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30篇 |
免费 | 187篇 |
国内免费 | 76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74篇 |
农学 | 705篇 |
基础科学 | 610篇 |
952篇 | |
综合类 | 2360篇 |
农作物 | 748篇 |
水产渔业 | 161篇 |
畜牧兽医 | 441篇 |
园艺 | 149篇 |
植物保护 | 2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251篇 |
2020年 | 229篇 |
2019年 | 296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85篇 |
2016年 | 376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346篇 |
2013年 | 403篇 |
2012年 | 438篇 |
2011年 | 441篇 |
2010年 | 312篇 |
2009年 | 339篇 |
2008年 | 300篇 |
2007年 | 303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不同生育期温光条件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江苏苏南太湖稻区的常熟市(N 31.4°)、苏中里下河稻区的姜堰市((N 32.3°)及苏北淮北稻区的东海县(N 34.5°),分别以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不同生育期温光条件对江苏上述不同生态区直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生态区不同熟期类型品种水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但变化程度略有不同,表现为晚熟品种大于早熟品种,过迟播种导致各生态区部分类型品种不能安全成熟。产量构成因素随播期的推迟按变化程度的大小分为两类,变化较小的一类为千粒重和穗数,变化较大的一类为结实率和每穗颖花数,后者是导致产量极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总颖花量、结实率和产量与抽穗前以及全生育期的积温和光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各生育期温光条件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2019~2020年以陕单 650(中熟)和东单 60(晚熟)为材料,设置 4个种植密度 6.0×104、 7.5×104、 9.0×104和10.5×104株/hm2,研究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子粒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可以提高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陕单 650在密度为 9.0×104株/hm2时最优产量为 18 083.5 kg/hm2,东单 60在密度 7.5×104株/hm2时最优产量为17 472.9 kg/hm2。两个品种粒重及子粒含水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陕单 650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平均灌浆速率较东单 60均早 4 d和高 0.06 g/d;陕单 650和东单 60子粒平均脱水速率为 0.98%/d和 0.93%/d,陕单 650在生理成熟 4 d后子粒含水率迅速降至 25%。当密度为 9.0×104株/hm2时,陕单 650的叶片干物质转运率明显高于东单 60。通过适度增密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降低子粒水分的技术途径,协同实现陕西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子粒收获生产。 相似文献
103.
104.
4种旱地耕作方法下不同覆盖形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A1)、秋浅耕+秋施肥+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增产玉米1009.5~1182.0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显著增产,每公顷增产玉米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玉米碎秆覆盖)、A1B2(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玉米整秆覆盖)两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公顷产量达6508.5和6381.0kg,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05.
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间断水面线计算问题。【方法】采用预测-校正求解方法,在一维河床冲淤变形计算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急流均匀流水深与临界水深判断公式,为解决河道正坡、倒坡交替出现,突扩、突缩频繁发生的复杂地形条件下水面线计算的不连续性问题,并将该方法在黄河羊曲水电站河段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建立了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计算的水面线与实测水面线吻合较好,可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结论】将该研究应用于黄河羊曲水电站天然河道的水面线计算,得到了原河道各级流量下的水面线,可供其上、下游水库梯级开发的水能规划部门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6.
播种期对超高产再生稻生育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超高产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早栽的头季生长期延长,再生季生长期缩短;头季分蘖高峰期延长,分蘖数增多;头季籽粒干重增长较快,从抽穗后6~25 d左右,粒重迅速提高,此后粒重增长趋于平缓;晚播晚栽的头季籽粒干重增长较慢.早播早栽的头季产量增长7.18%~9.56%,再生季增长53.47%. 相似文献
107.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labile organic matter(LOM))和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变化特征,为红壤性水稻土碳库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在NPK的基础上早稻施绿肥,晚稻施猪粪和稻草冬季还田(NPKSM);(4)在NPK的基础上早稻施绿肥,稻草冬季还田(NPKS),测定并分析0—10、10—20、20—40及40—60 cm土层土壤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MLOM)、低活性有机质(LLOM)、非活性有机质(NLOM)含量以及CPMI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施肥处理相对CK均明显提高了不同土层的SOM;在0—20 cm土层,SOM含量表现为NPKSM>NPKS>NPK>CK,且均以NPKSM处理最高,达到43.47g·kg-1(10—20 cm)和45.09...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16—2018年度在湖北省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进行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械条播用种量较小,小麦出苗率较高,生育进程较快,抗逆性较强;播种量与出苗率和抗逆性成负相关,与各时期茎蘖总数成正相关,与生育期不相关;免耕机械条播更适合鄂北地区稻茬麦生产,与160 kg/hm~2的播量为最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播种期(当年11月柿果实成熟期、翌年2月和4月)播种的柿种子的自然萌发率显著不同,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种子萌发率不断提高,X~2测验表明,萌发率与播种期显著相关,100×10~6-500×10~6的GA_3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上述各个播种期的小粒柿种子的萌发率,100×lO~6的GA_3对上述3个播种期的小粒柿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较强,分别达19.5%,71%和97%,而对照分别为11%,40%和75%,500×lo~6GA_3处理翌年4月播种的大粒柿种,其萌发率为83.5%,而对照为71%,文中还就柿种子是否具有休眠的特性,GA_3促进柿种子萌发的效应在生产上的应用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0.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冬小麦‘陇中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当迟播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但在不同播期、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也存在差异。从4 个不同播期分析,平均土壤含水量为最迟播期(S4,10 月11 日)的最高;产量以最早播期(S1,9 月21 日)的最低,9 月30 日—10 月11 日之间产量相近。多重比较表明,播种期越迟,土壤含水量越大,播期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不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