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9篇
  285篇
综合类   490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报道了按照森林土壤标准物质要求采集的二个土壤样品(碱性土-碱灰性褐土;酸性土-黄红壤)和一个植物样品(杉木叶)的制备过程,粒径2mm的土壤样品采用Y型混样,0.149mm的土壤和0.177mm的植物样品采用高铝瓷球磨制备,土壤样品用高湿灭活,植物样品用^60Co辐射灭活,在二年测定标准样品稳定性和同时进行标准样品中微生物类群和数量的分析。土壤、植物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其结果均达到标准物质要求。  相似文献   
7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M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且在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台液加入量(VEM/V污水)为1/104,曝气时间为HRT/3,进水PH值为8.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测定了污水中BOD5,CODcr随时问的变化情况,并与不加EM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加EM的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大大增加,2d后接近最高值并趋于稳定.EM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优势是:较少或不产生污泥,曝气时间短,但如果要较好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必须提高污水中的EM浓度.  相似文献   
73.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的4种植物群落,即垫状植被(cushion plants,CP)、高寒草甸(alpine meadow,AM)、沼泽化草甸(swamp meadow,SM)和高寒灌丛(alpine shrub,AS)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用海拔梯度形成的植被条件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垫状植被,沼泽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模式相似,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显著相关(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 Intosh指数(U)与土壤全氮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p H和全氮可能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控制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高寒草甸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李宁  吴龙华  李法云  骆永明 《土壤》2007,39(5):794-800
以海州香薷为堆肥原料,采用纤维素分解菌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为接种菌剂,对不同的微生物组合、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的联合堆肥进行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制作过程中,各处理含水率明显下降;全C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全N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混合菌剂对堆肥品质影响最为显著,使其C/N下降到17.9。而在室温、含水率为75%条件下,堆肥的品质最佳,其C/N值为13.7,ηC/N为60.8%,达到有机肥料一级腐熟标准。同时,整个堆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始终保持旺盛的活性,其菌群密度保持在2.79×10~5CFU/g干重左右。通过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协同作用,能够快速高效地降解海州香薷残体。  相似文献   
75.
分形理论在土壤肥力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先军  李航  谢德体  魏朝富  熊海灵 《土壤》2007,39(5):677-683
分形理论的提出对于定量描述复杂的、高度不规则的系统特征与机理提供了方法.本文从土壤腐殖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团聚体等方面回顾了分形理论在土壤肥力研究中的主要结果:土壤腐殖质胶体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分形特征的聚合物;同一种微生物可能形成具有不同分形特征的结构;土壤中的有机无机胶体在不同条件下凝聚成不同的团聚体,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结构并对其肥力功能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分形理论在探索土壤的形成过程和肥力功能上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如团粒结构体的形成可能是由土壤胶体分形凝聚而成;土壤中的活性有机质有逐渐老化的现象,可能和腐殖质胶体由结构疏松的分形结构向普通团聚体过渡的过程有关;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微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可以推测在各种土壤过程(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过程)中它们的功能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此外,土壤结构的开放程度决定孔隙、水分以及空气的分布,从而决定了微生物的生存空间.所以土壤结构体对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影响也是将来该领域值得研究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6.
微生物在茶产业中一直有应用,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更好地推动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茶树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内生菌、益肥微生物以及抗逆微生物对茶园土壤、茶树生长以及茶树病害的影响,总结了黑茶及其他茶类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以及茶叶卫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需建立茶叶微生物方向,加大茶叶微生物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茶叶微生物与茶科学相互融合,促进茶资源的利用与增值,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7.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素有“植物癌症”之称,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青枯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青枯病番茄品种表现出与劣质农艺性状连锁遗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番茄青枯病抗性主要为数量遗传,不利于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植物免疫系统,提高寄主植物青枯病抗性,反之,寄主植物的健康状况也能够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根际微生物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抗青枯病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讨论了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的作用机制,并对利用有益根际微生物调控番茄青枯病研究方向的热点进行展望,为番茄青枯病诱导抗性机制的解析、遗传育种以及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与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8.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浮游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do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常见的硅藻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藻(C.erosa)和绿裸藻(Euglenavirdis)在虾池中比较常见。养殖池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平均为4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9±0·56,个体数量平均为1·45±0·87×108个/L;藻类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而多样性表现相反,藻类的组成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79.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加工厂,其内环境稳定和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影响着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日粮精粗比的改变影响瘤胃内环境稳态以及微生物区系组成,从而影响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日粮精粗比影响瘤胃pH、NH3-N浓度、VFA浓度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的研究进展,为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Surface-associated marine bacteria are an interesting source of new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piphytic bacteria from the marine brown alga, Bifurcaria bifurcata,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bacteria extrac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epiphytic bacteria was determined by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Bacteria extracts were obtained with methanol and dichloromethane (1:1) extracti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xtracts was performed by quantification of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cillus subtilis, Salmonella enteritid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Candida albicans. A total of 39 Bifurcaria bifurcata-associated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33 were identified as Vibrio sp. (48.72%), Alteromonas sp. (12.82%), Shewanella sp. (12.26%), Serratia sp. (2.56%), Citricoccus sp. (2.56%), Cellulophaga sp. (2.56%), Ruegeria sp. (2.56%) and Staphylococcus sp. (2.56%). Six (15.38%) of the 39 bacteria Bifurcaria bifurcata-associated bacteria presented less than a 90% 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 (BLAST) match, and some of those could be new.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B. subtilis) was exhibited by strain 16 (Shewanella sp.). Several strains also presented hig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S. aureus, mainly belonging to Alteromonas sp. and Vibrio sp. There were no positive results against fungi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Bifurcaria bifurcata epiphytic bacteria were revealed to be excellent sources of natural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