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对星突江鲽卵巢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量元素由高到低排列为:K(11712.50±2789.19 ug/g)>P(5597.0±1992.59 ug/g)>Na(5196.20±1068.30 ug/g)>Mg(1064.20±174.16 ug/g)>Ca(751.22±69.43 ug/g);微量元素由高到低的排列为:Fe(712.0±148.49 ug/g)>Mn(172.0±35.16 ug/g)>Zn(80.0.±35.24 ug/g)>Cu(10.0±2.14ug/g)>Mo(4.78±0.53 ug/g)>Cr(1.68±0.51 ug/g)>As(1.0±0.01 ug/g)>Ge(0.90±0.13 ug/g)>Co.比较发现:星突江鲽卵巢中Fe、K、Mn、Cu的含量均远高于七种鱼卵、牛肉和鸡蛋,其中Mn含量高出近百倍.  相似文献   
2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旨在为大斑芫菁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大斑芫菁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成分,并鉴定出其中的41种,以醇、醛、酮、酸类物质居多.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苯乙醛(4.07%)、油酸(3.21%)、1,13-十四碳二烯(2.22%)、芳樟醇(1.70%)、香叶基丙酮(1.64%).  相似文献   
23.
绿芫菁(Lytta caragane Pallas)在佳木斯地区1年1代,以卵越冬。文章介绍了绿芫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通过生活史特点,介绍了绿芫菁的药用价值。通过研究,有助于掌握绿芫菁的采集与处理技术,用以开发绿芫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嫩江下游黑线仓鼠的消化策略与适应模式。[方法]采用铗日法获取嫩江下游人工林区的黑线仓鼠样本,选择成年个体进行体尺测量,解剖后测量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鲜重及干重。[结果]黑线仓鼠的胃长度、胃鲜重和胃干重均在春夏季较大,而秋季较小;小肠和盲肠的长度随季节变化差异极显著(春夏季较长,秋季较短),而其鲜重与干重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大肠春季长度显著长于夏秋季,而其鲜重和干重无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结论]黑线仓鼠在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消化策略,以提高消化和吸收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食物质量和能量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乌苏里江唇(魚骨)的染色体。对其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江唇(魚骨)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有50条染色体,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8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9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t),其染色体臂数(NF)...  相似文献   
26.
异色瓢虫成虫低温辅助人工饲料饲喂条件下保存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异色瓢虫成虫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贮藏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下异色瓢虫保存效果较好,保存1个月后存活率为90%,3个月后存活率为52%;低温贮藏结合人工饲料喂养,可有效延长瓢虫的寿命。  相似文献   
27.
山西省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调查了山西省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 (Pallas)的色斑类型 ,结果共发现 76个色型 ,其中黄底型占 66个 ,黑底型占 10个 ;黄底型中以十九斑变型最多 ,黑底型中以显明变型最多。  相似文献   
28.
山西省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9年作者对山西省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 (Palla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虫在山西省一年发生 4代 ,以成虫越冬。完成 1代需 2 5 12d ,其中卵期 2 5d ,幼虫期 8 6 2d ,预蛹期 1 0d ,蛹期 3 0d ,成虫产卵前期 10 0d。屋檐下角落处是其主要越冬场所之一。越冬前每日以 14∶0 0到 16∶0 0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29.
安义农区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8年作者等在赣北安义农区研究了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生态,对其雌雄性比、妊娠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雄雌总性比(/)为1.14,年度间无差异,但随姬鼠年龄和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雌鼠周年均可繁殖,一年中有两个繁殖高峰:即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多数个体胎仔数为4~6只;一年中繁殖指数最高的月份为9~10月,最低的月份为1~2月。  相似文献   
30.
王涛  张悦  孙玉刚  王金秀  韩军  郭喜军  张发明  曲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86-17287,17290
[目的]探究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杨树主要蚜虫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的捕食选择趋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在特定空间内,测定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2种蚜虫不同密度值下的捕食量。[结果]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EG-S值和EJ值变化为+1~0,EI值是在0~-1范围内依次减少,且数值变化幅度较少,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喜好捕食白毛蚜略高于白杨毛蚜;当白杨毛蚜数量不变、白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J值变化为+1~∞,EI值在0~+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毛蚜;当白毛蚜数量不变、白杨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J值变化为在+1~0范围内依次减少,EI值在0~-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杨毛蚜。捕食量结果同选择指数。[结论]异色瓢虫显现变种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的捕食选择趋性取决于2种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