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林业   96篇
农学   859篇
基础科学   2篇
  109篇
综合类   1484篇
农作物   534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245篇
园艺   233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5~1996年试验结果表明,SC2053是一种高效小麦化学杀雄剂,可诱导相对雄性不育率达97.5%~100%。不同品种对SC2053的敏感程度不同。SC2053的最佳喷药期为小麦幼穗发育长度为0.5~1.2cm时,最佳用药剂量为0.5~0.7kg/hm2。SC2053可降低株高5cm左右,但对雌蕊等其他性状无明显副作用。在父母本行比为3:6时,相对异交结实率可达53.5%~67.8%,制种产量为1747.5~2049.0kg/hm2。  相似文献   
82.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利用cDNA AFLP技术 ,对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群和不育株群分析显示 :花蕾之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莲座期叶片之间、开花期叶片之间和花茎之间基因表达无差异 ;叶片、花茎和花蕾之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对开花期的小蕾、中蕾和大蕾分析显示 :10对引物中 ,1对在可育株中蕾和大蕾中扩增出 1条特异带 ,另 1对扩增出 1条在可育株中蕾中表达丰度高于不育株中蕾的条带 ,其余 8对未发现差异条带。对上述表达丰度有差异的基因进行Northern验证 ,结果与之一致 ,表明cDNA AFLP技术可以用于植物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3.
稻属(Oryza L.)的核质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6个栽培稻品种为核供体亲本,以O. Barthii、O. Glaberrima野生稻种以及分别属于Indica、Javanica和Japonica亚种的6个品种为细胞质供体亲本,通过核置换回交8-12代,育成8×6个同核异质代换系。观察了全部代换系的11个农艺性状,研究其中7×6个代换系对20个稻瘟病菌株和15个白叶枯病菌株的感病性反应。结果表明,核质互作因素对所研究性状和两种病菌的反应都表现出显著的遗传效应;其中核质互作导致的雄性不育是一主导效应。研究的结果又一次为稻核质互作导致不育提供这样的证据:以进化上较低级的种质为胞质亲本更可能获得雄性不育。初步认为,胞质的多样性在杂交稻育种上较之在常规品种选育上更为重要和迫切。设想把细胞质导致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这一胞质特性作为稻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4.
渝矮籼型核不育水稻,由于花药毡绒层细胞在单核期间迅速解体,造成花粉营养供应障碍而导致败育,属典败型花粉。  相似文献   
85.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相似文献   
86.
以18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不同剂量为处理,研究了BAU9403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BAU9403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适宜的BAU9403喷施剂量与时期,供试品种均能诱导大于95%的雄性不育率;对大多数品种而言,适宜的时期范围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适宜的剂量范围为0.75-1.0kg/hm^2,以1.0kg/hm^2效果为好。BAU9403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7.
牡丹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牡丹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花药壁由6~7层细胞构成,外中层宿存且发生带状纤维加厚。绒毪层有腺质和变形型两种类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生殖细胞初期具有呈PAS正反应的细胞壁,脱离花粉壁后被一层称为“脂体冠”的结构包围。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此时的生殖细胞为裸细胞,并与营养核紧密相连,构成了雄性生殖单位(MGU)。  相似文献   
88.
89.
采用中国高粱(麦茬)、迈罗及粒用草原1号三个不同细胞质的高粱雄性不育系,经过核置换,转育成为两套同核异质的6个高粱雄性不育系,并分别与同一个恢复系杂交得到两套共6个同核异质杂交种,以此为试材,观察了各个杂种一代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在生育天数、自交结实率、产量、千粒重、株高和叶片数等性状上,中国高粱细胞质与迈罗细胞质在相同的核背景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本IR_54以及4个各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_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_2,B-1F_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5460s是5460的单隐性育性基因突变系;该突变基因符号暂定为“tms(t)”,在5460s同金早6号的组合,温敏核不育也表现1对基因遗传;在其余的4个组合,却呈现育性同2对基因有关,它们的F_2世代育性分离比率为15:1,B_1F_1又以3:1验证,对育性同所研究的标记性状在_2的分离频数进行独立性测验表明,温敏不育特性同所研究的4个性状,即茎秆角度、褐色颖沟、光身以及糯性胚乳,都表现独立遗传。本文还对等基因系应用于光温敏育性遗传研究的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