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74篇 |
免费 | 392篇 |
国内免费 | 64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47篇 |
农学 | 367篇 |
基础科学 | 310篇 |
1946篇 | |
综合类 | 2621篇 |
农作物 | 241篇 |
水产渔业 | 156篇 |
畜牧兽医 | 665篇 |
园艺 | 87篇 |
植物保护 | 5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190篇 |
2021年 | 207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227篇 |
2018年 | 171篇 |
2017年 | 228篇 |
2016年 | 330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396篇 |
2012年 | 545篇 |
2011年 | 538篇 |
2010年 | 396篇 |
2009年 | 450篇 |
2008年 | 385篇 |
2007年 | 502篇 |
2006年 | 382篇 |
2005年 | 318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181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氮肥后移对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传统施氮技术下,全膜覆盖玉米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早衰和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后移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在总施氮量相同且基肥和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和40%条件下,设3个施氮处理:氮肥后移20%(拔节肥10%+花粒肥30%,M1)、氮肥后移10%(拔节肥20%+花粒肥20%,M2)和传统施氮(拔节肥30%+花粒肥10%,M3),研究不同氮肥追施制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结果】氮肥后移增大了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提前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天数。在氮肥后移20%施氮制度下,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提高15.6%和6.6%,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较传统施氮提前2.9 d。施氮制度对玉米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氮肥后移20%施氮制度下,玉米生物产量较传统施氮处理高6.6%,但氮肥后移10%处理生物产量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后移20%和10%处理玉米的籽粒产量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提高14.1%和5.1%;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收获指数较传统施氮处理高7.5%,但氮肥后移10%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下,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高8.9%、12.9%、5.8%,但氮肥后移10%处理的千粒重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氮肥后移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进一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说明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通过优化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产生了调控作用。【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总施氮量450 kg·hm~(-2)时,玉米拔节期追肥45 kg·hm~(-2)、大喇叭口期追肥180 kg·hm~(-2)、花后10 d追肥135 kg·hm~(-2)为该区获得玉米高产的理想施氮制度。 相似文献
42.
家兔感染黄艾美耳球虫的病理学变化及卵囊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000个孢子化的黄艾美耳球虫卵囊灌胃感染无球虫兔,240h手术后取肠道样品,制片,光镜观察,结果表明,黄艾美耳球虫为家兔的强致病种,感染后盲肠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最严重;盲肠基部是卵囊形成的主要部位.圆小囊,蚓突,结肠是卵囊形成的次要部位。 相似文献
43.
农七师车排子垦区柳沟灌区,原有柳沟一、二、三场,面积59万余亩。由于盐碱危害,生产状况和经济状况日益恶化,难以自立。在60年代初,与原25团合并,成为现今的125团的三个营,近年来进行大规模的盐碱土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本情况改良效果的观测主要在二营(原柳沟三场)进行,二营面积10.67万亩,可耕地8.85万亩,位于灌区南部、天山北麓,奎屯河与四棵树之间。区内由南向北倾斜,地势低平,坡降1-3‰,土壤多为粉粒中壤和重壤,1-2米以下,广泛分布着红棕色粘土层,因而地下水迳流呈封闭状态,极其不畅,主要靠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维持平衡。地下水埋深1-1.5米;低洼区接近地面。矿化度20-30克/升,最高达88.45克/升。高矿化与高水位成为土壤盐渍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4.
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高寒地区重要饲用植物——燕麦(Avenasativa)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株较少(8株),菌株分布以根系表面(RP)最多,根表土壤(RS)次之,距根系较远的土壤(NRS)和根内(HP)最少,即:RP>RS>NRS≥HP;菌株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C2H4112.5~1147.9nmol/mL·h),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较少(C2H4大于500nmol/mL·h只有2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分属Azotobacter(3株)、Pseudomonas(3株)和Azospirillus(2株)3个属。相对于其它生境和植物,高寒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种类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45.
研究噻环乙胺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内源性阿片肽含量的变化,探讨噻环乙胺中枢麻醉作用可能的机理。Wista大鼠128只,随机抽取8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随机均分为5个试验组,分别用于测定L-Enk、M-Enk、β-EP、dynA和OFQ的含量;每个试验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脑区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结果显示腹腔内注射噻环乙胺25mg·kg-1后,麻醉组大鼠大脑皮层和丘脑内L-Enk、M-Enk、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OFQ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海马内L-Enk、M-Enk和β-E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dynA和OFQ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脑干内M-Enk、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OFQ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L-Enk的含量无显著变化;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上述各脑区内L-Enk、M-Enk、β-EP、dynA和OFQ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内5种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噻环乙胺对不同脑区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噻环乙胺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和丘脑内L-Enk、M-Enk、β-EP和dynA,海马内L-Enk、M-Enk和β-EP和脑干内M-Enk、β-EP和dynA的含量,同时降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内OFQ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6.
根据《大气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划定酸雨控制区和SO2 污染控制区的规定 ,为使兰州市SO2 控制区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的要求 ,本文以 98年的污染源资料和气象资料为模拟对象 ,利用大气扩散模式 ,通过各个污染源对每个控制点浓度分担率的计算 ,以污染源的总削减两最小 (总排放量最大 )或总削减率最小为优化目标 ,列出了几种优化方案并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各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了使最终的优化结果切实可行 ,将点源的上界乘一经济技术指标值 ,既可以使控制区达到环境质量目标值 ,又充分体现了公平合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47.
Above- and belowground ecosystem biomass and carbon pools in an age-sequence of temperate pine plantation forest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e assessed the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ecosystem biomass and carbon (C) pools in an age-sequence of four White pine (Pinus strobus L.) plantation stands (2-, 15-, 30-, and 65-years-old) in Southern Ontario, Canada. Biomass and C stocks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live and dead tree biomass, understorey and forest ground vegetation, forest floor C (LFH-layer), and woody debris were determined from plot-level inventories and destructive tree sampling. Small root biomass (<5 mm) and mineral soil C stocks were estimated from soil cores.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became the major ecosystem C pool with increasing age, reaching 0.5, 66, 92, and 176 t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Tree root biomass increased from 0.1 to 10, 18, 38 t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contributing considerably to the total ecosystem C in the three older stands. Forest floor C was 0.8, 7.5, 5.4, and 12.1 t C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n increase during the first two decades, but no further age-effect during the later growth phase. Mineral soil C was age-independent with 37.2, 33.9, 39.1, and 36.7 t C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Aboveground ecosystem C increased with age from 3 to 40, 52, and 100 t C ha−1 in the 2-, 15-, 30-, and 65-year-old stands, respectively, due to an increase in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Belowground ecosystem C remained similiar in the early decades after establishment with 37, 39, and 39 t C ha−1 in the 2-, 15-, and 30-year-old stands, but increased to 56 t C ha−1 in the 65-year-old stand due to an increase in root biomass. The difference in total ecosystem C between the 2- and 65-year-old stand was 116 t C ha−1.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C pools, when estimating C sink potentials over their complete life cycle. 相似文献
48.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TMIR)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TMIR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及马传贫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