拉6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甜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6号’具有矮化、丰产、早实性强、抗病、耐涝、土壤适应范围广、抗寒等优良特性。‘吉塞拉6号’的引进及推广利用, 克服了我国甜樱桃生产的树体高大、难于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对贵州矮脚黄鸡、兴义矮脚鸡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o)、运铁蛋白(Tf-1,Tf-2)5个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Pa位点在矮脚黄鸡表现为单态,在兴义矮脚鸡表现为多态外,其它4个血清蛋白位点在两鸡种均具多态性,诸位点分别受2~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检测结果表明,两群体的Tf-1、Tf-2位点基因型频率都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兴义矮脚鸡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1.8792,0.4539)较大,矮脚黄鸡(1.7538,0.3772)较小,表明兴义矮脚鸡较矮脚黄鸡的遗传变异度大.  相似文献   
149.
蚕豆是重要的生物固氮和植物蛋白源作物,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温带农业区持续蛋白生产方面尤为重要。然而,蚕豆品种的无限生长习性是导致机械化程度低的主因之一,极大地制约了蚕豆的规模化种植。为了探讨亚有限型在蚕豆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对合理株型矮化育种研究的推动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多年的选择鉴定,对亚有限生长型新种质的发现过程和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对3个具有不同生长习性的种质与青蚕17号×RF25 F2分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F2群体中,亚有限型在开花层数、株高、结荚层数上与有限、无限型均存在显著差异,无限型与亚有限型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二者均显著高于有限型。说明亚有限生长习性蚕豆在品种改良后,能兼顾产量与机械化收获,在生产中应用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0.
梨矮化砧木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化砧木在梨树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梨矮化砧选育研究进展,总结了离体繁殖技术在梨矮化砧木培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