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81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10篇
  250篇
综合类   530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俸玉婷  韦燕飞  黄鹄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540-5542,5578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山区的耕地保护工作难度加大。以广西西林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发现,影响西林县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是退耕还林,通过单对西林县标准分配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分析西林县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调西林县耕地保护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2.
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占补平衡实现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迫切要求。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筛选台面坡度、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水源保证率、地下水埋深、排灌设施、道路通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耕地质量作以评价,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的综合指数。以单位标准粮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型平衡。  相似文献   
63.
快速工业化中,城镇化和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锐减,从而造成经济发展与用地的不协调。尝试通过对江苏省如东县近10年工业化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分析相关,厘清影响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从而有针对地提出耕地保护的有效对策。笔者主要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业化与耕地变化相关性分析;应用霍夫曼系数来确定工业化阶段,应用单因素逐一回归分析耕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如东县工业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耕地变化显著;导致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城市化和固定投资;应该通过集约节约用地、深挖用地潜力、协调城乡用地等方面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64.
栽培种花生是异源四倍体,基因组大,构建花生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的工作缓慢。本研究以遗传差异大的亲本组配杂交组合富川大花生×ICG6375构建F2作图群体,采用公开发表的2653对SSR引物,构建了一张含有234个SSR标记、分布于20个连锁群的栽培种花生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的长度为1683.43c M,各个连锁群长度在36.11~131.48 c M之间,每个连锁群的标记数在6~15个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19 c M。结合F3在湖北武汉和阳逻环境下的主茎高和总分枝数鉴定结果,应用Win QTLCart 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17个与主茎高和总分枝数相关的QTL位点,贡献率在0.10%~10.22%之间,分布于8个连锁群上。综合分析武汉和阳逻环境的鉴定结果,获得重复一致的与主茎高相关的6个QTL,其中q MHA061.1和q MHA062.1位于连锁群LG06上TC1A2~AHGS0153标记区间,贡献率为5.49%~8.95%;q MHA061.2和q MHA062.2位于LG06上AHGS1375~PM377标记区间,贡献率为2.93%~5.83%;q MHA092.2和q MHA091.1位于连锁群LG09上GM2839~EM87标记区间,贡献率为0.53%~9.43%。  相似文献   
65.
黄土丘陵林区开垦地土壤抗冲性的时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黄土丘陵林区 10a径流泥沙观测资料为基础 ,进行土壤抗冲试验 ,分析了林地及其开垦后不同年限土壤的抗冲性能。结果表明 ,林地具有很强的抗冲性能 ,一旦被开垦后 ,随侵蚀年限的增长 ,土壤的抗冲性呈减弱趋势 ,在 3L/min流量下 ,土壤冲刷量从侵蚀 1a的 4.0 1g/L增大到侵蚀 10a的 2 5 .5 1g/L ,加剧了土壤侵蚀发展。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的抗剪强度对抗冲性影响最大 ,其次为水稳性团粒和有机质含量。因此 ,退耕还林、恢复和重建植被 ,改善土壤侵蚀环境 ,提高土壤抗冲性 ,能有效地防治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66.
荒漠化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实测光谱估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2个荒漠化典型区土壤采样、化验分析和光谱测量的基础上,分析荒漠化土地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土壤有机质的光谱敏感范围,构建多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地土壤具独特的波浪型光谱曲线,其主要特点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的500~900nm光谱范围存在一个明显的弓形突起区,其对提取土壤有机质信息有实际意义;相关分析发现,在中心波长分别为600和830nm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光谱范围分别存在1个有机质光谱敏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波长588nm处的反射光谱对数lgR588和反射光谱倒数1/R588以及波长835nm处的反射光谱倒数的导数(1/R835)'和反射光谱对数的导数(lgR835)'分别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估测荒漠化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67.
施肥对丹参产量及丹参根主要有效成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常用有机肥及化肥对丹参产量和丹参根主要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丹参根产量,影响三种丹参酮及丹酚酸B的含量。有机肥对丹参产量和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优于化肥,三种有机肥常规施肥水平处理均优于相对应的两倍施用量处理;三种有机肥中猪粪较菜籽饼和鸡粪更有利于丹参酮和丹酚酸B的累积。根膨大期的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丹酚酸B的含量高于成熟期。为了提高丹参产量,稳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建议大田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肥,适度密植,适当提早采收期。  相似文献   
68.
确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为优质苹果生产地带 ,建立起沟坡道路防蚀体系 ,春栽改秋栽 ,量化施肥、灌水、修剪 ,生态防治病虫害 ,加强优果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带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9.
New evidence from archeology and human genetics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rice agriculture to Japan by Korean farmers. This sheds new light on the formation and further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tic gene center and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Korean agri- and horticulturists in Eastern Asia.  相似文献   
70.
The current increase in the global demand for food and fresh water and the associated land use changes or misuses exacerbate water erosion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threat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Soil erosion by rainfall and runoff is a natural and geologic phenomenon,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global geochemical cycle.Despite numerous studies on crop lands,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quantify soil sheet erosion (an erosion form that uniformly removes fertile upper soil horizons) under grasslands and to assess the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that control its spatial variation. For that purpose, fifteen 1 m2 micro-plots installed within a 23 ha catchment under pasture in the sloping lands of KwaZulu-Natal (South Africa)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2007-2008 rainy season to evaluate runoff (R) and sediment losses (SL). Soil losses computed from the 37 rainfall events with soil erosion averaged 6.45 ton ha−1 year−1with values from 3 to 13 ton ha−1 year−1. SL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soil surface coverage by the vegetation (P < 0.01) whereas the slope gradient,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ulk density or clay content were not correlated. R and SL increased as the proportion of soil surface coverage decreased and this trend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sheet erosion over the 23 ha catchment. Greater sheet erosion occurred at the catchment plateau and at the vicinity of gully head cuts probably in relation to regressive erosion. Mitigating sheet erosion would require an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the soil cover through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cattle grazing, especially at places where “natural” erosion is likely to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