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30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1.
徐莹梅  田胜尼  周疆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25-2227,2277
对安庆月山铜尾矿废弃地定居的旱柳群落结构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该调查区域内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24种,隶属于13科24属。木本植物中以旱柳为主,草本植物中以白茅、芦苇和水蜡烛为主;群落中木本植物中旱柳的重要值为2.34,远高于其他定居的木本植物,其为铜尾矿木本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该群落为旱柳群落。该群落的多样性较低,其Simpson指数为0.615 3,Shannon-Wiener指数为2.557 0,均匀度E为0.193 6。结果表明,铜尾矿废弃地定居的旱柳群落结构简单,群落多样性指数低,属于草本植物群落向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2.
重金属Cu的土壤微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u进入土壤后的早期阶段 ,低浓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刺激作用 ,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 ;表现在微生物呼吸强度升高 ,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代谢商 qCO2 增大 ,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的比值 (Cmic/Corg)降低 ;但土壤对Cu高强的结合容量导致该效应随时间而变得不显著 ;Biolog数据表明 ,在Cu的胁迫下 ,不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有所改变 ,而且对碳源的优先利用种类发生了转移 ,碳源消耗量增加 ,消耗速度变快 ,同时这样的损伤效应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3.
不同氮肥处理对污染红壤中铜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磊  郝秀珍  范晓晖  仓龙  周东美 《土壤学报》2009,46(6):1033-1039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发现不同氮肥处理对污染红壤中铜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在培养前期(0~15 d),施用尿素显著降低了红壤水溶态铜和有效态铜含量,而施用硫酸铵和硝酸钙则显著提高了水溶态铜含量,且硝酸钙的作用显著大于硫酸铵,但这两种氮肥对红壤有效态铜含量影响较小;培养60 d后,尿素对该红壤两种形态铜的抑制效应逐渐转为正效应,且硫酸铵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硝酸钙对红壤两种形态铜的促进作用不如尿素。氮肥的施用量对两种形态铜也具有显著影响。同一施氮水平下,水溶态铜含量和有效态铜含量在不同氮肥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硫酸铵>尿素>硝酸钙)。不同氮肥影响红壤铜有效性的主要机制是土壤pH的变化,红壤水溶态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4.
选择感病品系03B9 与抗病品系C24 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铜浓度处理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总
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升高,两品系芝麻状斑点病的斑点数明显增加,03B9 芝麻
状斑点病发生程度明显高于C24。铜处理期间C24 总酚含量、PPO 活性较03B9 平均高出25.6% 和77.0%。试验结果初步表
明,水培条件下铜胁迫促进了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的发生,铜浓度与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程度有关,同时影响了叶柄总酚含量
及PPO 活性。  相似文献   
115.
Metals such as iron, manganese, copper, and zinc are recognized as 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These trace metal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development, growth, and metabolism,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metabolic processes by acting as cofactors of enzymes or providing structural support to proteins. Deficiency or toxicity of these metals can impact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giving rise to a number of metabolic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Proper breakdown, 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of these trace metals is a tightly regulated process that requires crosstalk between the host and these micronutrients. The gut is a complex system that serves as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se components, but other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delicate interaction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gut is home to trillions of microorganisms and microbial genes (the gut microbiome) that can regulate the metabolism and transport of micronutrients and contribute to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race metals through their assimilation from food sources or by competing with the host. Furthermore, deficiency or toxicity of these metals can modulate the gut microenvironment, including microbiota, nutrient availability, stress, and immunity. Thus,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the metabolism of manganese, iron, copper, and zinc, as well as in heavy metal deficiencies and toxicities, and vice versa, may provide insight into developing improved or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address emerging health concern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gut microbiome and trace metals interact and affect host health, particularly in pigs.  相似文献   
116.
郭书周  杨自军  张才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145-147,151
为研究高钼、低铜及两因素协同作用对小鼠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将80只健康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u 3 mg/L,Mo 0 mg/L)、高钼组(Cu 3 mg/L,Mo600 mg/L)、低铜组(Cu 0 mg/L,Mo 0 mg/L)、低钼高铜组(Cu 0 mg/L,M0 600 mg/L...  相似文献   
117.
