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5篇 |
农学 | 49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39篇 | |
综合类 | 246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5篇 |
园艺 | 79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菊种子萌发特性及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菊[ 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Fisch.ex Trautv.)Makino]种子萌发特性和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试验观察,发现不同栽培基质及不同储藏时间对甘菊种子萌发率均有影响,在MS培养基上播种甘菊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0%左右.甘菊种子无休眠现象,采收后立即播种和次年春季播种萌发率均可达90%左右.甘菊种子不耐储藏,储藏至第3年秋季播种,萌发率仅为30%.自然条件下,5月至8月底是甘菊植株的营养生长时期,在此期间,甘菊株高、茎粗、冠幅、叶片数及分枝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9月份当日照长度缩短至13 h时,甘菊开始现蕾,这表明13h光照/11h黑暗可能为甘菊现蕾的临界日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小菊花色芽变品种与原始品种的DNA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建立芽变品系形态学以外的分子水平鉴定技术。在引用13对引物中,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13.5条多态性带,分子量在110~800bp之间。3对引物组合(第8对E-ACG/M-CAT、第10对E-AGG/M-CTC、第11对E-AGG/M-CTG)产生5条清晰特异性条带可以将二者区分,这些特异性片段可能包含引起花色芽变的基因序列,经计算,二者遗传相似系数为0.986,遗传物质多态性为2.8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翻译起始因子4E在菊花中的表达特性及功能,克隆菊花翻译起始因子4E(CmeIF4E)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并初步筛选得到菊花CmeIF4E的互作蛋白。【方法】根据已报道植物的eIF4E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菊花eIF4E基因,荧光定量PCR及亚细胞定位分析菊花CmeIF4E的表达特性,并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其互作蛋白。【结果】克隆获得菊花eIF4E基因全长914 bp,其开放阅读框(ORF)654 bp,编码1条包含21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将该基因名为CmeIF4E,GenBank登录号为JQ904591。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菊花CmeIF4E与已报道的莴苣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与植物分类学相符。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CmeIF4E基因在切花菊‘神马’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幼嫩的根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片,而茎中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CmeIF4E在细胞的核、质、膜上都有表达。筛选得到菊花CmeIF4E互作蛋白,其中包括蛋白翻译和翻译后修饰、光合作用、抗逆和防御等相关蛋白。【结论】CmeIF4E在菊花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其在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上都有表达。候选蛋白分析验证了CmeIF4E在翻译起始中的作用,还推测其可能与光合系统、植物的抗逆防御相关,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菊花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菊花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菊花品种为试材,采用三步培养法研究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共有4种类型,其中黄绿色致密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最好;‘玉人面’、‘铺地金’、‘紫妍’、‘杭白菊’间接体细胞胚发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嫁接对菊花耐热性的影响机理及对菊花不同器官耐热性的影响。【方法】比较40℃高温胁迫下菊花嫁接苗和不同生育期扦插苗的叶片、根系和茎段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与差异。【结果】菊花嫁接苗根茎叶中3种保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扦插苗。与扦插苗相比,嫁接苗叶片、根系和茎段中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平均提高11.6%,378.0%,260.1%;125.5%,131.3%,203.1%;90.1%,98.0%,90.5%。嫁接苗叶片中以SOD活性最大,均值达375U/g;根系中以POD活性最大,均值达605.87U/g;茎段中3种保护酶活性差异较小,以POD活性略高。【结论】嫁接是提高菊花耐热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嫁接苗根茎叶的耐热性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早小洋菊'和'晚小洋菊'为试材,测定2个品种的在成花期的5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对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发育期间茎尖、茎段和叶片3个部位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运输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花芽分化期,茎尖GA和ABA含量增加显著,IAA维持高浓度状态;随着花器官的发育,IAA含量最早出现下降,ABA和GA则下降较晚.不同器官内GA含量的差异性与CmGA20ox基因表达量上调的一致性的特殊现象,揭示GA部分在叶片中合成后向茎尖富集的运输现象;所有部位IAA含量增加,但后期仅茎尖YUC基因合成上调,可猜测IAA表现为茎尖富集一段时间后向下运输,NVCED表达变化显示ABA也可能存在茎尖富集的现象,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可见适宜浓度的GA、ABA和IAA有利于菊花的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发育,高浓度ABA可使胞间连丝闭合阻碍IAA的输出和GA输入,这可能是延迟'晚小洋菊'开花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膜栽培对药用菊花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对其生长期间杂草的抑制效果。[方法]设置黑色地膜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观察杂草生长情况,并对产量和部分主要植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地膜栽培和露地栽培两个处理各小区的鲜花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总分枝数和总花序数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7、4.0和1.4,均小于F0.05,而地径和百朵花序鲜重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0.0和13.8,均大于F0.05。[结论]相比露地栽培,地膜栽培能有效控制杂草,对药用菊花的株高、总分枝数和总花序数无明显影响,但对植株地径、百朵花序鲜重和产量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尿素施用量对道地药材滁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尿素施用量对道地药材滁菊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施用量的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N1(225kg N/hm2)或N2(450kg N/hm2)处理的酶活性较高,N3(675kg N/hm2)处理的酶活性略有降低;磷酸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以N3(675kg N/hm2)处理的脲酶活性最大。就土壤微生物量而言,土壤微生物C和土壤微生物N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尤其以土壤微生物N变化较为明显。表明适宜尿素施用量有益于滁菊根际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提高,施用量过高则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介绍各种光源特性,筛选最佳大棚花卉生产补光灯配光方案。[方法]选用菊花切花生产为试材,采用白光复合光照,在大棚里配置高压钠灯、荧光节能灯、LED农业专用灯,根据3种灯具的光形特点和植物生长需求,进行实地测试,比较各种灯具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结果表明,LED新型光源在整灯实际应用中节能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灯具;LED方形灯具设计呈蝙蝠翼光形配光曲线最有利于温室实施有效布灯。[结论] LED农业专用补光灯优于目前最常用的钠灯,具有节能易布灯等特点,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