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7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林业   477篇
农学   163篇
基础科学   120篇
  824篇
综合类   1981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529篇
畜牧兽医   177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又称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研究河西灌区施钾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并确定甘肃河西灌区合理经济的施钾量。结果表明固定N、P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后,与不施钾比较。施钾的啤酒大麦的产量增加279~1325kg/hm^2,增幅5.9%~27.9%,千粒重提高0.1~2.8g;钾水平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经济效益、千粒重也随之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说明施钾提高了啤酒大麦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改善并保证了啤酒大麦的品质,合理经济的钾用量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12.
原慧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89-3192,3195
介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区域特点,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三维目标"指导下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创新模式,包括发展老区特色产业、建设立体能源化工基地、统筹区域发展3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2011年3月,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非繁殖期鸟类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6科10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居留型方面,留鸟和冬候鸟最多,分别占鸟类物种总数的56.60%和35.85%.鸟类区系上,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1.51%;其次是东洋界鸟类,占32.08%.鸟类物种数1月份和3月份最多,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以12月份和3月份最高,以11月份和2月份最低.欧氏距离显示,修水段、龙虎山段和靖安段与其他河段的鸟类组成差异较大.宜黄段、耳口段和浮梁段的鸟类组成比较相近.研究结果表明,鸟类的相似度与各河段间隔的距离无关,而可能与当地的生境密切相关.鄱阳湖流域分布着一些濒危鸟类,然而人类活动如采砂、非法捕鱼等严重影响了这些鸟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建议降低人类活动强度,维持鄱阳湖流域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描述鄱阳湖中部的采砂分布,分析其对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2011年7月28日的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5用于采砂相关船只的识别,2009-2011年7-8月的Terr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像用于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Before-after-control-impact,BACI)方法用于采砂影响评价。Landsat TM 5影像解译结果发现鄱阳湖中部的两个采砂区和90余艘船只,MODIS Terra反演结果显示在采砂区及其下游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剧增,BACI评价结果揭示采砂是导致此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紧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NICMA-800型测汞仪对北太湖水、沉积物及典型水生生物样品的汞含量进行测定,并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太湖三湾的水体均未受到明显的汞污染,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第Ⅱ类(≤50ng·L-1);沉积物样品,除了竺山湖(平均汞含量为150.5 ng·g-1)稍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Ⅰ类(≤150 ng·g-1)外,贡湖和梅梁湖均未超标,具体污染情况为竺山湖(中度污染)贡湖(偏中度污染)梅梁湖(轻度污染),且整个北太湖沉积物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典型水生生物样品(螺蛳、蚬子和鱼)的汞含量均低于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300 ng·g-1),其污染大小顺序为鱼(轻污染水平)蚬子(正常背景水平)螺蛳(正常背景水平),且鱼、蚬子和螺蛳的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均为竺山湖贡湖梅梁湖。对比以往研究结果可知,汞含量浓度稍高且有上升的趋势,故应加大对汞污染的监测及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无定河中游左岸监测区流域内农林业生产基地及主要农业作物进行详细调研后,选取不同地形结构(坡地、梯田和坝地)、不同措施配置(乔木林、灌木林)等10种农业用地的地类,进行土壤理化指标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分析,发现各种地类的各类指标均存在着不同水平的退化趋势,并针对问题提出了3项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太湖中大银鱼_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夏德全 《水产学报》1999,23(3):254-260
利用RAPD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增强,高原湖泊杞麓湖景观格局和湖泊水质发生较大改变,探究其变化关系可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结合RS/GIS技术和Pearson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湖泊水质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杞麓湖水质偏差,其中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a呈显著增长趋势,氨氮、总磷和透明度波动较大,2015年整体水质有所改善,但仍为劣Ⅴ类水。(2)杞麓湖流域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和耕地,占流域总面积的74%以上,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较快(+876.42hm~2),水域(-1 281.42hm~2)和耕地(-794.61hm~2)缩减较多,后5年湖滨湿地大量出现(+1 432.08hm~2);景观格局聚集程度增加,异质性略有减弱,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程度变化不大,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强烈。(3)水田、旱地和建设用地聚集程度增强及破碎化程度降低与氨氮外的其它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水域面积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水田与建设用地是杞麓湖水质退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永州不同生境设立5个样区进行取样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024头,隶属于5门、10纲、31目、111科、共152种。其中垫刃目、弹尾目、蜱螨目属于优势类群;矛线目、膜翅目等14个目属于常见类群,构成了永州土壤动物的主体。不同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有一定的差异,苗由和杉树林远远大于其它3个生境。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层也比较明显,种类和个体数量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减少,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对各生境的密度一类群指数DG、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效c、均匀性指数E和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0.
近60年洞庭湖区水沙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洞庭湖1951-2009年年径流泥沙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对近60 a来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年份序列为自变量,对洞庭湖水沙累积量进行多项式函数拟合,结果表明:①近60 a来,洞庭湖区除四水入湖水量的趋势性不显著以外,三口入湖水沙量、四水入湖沙量和城陵矶出湖水沙量均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②洞庭湖水沙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③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与下荆江裁弯工程、葛洲坝截流工程、三峡工程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