以农大108号玉米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盆栽方法,测定Cu(+Cu)和S(+S)处理及二者共同处理(+Cu+S)下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生物量、叶片SPAD值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的生物量分别表现为CK>+S> +Cu+S>+Cu及+S>CK>+Cu+S>+Cu,说明铜污染对玉米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增加硫营养可减轻铜对植株的毒害。玉米苗期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在拔节期,+Cu处理对SPAD值的影响显著增加,但补充硫营养后可明显减小铜对叶绿素的抑制作用。苗期铜对叶片MDA含量的影响显著,可导致MDA含量增大,说明铜胁迫可引起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其产物MDA的积累增加;+S与CK处理间变化不明显,但+Cu+S较+Cu处理的MDA的积累明显减少,说明硫营养体现出一定的抵御铜胁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离子强度和pH对可变电荷土壤与铜离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研究了离子强度和pH对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荷与铜离子吸附的影响。作为对照 ,也研究了它们对恒电荷土壤黄棕壤的有关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pH升高 ,土壤的表面负电荷增加 ,正电荷减少。对于可变电荷土壤 ,可出现电荷零点 (pH0 )。随pH升高 ,土壤对Cu2 的吸附量增大。随着离子强度增大 ,恒电荷土壤对Cu2 的吸附百分率明显降低 ,可变电荷土壤对Cu2 离子的吸附百分率也降低 ,但降低的幅度比恒电荷土壤者小得多。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越高 ,降低的幅度越小。对于含 2 1 %左右游离氧化铁的铁质砖红壤 ,即使支持电解质NaNO3的浓度高达 1molL- 1,对Cu2 的吸附仍然几乎没有影响。从离子强度和pH与土壤表面电荷和铜离子吸附的关系 ,可以推测在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中 ,既存在电性吸附 ,又存在专性吸附。在可变电荷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中 ,专性吸附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9.
外源谷胱甘肽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铜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胜 《大豆科学》2012,31(2):247-251
设置0、0.5、1.0、2.0和4.0 mmol.L-1铜离子浓度梯度,同时在各浓度梯度中分别添加0.16和0.32 mmol.L-1的谷胱甘肽(GSH),进行大豆种子萌发试验,通过测定萌发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研究了GSH对大豆种子铜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0 mmol.L-1以上浓度铜显著降低大豆种子的活力指数及幼根长,显著提高电解质渗透率及脯氨酸含量;2.0 mmol.L-1以上浓度铜离子显著降低大豆种子的发芽指数及α-淀粉酶活性;4.0 mmol.L-1铜离子显著抑制萌发率。添加0.16和0.32 mmol.L-1的GSH能显著提高1.0 mmol.L-1以上浓度铜毒害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幼根长,并能显著降低2.0 mmol.L-1以上浓度铜毒害下的电解质渗透率;4.0 mmol.L-1浓度铜毒害条件下,添加0.32 mmol.L-1的GSH能显著提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综合考虑,0.16和0.32 mmol.L-1的GSH能够通过提高α-淀粉酶活性来增强大豆种子的萌发能力,并通过维持细胞膜完整性来缓解一定浓度的铜胁迫。  相似文献   
120.
红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污泥态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米为宿主植物 ,研究了不同污泥量 (0、1 %、4% )施入红壤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caulosporalaevis、Glomuscaledonium和Glomusmanihotis对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玉米生长和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 1 %的污泥可增加接种A laevis的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 ,其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也有显著增加 ,而不接种 (含土著菌根真菌 )、接种G caledonium和G manihotis的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却有显著下降 (p<0 0 5 )。施用 1 %的污泥时接种A laevis降低了玉米地上部铜浓度 ,而接种G caledonium和G manihotis却增加了玉米地上部铜浓度 ,另外 ,接种处理增加玉米根部对铜的吸收总量。不同的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力是不同的 ,只有施入一定的污泥量即在一定污染程度下才能发挥菌根真菌A laevis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