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0篇
  40篇
综合类   43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38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主要感染家兔等兔形目动物.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寄生虫病中较普遍和较严重的一种,由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未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因而临床用药不规范,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了中国养兔业的发展.因此,作者综述了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原形态、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与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病害生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方法,采用掩埋、无害化处理池和处理机处理病害生猪及其产品,检测处理前后部分病毒、细菌和抗生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掩埋、无害化处理池处理1个月后,能检测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和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大肠杆菌MPN数分别为处理前的6.3%~18.7%、1.6%~5.7%,蛔虫卵死亡率分别为83%~85%、84%~89%,磺胺二甲基嘧啶含量分别下降79%~83.8%、80%~99%,盐酸土霉素含量下降99%;处理机处理24 h后,4种生猪常见病毒检测全部为核酸阴性,大肠杆菌几乎全部被灭杀,蛔虫卵死亡率为96%~99%,磺胺二甲基嘧啶含量下降80%~82%,盐酸土霉素含量下降5%~10%;说明掩埋和无害化处理池处理方式仍然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处理机处理方式生物安全等级更高,更安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测定中国地方小型猪品种巴马香猪成年时周身9个典型部位的皮肤厚度,揭示巴马香猪不同部位皮肤厚度变化规律,进行9个部位皮肤厚度与候选SNPs位点的关联分析,在巴马香猪群体中验证影响皮肤厚度的7号染色体主效QTL,为进一步在巴马香猪群体中大规模开展皮肤厚度等形态变化的分子遗传控制机理及其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从而增强人们对猪皮肤的认知。【方法】从一个由319头300日龄巴马香猪组成的成年屠宰群体中,随机选取50头,包括27头母猪和23头阉割公猪,分别取头脸、肩、背、肷、臀、胸、下腹、腋下和管等9个部位的皮肤,利用电子游标卡尺对这些不同部位皮肤厚度进行精确测量,利用R语言基本统计包进行不同部位和不同性别间皮肤厚度的差异分析以及不同部位间皮肤厚度的相关分析。在猪7号染色体34.5-36.2Mb的区域选取46个SNPs位点,利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合上述测定的皮厚表型,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及R语言SNPassoc软件包进行目标候选区域的关联分析。根据关联分析结果和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确定可能的位置候选基因。【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巴马香猪9个部位的皮肤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2.95×10~(-117)),肷部和背部的皮肤最厚,分别为(5.15±0.92)和(4.97±0.85)mm,下腹和腋下的皮肤最薄,分别为(1.77±0.36)和(1.97±0.68)mm。皮肤厚度从厚到薄依次是肷部、背部、肩部、头脸、臀部、管部、胸部、腋下和下腹。(2)阉割公猪腋下皮肤厚度显著小于母猪的(P=0.021),其它部位皮肤厚度在母猪和阉割公猪间差异均不显著。(3)除了下腹皮肤厚度与背部、肩部、头脸部的不相关(P0.05)外,巴马香猪不同部位两两之间皮肤厚度均呈现不同程度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关联分析结果表明,9个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表型均与候选区域的某些SNPs存在极显著的关联,从强到弱依次是肷部、肩部、背部、腋下、臀部、胸部、头脸、管部和下腹。从而,证实了巴马香猪群体存在影响猪皮肤厚度的7号染色体主效QTL。(5)3个与皮肤厚度关联性最强的SNPs值得进一步关注,分别位于7号染色体的34856565、35543837和35573869位置。肷部的皮肤厚度与SNP(chr7:34856565)的关联显著性最强(P_(cor)=5.15×10~(-6)),这个SNP也是肩部皮肤厚度最关联(P_(cor)=5.75×10~(-6))的位点。SNP(chr7:35543837)是腋下(P_(cor)=3.05×10~(-5))、臀部(P_(cor)=0.010)、胸部(P_(cor)=0.013)和头脸(P_(cor)=0.025)皮肤厚度的最关联位点,也是肩部皮肤厚度的次最关联位点。SNP(chr7:35573869)则是背部皮肤厚度的最关联位点(P_(cor)=1.17×10~(-5)),SNPs(chr7:35543837和chr7:34856565)次之。(6)根据最强关联SNPs所在基因及基因生物学功能,初步推测ANKS1A和HMGA1基因可能是影响皮肤厚度的候选因果基因。【结论】较全面地测量了中国小型地方猪品种巴马香猪周身皮肤厚度,揭示了巴马香猪皮肤厚度在不同部位之间的变化规律。在巴马香猪群体中验证了影响皮肤厚度的7号染色体主效QTL位点,肷部、背部和肩部皮肤厚度表型性状与候选SNPs位点关联性更强,可能适合下一步大规模深入分析。ANKS1A和HMGA1基因可能是影响皮肤厚度的候选因果基因,但需要进一步生物学功能试验证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持续高温对育肥猪脂肪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影响的机制。【方法】选用16头(79.6±1.2)kg的健康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饲养于(30±0.5)℃(高温组)和(22±0.5)℃(常温组)的环控舱内,单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环控舱内温度在21 d试验期内保持不变,湿度控制在(55±5)%, 每天光照14 h,舱内持续均匀通风。试验期满屠宰,宰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结果】和常温组相比,高温组育肥猪胴体重和皮下脂肪厚有所降低,但并不显著(P>0.10);与常温组相比,高温组育肥猪背部皮下脂肪占胴体的比例无显著变化(P>0.10),肾周脂肪占胴体的比例有提高趋势(+22.06%;P=0.07),背最长肌(LM)脂质含量有降低趋势(-22.39%;P=0.08),表明持续高温对猪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存在差异。