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34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7篇
  203篇
综合类   53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基于“空间代替时间”法,在大兴安岭火烧后森林演替下的草丛、灌丛、白桦林、白桦落叶松林和落叶松林5个阶段样地的3个分层凋落物中,分别设置36、24、12 ℃ 3个温度梯度进行培养试验,测定凋落物析出的DOC浓度及剩余量,分析不同森林演替阶段不同凋落物层凋落物分解和释放DOC的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和DOC释放量随演替序列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温度升高,凋落物分解速率加快,DOC释放量增加;凋落物分解速率和DOC释放量呈现为未分解层大于酵层和腐殖质层。森林演替过程、温度、凋落物分层对于凋落物分解和DOC的释放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2.
研究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发的可变密度全林模型QUASSI 1.0,基于赫尔辛基大学开发的CROBAS碳平衡模型框架,融合二类调查数据、文献数据以及解析木数据,进行参数校正及优化,本地化了CROBASPT(油松)枯损模块的参数。并根据立地条件和初始密度选取了9个代表性油松林分,以20年为预测期,比较分析了经验模型和过程模型在不同密度、不同地位级条件下对枯损预测的差异,探索有效的林分枯损预测方法。同时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析了过程模型CROBAS-PT与经验模型QUASSI 1.0预测值的偏差。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初始密度的油松林,CROBAS-PT和QUASSI 1.0在预测期内均呈现初始密度越大,林分年枯损率越大的规律;对于不同地位级的油松林,无论CROBAS-PT还是QUASSI 1.0在预测期内,林分枯损受立地条件的影响均不敏感。CROBAS-PT枯损预测的机理过程分析说明,油松树冠投影在20~40 a预测期内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立地质量越好的林分,树冠投影越大,枯损率越大。误差检验分析显示,过程模型CROBASPT枯损预测结果符合统计检验要求,尽管CROBAS-PT对于枯损的预测相比经验模型QUASSI 1.0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在缺乏连续观测样地数据,无法保证经验模型的建模数据需求时,采用过程模型方法预测林分枯损不失为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深入研究中条山混沟地区原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样方法取样,依据重要值指标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将位于山西中条山东段的混沟原始森林植被群系分成10个群落。应用丰富度指数(N0),Simpson指数(λ),Shannon-Wei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1、E5)和相似性系数(Ss)研究了10个群落的植物种多样性。[结果]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群落原始生态特征明显,10个群落相对稳定;10个群落间的多样性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45~2.093;生境的异质性导致群丛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差异,10个群丛种类成分的相似性均小于0.5,群落物种相似性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原始森林的形成和发展及预测原始森林的演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坡生态环境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目前长白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正处于不稳定的演替状态,人为干扰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生态恢复存在着不利的自然因素。生物多样性日趋减少,旅游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此,提出了长白山西坡的生态环境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5.
利用大光斑激光雷达估测小兴安岭平均树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获取覆盖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GLAS第三激光器Laser3I数据,并用IDL和MATLAB对GLAS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来提取树高,利用小兴安岭二类调查数据做精度检验,得到精度为92.67%。结果显示:大光斑激光雷达能够高精度地提取树高,可为林业生产及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6.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57.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动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1997年,经线路踏查,访问,捕捉和查阅已往资料,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类动物有2目8科36种,动物区系属古北界青成长我和蒙新区的交汇地带。分布着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啮齿动物和温带荒漠,半荒漠啮齿动物两大类群。依据气候,植被及啮齿动物的分布情况,划分为5个水平地理小区。当前,主要的森林鼠害为中华鼢鼠。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树根解剖法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基于全树龄的坡面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利用该方法,选择河北省涞源县、兴隆县两地作为典型调查点,对河北省环首都山地的坡面土壤侵蚀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树龄分析法在不同地貌部位、不同岩性、不同树种条件下土壤侵蚀研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全树龄分析方法所取得的坡面水土流失数据与RUSLE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且基于全树龄的树轮地貌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情况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更强的指示性和分辨率,实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9.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明显,受此影响,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的气候也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选取了其中东部1961~2006年的5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对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东部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其变化趋势,为敏感的交界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御以及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近50年交界带中东部气温呈不显著上升趋势(0.09 ℃/10年),其中长葛的气候倾向率为0.18 ℃/10年,是年平均气温倾向率的2倍。夏季气温呈负趋势,秋季正处于较暖时期,冬季气候从冷干型逐渐转向暖湿型。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5.9 mm/10年,趋势系数为0.16,降水量增加的趋势呈现出从西向东递增的格局。夏、冬季降水表现为正趋势,而春、秋季降水呈负趋势。  相似文献   
160.
利用1971~2008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8个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对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雷暴的活动情况和变化规律及闪电空间分布、闪电的次数、强度和能量的活动情况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雷暴活动呈波动减少态势,其北部的满归、莫尔道嘎和乌玛等地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闪电的强度和能量在6月中旬以后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