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348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266篇
  109篇
综合类   2167篇
农作物   23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92篇
园艺   259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新绛县温室蔬菜粉虱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温室粉虱目前已是各国蔬菜和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山西省运城市的新绛县是全国著名的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明确该地区温室蔬菜上粉虱的发生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初步调查结果表明:(1)在温室中,尚未发现烟粉虱的发生;西葫芦、黄瓜、冬茬番茄等蔬菜上温室白粉虱发生较严重;春茬番茄、油菜等蔬菜上温室白粉虱发生一般,甚至不发生;而在豆角、辣椒、甘蓝等蔬菜上未发现温室白粉虱;(2)农民大都采取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也被采取,但效果一般;由于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农民的防治也为温室白粉虱的大发生提供生存、繁殖的条件;有些防治方法仍值得推广。本文对该地区温室种植模式以及近年来温室白粉虱爆发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苹果汁中棒曲霉素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苹果原料的污染(主要是扩展青霉)是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主要来源。针对毒素产生菌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贮藏温度(4℃),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聚乙烯),以及尽量缩短苹果贮藏期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棒曲霉素的产生。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选用合适的苹果品种、果实清洗、剔除真菌污染的苹果、果汁澄清、吸附处理、微波处理、辐射处理,以及添加还原性物质或食品防腐剂等则是降低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对长治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8份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进行了丝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①土壤环境中有无病原物及其数量多少是玉米发病及发病程度高低的直接原因;②玉米品种(系)间存在较大的发病差异,生产上有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③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最根本、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在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养殖高体革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浙东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和云南红河现代农业示范园设施渔业车间养殖高体革鯻的效果。在170d的养殖时间内,高体革鯻的养殖成活率100%,日增重率1.83g,饵料系数1.14,系统最高负载40kg/m^3。单位水体产值3182.79元,毛利润率1039.73元,系统能耗占总成本的13.79%;系统中水质基本维持在NH4—N低于2.0mg/L,NO2—N低于1.0mg/L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高体革鯻是适合闭合循环系统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95.
以黄淮海夏播玉米区2002~2009年区试数据为依据,分析实体对照的局限性,将参试品种平均值作为对照与实体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区试中采用参试品种平均值作为对照是可行的。采用平均值作对照的同时可在区域试验中加入本区或当地大田表现较好的品种作为参照,有利于考察参试品种对环境的实际适应能力。在区域试验中可采用平均值作对照,但生产试验和预备试验中一般不宜采取平均值作对照,应用实体对照。选拔标准一般可参照现行的审定标准,但不同生态区域和组别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各区情况。  相似文献   
996.
日本松材线虫病治理技术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世界上松材线虫发生最早、受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也是对松材线虫研究最深入、控制经验最丰富、治理技术最先进的国家。通过对该国多个林木育种中心、森林综合研究所及基层森林经营管理机构、生产者等的访问交流和实地考察,较系统地介绍了松材线虫病在日本的发生危害、研究现状和实用控制技术,提出了有效预防、治理松材线虫病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落叶松褐锈病对林木当年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第二年生长影响显著。连年发病损失量剧增;不同病情指数(X)每公顷材积生长损失量为Y=194/1+e549337-006893X;该病为害指标———病情指数为36。立木林价、防治效果和成本分别为C、Q、E时,防治指标方程为:194C[1/1+e549337-006893X-1/1+e549337-006893(1-Q)X]-E=0;前一年9月份降水量(X3)、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X1)和8月份相对湿度(X2)为测报因子。预测区域平均病情指数Y=5185+32596X1-042105X2+008627X3±69。  相似文献   
998.
驱动桥噪声是车辆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并控制车辆噪声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了驱动桥噪声主要是锥齿轮振动和冲击而产生的驱动桥表面的声辐射,提出了减少驱动桥振动和提高驱动桥抗振性能是降低驱动桥噪声的主要途径。对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和亥姆霍兹共振腔降噪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噪技术具有显著的降噪效果,在车辆驱动桥噪声和振动控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实现温室锅炉节能以及安全舒适控制,根据温室辅助锅炉系统的控制要求,应用三维力控组态软件和PLC、智能仪表等硬件技术对温室辅助锅炉控制系统进行改造,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drying-rewetting (DRW) cycles on the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in soils taken from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plots with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FERT) management practice histories were studied. We investigated the hypothesis that soil response to DRW cycles differs with soil fertility gradient modified by FERT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soils were incubated for 51 days, after exposure to either nine or three DRW cycles, or remaining at constant moisture content (CMC) at field capacity. We found that both DRW and FER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oil properties including NH4-N, NO3-N, dissolved organic C (DOC), microbial biomass C (Cmic), basal soil respiration rate (BSR), urease activity (URE) and dehydrogenase activity (DHD). Except for NH4-N and BSR, variation in the properties was largely explained by FERT, followed by DRW, and then their interaction. Irrespective of the soils' FERT treatment, repeated DRW cycles significantly raised the DOC and Cmic levels compared with CMC, and the DRW cycles also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BSR and URE and increase in DHD, probably because the organisms were better-adapted to the drying and rewetting stresses. The variations in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caused by DRW cycles showe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il organic C content measured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DRW experiments, suggesting that soils with higher fertility are better able to maintain their original biological functions (i.e., have a higher functional stability) in response to DRW cy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