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7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669篇
林业   634篇
农学   368篇
基础科学   295篇
  1906篇
综合类   2545篇
农作物   238篇
水产渔业   198篇
畜牧兽医   687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56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恢复15年后刺槐人工林及自然植被的恢复特征,对安塞县三个流域"退耕还林"后栽植的15年左右刺槐林与林下植被及对应的自然恢复植被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林下发现植物60种,隶属于27个科,49个属,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植物居多;自然植被样地发现植物62种,隶属于21科49属,菊科、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无论刺槐林下还是自然植被,生长型多为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水分生态型以旱生和旱中生植物为主,生活型方面地面芽植物占据优势地位;刺槐林下以狗尾草、赖草、牻牛儿苗、铁杆蒿、阿尔泰狗娃花及长芒草等为优势群落,而自然坡面以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阿尔泰狗娃花、长芒草及草木犀状黄耆等为优势群落;在阳坡自然恢复植被的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刺槐人工林(p0.05),而在阴坡二者差异不显著;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阳坡刺槐林的植被恢复应考虑到林木生长对林下层的抑制作用,对现存郁闭度过高的林分应及时进行间伐管理以促进下层植被生长,合理进行乔、灌、草的配置,丰富群落层次结构,提升刺槐林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2.
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特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了探究砒砂岩区不同造林树种水文特征,以该地区油松、侧柏、青杨、山杏、沙棘、柠条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泡法和环刀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蓄积量变动范围为1.55~7.89t/hm~2,青杨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81.26%,其他树种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依次为油松(217.14%)、侧柏(201.05%)、山杏(202.79%)、沙棘(170.96%)、柠条(158.08%)撂荒地(143.88%)。油松林下土壤层容重最小为1.46g/cm3,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分别为43.55%和36.99%,毛管持水量最大为14.50mm;山杏林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为13.12%,非毛管持水量最大为6.86mm。油松枯落物及其林下土壤层持水能力良好,更适宜作为砒砂岩地区植被建设树种。  相似文献   
133.
基于GF-1卫星遥感数据识别京津冀冬小麦面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省级尺度冬小麦面积的精准获取技术是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获取省级尺度的冬小麦种植面积, 该文以北京市(京)、天津市(津)和河北省(冀) 3个省域范围为例, 以国家标准地形图分幅为分类的图幅单元, 利用国产GF-1/WFV数据, 构建冬小麦面积指数, 实现了省级尺度冬小麦面积的识别。本文以冬小麦全部9个月生育期的984景影像作为数据源, 依次经过数据预处理、标准图幅单元的NDVI合成、样本点选择、冬小麦面积指数构建、冬小麦作物类型确认、省域范围制图及精度验证等步骤完成研究区域内冬小麦面积的提取。采用区域网平差和6S大气校正算法对数据源预处理, 以中国1︰10万标准地形图分幅为分类图幅单元构建冬小麦面积指数, 将冬小麦面积指数按照1%的比例等分, 并将面积指数从0到100%分割为101个提取节点, 将提取节点的NDVI值依次与类型确认样本比较, 精度最高的则确认为冬小麦面积提取阈值, 同时将该阈值应用于图幅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指数影像, 获取冬小麦种植分布。最后冬小麦面积识别的精度表明, 以标准地图分幅作为计算单元, 在GF-1影像基础上, 利用冬小麦面积指数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与其他地物类型的波谱差异, 且冬小麦的总体识别精度达到89.6%, 用户精度达到89.8%, 制图精度96.5%, Kappa系数0.72。在典型区域, 本文算法与监督分类算法精度结果较为一致, 除制图精度相差4.77%外, 总体精度与用户精度差都在1.00%以内, 说明本文算法具有精度高、运行效率高、分类单元识别结果一致性强的特点, 能够满足省级尺度农情遥感业务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4.
探讨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方法简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5.
中国东部发达地区蚕丝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东部发达地区蚕丝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江苏现代蚕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成效及对东部发达地区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并对促进中国东部发达地区蚕丝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6.
黄土丘陵植被恢复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研究了山西吴起县植被恢复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林草地和农田的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为1.17~1.21 g/cm3,差异较小,但均比农田(1.31 g/cm3)低约11%,不同植被类型地各层土壤不同粒径的土壤团粒结构百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天然草地和农田。实施植被修复后,与农田相比,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好于纯林林,天然草地和农田较差,天然草地略好于农田。  相似文献   
13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8.
坡度和降雨强度对坡耕地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对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坡耕地不同坡度和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产流历时和稳定入渗速率二项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地面坡度的增大,产流历时提前,稳定入渗速率逐渐减小,坡面产流历时与坡度呈对数函数关系,土壤稳渗速率与坡度呈幂函数关系;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流历时提前,稳定入渗速率逐渐增大;坡面产流历时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降雨强度也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9.
寒区水文过程是寒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水热状况将直接决定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用滑动趋势法和墨西哥帽状小波变化分别获取了研究区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的年际年代变化及其周期分析,基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平衡已有成果,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模型,对于达日县可能蒸散发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近50年来达日县降水年增加率为0.557 mm/a,而该县最大可能蒸散发量的年增加率为0.132 mm/a,气候总体趋势是由干旱向湿润方向发生转变;达日县年气温序列主要呈现20 a、15 a、7 a和5 a的周期振荡,年降水序列表现为15~20 a和7~8 a的周期振荡;近20年来可能蒸散发呈递减的趋势,汛期序列递减率为0.046 7 mm/a,冬春序列递减率为0.108 4 mm/a.  相似文献   
140.
大型轴流泵水力不稳定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型轴流泵的水力不稳定区的存在不仅影响泵站安全启动,而且限制泵站稳定运行的范围。当同一扬程点下对应3个流量点时,轴流泵运行工况点进入水力不稳定区,在闭式试验台条件下,该区范围为谷峰和谷底之间的区域。轴流泵旋转失速与进水条件恶化是导致水力不稳定区产生的二大因素。随着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和全国大中型泵站改造的实施,如何预防和避免大型轴流泵进入水力不稳定区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