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8篇
  187篇
综合类   50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5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哈溪镇5个不同海拔区域,通过农户调查获得2019年葡萄生产数据,核算温室葡萄生产各环节的能量输入、能量输出和碳排放,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生产率、净能量、比能和碳足迹。【结果】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为273 862~434 421 MJ/hm2,能量输出为170 723~327 962 MJ/hm2,葡萄产量为14 460~27 793 kg/hm2,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型。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为0.45~1.13,能量生产率为0.038~0.096 kg/MJ,净能量为-263 798~2 496 MJ/hm2,比能为13.51~44.85 MJ/kg;直接能量投入和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低,间接能量投入和不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32 959~55 075 kg/hm2和1.59~5.70 kg/kg,碳足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氮肥的投入,其占比达45.5%~62.4%。不同区域相比,天祝县哈溪镇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低,能量输出和产量较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能量生产率也较高,净能量最大且为正值,比能最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最小;天祝县华藏寺镇能量利用指标最差,碳足迹最大。【结论】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较低,碳足迹较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碳足迹的降低空间均较大。因此应采取降低氮肥使用量、优化氮肥与有机肥配比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足迹,改善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2.
在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采集样地土壤、地形、坡向、灌木、活地被物等项因子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山桃天然更新情况。结果显示,山桃在其他乔灌木天然更新较差区域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灌木层盖度、坡向、海拔对山桃天然更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甘青地区彩陶的种类、造型、纹饰不仅受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审美意识、制陶技艺等因素的影响,还与经济结构特征有着的密切联系,折射了气候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距今8000~6000年,甘青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优越,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农业为辅,因而陶器种类少,以适应半流动生活的圜底器为多,且鱼纹盛行。距今6000-4000年,气候尽管出现冷暖干湿波动,但整体上温暖湿润,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陶器种类随之增加,陶器器形以反映定居生活的平底器为主,农作物纹饰的出现或描摹雷声、闪电、云气和波涛纹饰的盛行,表达了先民对风调雨顺和农业丰收的希望。距今4000年以后数百年间,气候寒冷干旱,由农业经济向半农半牧或畜牧经济演变,为适应以养羊为主业的流动生活,陶器种类大大减少,造型以便于携带的双耳罐为主,并盛行羊角纹、鹿纹等。  相似文献   
104.
孛鹏旭 《古今农业》2010,(2):105-110
关于马铃薯何时何地传入我国,学术界有不少研究,但关于甘肃马铃薯的传入与种植情况则鲜有专文论述。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又在发掘部分地方志史料及奏折的基础上,总结马铃薯传入甘肃的时间及其后空间发展演变情况,认为甘肃马铃薯的种植应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首先从陕西与川陕鄂边境传入陇东南地区,随之缓慢扩散,至民国时已成当地人民口粮大宗。  相似文献   
105.
在实地调研分析与个人访谈基础上,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杨冠煌等(1986)发表蜜蜂阿坝亚种Apis cerana abansis,其亚种学名并没有拉丁化,应为Apis cerana abaensis,因多种原因未得到认可,但形态测定和分子数据分析认可中国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笔者介绍蜜蜂种下分类时,测评了38个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方法、阿坝地理种群研究历史和背景、青藏高原分化出阿坝地理种群的环境条件,以及该种群个体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分布;中国是世界东方蜜蜂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提出了中国东方蜜蜂(工蜂)中华亚种Apis cerana cerana、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海南地理种群Hainan cerana及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的形态鉴定表,肯定中国东方蜜蜂的多样性;从中国蜂业生产实际出发,首次较好地解决了东方蜜蜂种和种下阶元(亚种和地理种群)的关系,提出保护东方蜜蜂阿坝地理种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7.
12个燕麦品种在定西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甘肃中部旱区对12个引进燕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产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的构成起关键作用,但不是最终决定因子。以品质性状为依据进行系统聚类,按品种类型聚为两大类群,按品种来源聚为五大类群。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皮燕麦品种冀张燕5号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优,品质好,折合产量分别为3 176.2、4 025.8 kg/hm2,适宜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8.
李文卿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333-333,337
从行情、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分析了会宁县太平店镇农村养殖业的现状及特点,并提出了农村养殖业的对策,以期为该镇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亚辉  祝凤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21-19824
根据1978~2008年有关甘肃省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在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方法综述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第一、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小,而第二产业较大;产业结构偏差系数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朝阳产业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三次产业竞争力都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0.
钟洁  范钛  马艳霞  刘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98-11802
以九甸峡旅游区为例,在科学评价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个性特色,并提出规划开发的战略构想,以期为探讨九甸峡旅游区、甘南地区乃至甘肃省的旅游资源优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