持续高温显著降低育肥猪背部皮下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苹果酸酶(ME)活性(P<0.05)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P<0.05),显著降低LM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P<0.01)和FAS(P<0.05)的含量,显著降低肝脏中FAS活性(P<0.01),FAS、ME和ACC为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上述结果表明,持续高温抑制育肥猪不同组织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持续高温对三个不同部位脂肪中激素敏感脂酶(HSL)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持续高温对育肥猪皮下脂肪中脂蛋白酯酶(LPL)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显著升高肾周脂肪中LPL含量(P=0.05),显著降低LM中LPL含量(P=0.05),持续高温对上述三个部位脂肪组织中LPL含量的影响规律与这3个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规律相一致,表明持续高温可能通过调控LPL的含量,影响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的沉积。持续高温降低LM前部(P<0.05)和后部(P<0.01)的L(+)-β-羟脂酰CoA脱氢酶(HAD)的活性,HAD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上述结果表明,持续高温抑制育肥猪骨骼肌中脂肪酸的氧化供能。持续高温极显著升高LM中cAMP含量(P<0.01),对肾周脂肪和背部皮下脂肪中cA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持续高温显著升高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浓度(P<0.05),有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的趋势(P=0.07),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结论】持续高温对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存在差异。环境高温可能通过影响LPL的含量,调控脂肪酸的摄入,影响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的沉积。环境高温抑制皮下脂肪、肾周脂肪、LM和肝脏组织中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但同时也抑制骨骼肌组织中脂肪酸的β-氧化,这可能导致血浆中NEFA浓度升高,并在肝脏重新酯化、组装为VLDL,被脂肪组织重新摄入,但血浆中NEFA和VLDL升高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icle fractions in non‐pelleted (meal) and pelleted die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e‐ulcerative gastric alterations.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increased crude fibre supply (lignocellulose) on the integrity of gastric mucosa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at purpose, 49 piglets were divided into eight feeding groups and fed pelleted diets differing in grinding intensity (very coarse/coarse/fine/very fine) and addition of lignocellulose (0/2.5%) for 6 weeks. A coarsely ground meal was used as control diet. Mucosal integrity of the pars non‐glandularis was characterised by macroscopical and histological score and basal epithelial conductance. Feed structure was assessed by sieve analysis (wet/dry). The use of coarsely ground meal (25% >2 mm, 29% <0.4 mm) had almost no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gastric wall: three of seven pigs had slight histological and none had macroscopical lesions. Irrespective of the original grinding intensity before pelleting, offering pelleted diets led to mucosal changes similar in severity (one out of seven pigs fed coarsely ground and pelleted diets had no macroscopical alterations, whereas all pigs fed finely ground and pelleted diets showed altered tissues).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coarse particles in the pellet (from 25 to 29% >2 mm) did not show any ulceroprotective effect. An increase of crude fibre content (42–54 g/kg dm) by adding lignocellulose did not result in a decreased ulcerogenity. Unpelleted diets are recommended as more favourable for alleviating the problem of gastric ulcers in pigs as the pelleting process is equal to a secondary grind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an upper level of fine particles seems to be reasonable (a minimum level of coarse particles is not ulceroprotective). In this study, an amount of 30% <0.4 mm resulted in higher risks for ulcerations.  相似文献   
996.
