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9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156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立芹 《作物杂志》2011,27(3):20-24
以AtPT1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做为检索序列,通过对GenBank NR数据库以及EMBI、DDBJ、PDB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小麦、大麦、玉米、水稻和番茄等植物中具全长cDNA的33个Pht1家族磷转运体基因,包括马铃薯1个,苜蓿5个,辣椒3个,茄子2个,烟草2个,番茄2个,菜豆1个,玉米4个,大麦2个,小麦1个,水稻7个,大豆2个和木薯1个。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首次将Pht1家族磷转运体基因保守特征序列确定为GGDYPLSATIMSE。对检索到的33个Pht1家族磷转运体蛋白进化关系分析表明,与AtPT1亲缘关系较近的双子叶植物磷转运体蛋白是木薯MePT1和GmPT2,关系较近的单子叶植物磷转运体蛋白是OsPHT8和OsPHT12。  相似文献   
72.
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合理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的合理分配,为相关区域棉花和油菜合理施用磷、钾肥及土壤磷、钾平衡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4年定位试验并结合农户肥料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湖北东部潮土区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的合理分配问题。[结果]棉花增施钾肥后增产显著,施钾4年平均增产27.3%,并对油菜有明显后效;油菜施磷4年平均增产约10%,增施钾肥的增产幅度较低;如果每年每季作物施磷肥(P2O590 kg/hm2)、钾肥(K2O 120 kg/hm2),土壤磷素盈余率为68.2%,钾素亏缺率约35.0%,且油菜季土壤K素亏缺量明显高于棉花季。[结论]根据研究区域磷、钾肥料使用情况,兼顾肥料的增产效果和土壤肥力的维持与提高,提出"棉花增钾、油菜增磷增钾"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73.
王存  王晓梅  季延滨  徐敏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44-17346,17394
[目的]探讨磷酸盐缓冲液的pH和浓度在分级盐析时,对革胡子鲶肠道各组分蛋白/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和pH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组织匀浆缓冲液,在硫酸铵饱和度为20%、40%、60%、80%和100%的条件下,对革胡子鲶肠道抗菌蛋白/肽进行分级盐析,并对盐析产物进行称重、电泳检测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磷酸盐缓冲液的pH为6.0或7.4时,其浓度对盐析产物产量、蛋白沉淀和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而pH为8.0、浓度为0.05 mol/L时,硫酸铵饱和度为60%和100%的粗蛋白/肽的产量显著高于浓度为0.02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粗蛋白含量;大分子蛋白能更好地在硫酸铵饱和度为20%和40%时沉淀下来,而在饱和度为60%、80%和100%能获得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抗菌蛋白/肽。磷酸盐缓冲液的pH和浓度对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结论]pH8.0,浓度为0.05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更适于革胡子鲶肠道抗菌蛋白/肽的提取。  相似文献   
74.
尹立辉  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64-14765
[目的]考察天津地区主要河流富营养化的程度,了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研究天津主要河流中的磷含量分布,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的磷含量。[结果]海河的磷含量远高于津河和御河。海河的平均磷含量为0.220mg/L,津河为0.082 mg/L,御河为0.110 mg/L。而当磷含量达到0.100 mg/L时,即属于富营养化水体。[结论]天津地区3条主要河流海河、津河、御河中磷含量基本都达到了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浓度,3条河流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75.
利用掺杂稳定固定剂的沉积物样品进行cu、zn的热力学吸附,考察铁氧化物类、有机质类、黏土矿物类及磷酸盐类等11种物质的掺杂对沉积物样品吸附cu、zn热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掺杂材料中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二铵可同时提高沉积物吸附cu、zn的能力,其中Cu的最大吸附量提高70%~130%,Zn的最大吸附量提高150%以上,说明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二铵可望用作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的稳定固定剂。  相似文献   
76.
我国磷资源和磷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化学肥料之一,作为一种限制性和不可再生资源,它对区域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都至关重要。同时由于它对地表水体的贡献,引起世界尤其是中国的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讨论了我国磷资源现状和磷素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并就应对磷资源枯竭和磷肥施用不当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7.
基于土壤有效磷水稻磷肥施用推荐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磷肥(P2O5)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P2O5)的关系,建立磷肥推荐体系。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在0~112.5 kg.hm-2,有效磷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量后有效磷不再提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有效穗和千粒质量,使水稻增产11.4%~29%。施磷量与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150 1x2+34.716x+7 125.6。本试验条件下,当土壤有效磷超过21.3 mg.kg-1,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即土壤磷临界值为21.3 mg.kg-1;每公顷土壤增加1 mg.kg-1土壤有效磷,需施入磷肥(P2O5)9.6 kg,即土壤磷临界值为9.6 kg.hm-2。应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与磷肥临界值推荐施肥,得出的适宜施磷量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8.
79.
Soil phosphorous (P) uptake mechanisms by the interaction of plants and soil microorganisms benefit plant growth with preparing agriculture inoculants. But it is influenced by soil factors. The present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ree effective strains of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PSB) on the basis of 16S rDNA sequence in vitro. Bacillus lentus strain PS5, Bacillus licheniformis strain PS7 and Pseudomonas putida strain PS13 were isolated from an alkaline soil in Iran and the rhizosphere of Beta vulgaris and Solanum tuberosom. Their high root colonization ability and P solubilizing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relation to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salinity of 800 mM/L and temperature of 42 °C.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Adsorp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P by soil from a solution, which delivers concentrations approximating the composition of soil solution systems, was measured for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343 soils using 32P‐labelled KH2PO4 solution. The method allowe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P and identified the P under consideration as that added from solution. Simple correlations and stepv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oil pH, Ca, P, Al, Fe, organic matter and particle siz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amount of P adsorbed by the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