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林业   304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65篇
  575篇
综合类   128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85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71.
兴凯湖翘嘴红鲌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凯湖翘嘴红鲌属淡水生产中的珍品,也是黑龙江省特有的品种资源,兴凯湖独特的地理水域环境,使兴凯湖翘嘴红鲌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活习性。本文着重介绍及评述近年来对兴凯湖翘嘴鲌生长、发育及繁殖研究的现状及成果,以促进对兴凯湖翘嘴红鲌的资源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72.
涡湖水质调查与富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涌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涌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涌湖水体夏季DO为3.98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相似文献   
73.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太湖富营养程度不同的5个湖区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空间差异性较大,活性组分(Fe/Al-P)分布的差异性要大于活性较差的组分(Ca-P和OP),这与太湖不同湖区水动力条件,污染状况及沉积环境的有关。TP的平均含量为606.6 ̄1691.8mg·kg-1,高营养程度的北部湖区高于其他湖区。无机磷(IP)是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TP的54.7% ̄81.0%。在富营养程度高的藻型湖区梅梁湾,Fe/Al-P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58.3%),远高于Ca-P(<25%)和OP(<20%);而在水质较好的草型湖区东太湖,则以有机磷(OP)(43%)为主;在中营养的贡湖,各形态磷比例相当。在垂向分布上,各形态磷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在不同湖区,不同磷形态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74.
2004年4、8、10月及200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共有浮游植物7门58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共有22属;硅藻门次之,为14属;蓝藻门也较多,达到了13属;裸藻门、隐藻门及金藻门数量很少,分别为4属、2属和2属;甲藻门最少,仅有1属.全年以绿藻、蓝藻及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3.01×106 ind·L-1,平均生物量为26.33 mg·L-1.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藻类密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春夏高,秋冬低.另外,根据PCQ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5.
乌鳢的繁殖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黄包乌鳢的繁殖发扬航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性成熟的年龄是2~3龄,产卵期是5~7月,卵子1次成熟,分批产出,属典型的浮性卵。绝对繁殖力和体长、体重密切相关。在水温25.5℃~28.0℃时,采用HCG+RES+B型激素,2次注射。孵化率达84.1%,孵化时间34~38小时。  相似文献   
76.
厄尔尼诺和大气环流异常与1998年洞庭湖区洪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厄尔尼诺与湖南洞庭硝区洪涝的统计相关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与1998年洞庭湖区洪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次年洞庭湖区域出现洪涝的频率较大,副高 形成1998年洞庭湖区洪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通过洪涝发生前后卫星遥感资料和有关气象,水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江西省尤其鄱 阳湖区1998年6月、7月特大洪涝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危害程度。根据近年来卫星遥感监测实况资料鄱阳湖主体及其附近区域水体淹没模型。  相似文献   
78.
南漪湖具有银鱼生长繁衍的良好生态条件,1981~1987年总产银鱼1150t。1988年后由于过度捕捞,经济鱼类种类组成改变;加上多年旱灾低水位的影响,造成资源严重衰退。通过分析认为:合理调整经济鱼类种类组成,开展放流移植增殖,加强资源保护管理等将使银鱼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2.69倍。  相似文献   
79.
滇池水生植被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滇池水生植被的调查结果表明:现有水生植物15种,分布面积约为滇池总面积的6.8%;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分布情况相比较,可从水生植物的变化滥测滇池水体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80.
洱海水质的演变过程及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洱海近3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1996年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监测资料,研究洱海水质时空演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71~1999年洱海水质呈不断恶化趋势,且恶化程度逐渐加强;水质月变化为8月份水质指数最高,5月份水质指数最低。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的增加,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增大,导致由河流带入湖区的非点源污染物增加;洱海西南部的入湖河流非点源污染严重,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等。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洱海2000~2010年水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期为今后的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