基于视频追踪的猪只运动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德琴  冯爱晶  杨秋妹  刘俭  张哲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0):351-357,331
自然条件下猪只日常运动时间、距离、速度等构成的运动数据,可作为猪只健康与舒适度状况分析的重要依据。为快速准确地捕获及检测猪场猪只的各种运动信息,探讨了基于视频追踪的猪只运动信息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基于颜色特征与轮廓特征相结合的多猪只目标分割基础上,通过基于最小化代价函数的椭圆拟合和最短距离匹配的目标跟踪,设计了运动位移、运动速度、运动加速度和运动角速度4个运动信息的检测算法。进一步探索了基于运动信息检测猪只日常活跃状态、活动规律及行为识别方面的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识别多种颜色的纯色猪只;分割粘连猪只成功率达92.6%;通过连续4 d在广州市力智猪场种猪室实时视频测试表明,猪只日常活跃状态、活动规律和行为类别等信息均可通过猪只运动信息表现出来。所提方案可快速、有效检测猪只运动信息,为猪只行为分析、健康与舒适度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透明质酸接合蛋白(HABP4)基因在大白猪和莱芜猪2种杂交子代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HABP4基因在所检测的背最长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2种杂交一代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HABP4基因的表达量在正交一代的背最长肌中显著高于反交一代。本试验为猪屠宰性状的改良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不同品种猪体内HABP4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选用军牧1号断乳仔猪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进行生长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和不同添加水平(5、125 mg/kg)的高铜日粮对猪胃底腺Ghrelin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125 mg/kg硫酸铜和125 mg/kg蛋氨酸铜组平均日增重、绝对增重、平均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不同铜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胃底腺Ghrelin mRNA水平显著提高(P<0.05);血液胃泌素含量显著增加(P<0.01),并且Ghrelin mRNA水平与血液胃泌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高铜可促进生长猪胃底腺Ghrelin的分泌,胃泌素的分泌与胃底腺区Ghrelin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选择体重为20kg±2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60头,随机分为5处理(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有4头猪),分别饲喂0%、5%、10%、15%、20%膨化全脂油菜籽粉(EFFRM)日粮,各处理日粮中EFFRM以等能等可消化氨基酸基础取代大豆蛋白。试猪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40d。试验用全脂菜籽为“双高”品种,采用干法膨化加工。试验结果显示:试猪采食量和日增重随日粮中EFFRM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5%用量)后明显下降(10%~20%用量)的规律;5%EFFRM处理的采食量和增重在数值上高于0%处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显著高于10%处理(P〈0.05),极显著高于15%、20%处理(P〈0.01):各处理的单位增重耗料(FCR)无显著差异(P〉0.05),在数值上仍以5%、0%处理最低。以上结果表明,20-40kg猪日粮中“双高”来源的EFFRM用量以5%为宜,用量10%及以上会显著影响猪的采食量,降低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00.
试验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猪个体日产甲烷气体量的方法。甲烷气体采集后采用气密注射器即可直接上机测试。采用HP-PLOT/Q毛细柱(30 m×0.32 mm×20μm),恒温方法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猪个体甲烷气体产量的直接快速测定,线性范围为14.29~142.86 mg/m3,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 6,在3个添加浓度水平上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42%。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可用于测定甲烷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