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2篇 |
免费 | 167篇 |
国内免费 | 4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0篇 |
农学 | 746篇 |
基础科学 | 37篇 |
332篇 | |
综合类 | 750篇 |
农作物 | 353篇 |
水产渔业 | 74篇 |
畜牧兽医 | 112篇 |
园艺 | 85篇 |
植物保护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120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7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本研究从T-DNA突变体库中获得一个以中花11为遗传背景的水稻短根毛突变体, 命名为ossrh3 (Oryza sativa short root hair 3)。该突变体的根毛伸长严重受阻, 并且伴随株高、主根长、侧根长和侧根数目等性状的改变。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利用ossrh3纯合体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 利用已公布的水稻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自行设计的STS (sequence- tagged site)标记, 最终将OsSRH3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的标记S38978和S39016之间, 物理距离约为37.7 kb, 包含8个候选基因, 为进一步克隆OsSRH3基因和研究禾本科作物根毛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龙S是一个广谱抗稻瘟病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精细定位其主效抗性基因,对于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来自国内外的41个稻瘟病菌系通过接种鉴定方式对龙S进行了稻瘟病抗谱分析,结果显示龙S的抗性频率为100%,对其中39个菌系表现高水平抗性,与Pi9的携带品种75-1-127抗性频率和抗病级别基本相当。群体遗传分析表明龙S的抗性基因表现为显性遗传方式,对于不同菌系龙S表现出不同的抗病遗传模式,其中龙S对稻瘟菌系318-2的抗性由单基因控制。通过抗病亲本龙S与感病亲本日本晴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BSA (bulk segregant analysis)及RCA (recessive class analysis)分析方法,将龙S的主效抗病基因精细定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M1-M2所在的1.31 cM区间,与已克隆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5位于相邻的染色体区域。抗谱分析表明,龙S与Pi5、Pii单基因系的抗性频率差异明显,抗谱较后二者更广。龙S主效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为进一步揭示其与Pi5、Pii的等位关系以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病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的重要材料。自然条件下,在玉米自交系M08649中发现一个突变穗,其突变表型表现为凹陷,没有胚以及胚乳,不能发芽并繁殖后代的缺陷型籽粒(defectivekernel)。利用出现籽粒突变自交系M08649的杂合体与正常自交系齐319构建分离群体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共有85个F2代自交穗具有突变籽粒,38个F2代自交穗表现为正常,统计分析发现其符合2:1的分离比例。同时在85个具有突变籽粒的穗子中,共有9961粒正常籽粒和3217粒突变籽粒,符合3:1的分离比例,初步证实自交系M08649中控制籽粒发育的突变基因属于单个基因的隐性突变,暂命名为dek1-T7(t)。利用SSR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染色体的短臂上1.03区,位于SSR标记bnlg2204和Hkf1-3之间,两个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为1.78Mb。本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55.
水稻的花器官发育影响着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通过12C重离子诱变航恢7号获得一个水稻花器官突变体multi-floret 2 (mf2), 其稃片、浆片、雄蕊、雌蕊增多, 多数小穗内具2~3朵类似小花。mf2内外稃不能很好勾合, 而且形状和维管束的数目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电镜扫描幼穗发现花器官的变异在幼穗分化期的各花器官原基分化时就已形成。另外, 该突变体的抽穗期推迟, 株高降低, 穗数增多, 表明其营养生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遗传分析表明mf2突变体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InDel分子标记将MF2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标记SSR39108和InD39210之间, 区间大小约为102 kb。 相似文献
56.
适度矮化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倒伏性, 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是水稻育种中重要的选择性状之一, 因此研究矮秆形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鉴定新的矮秆资源, 探讨株高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我们对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的EMS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体库进行了鉴定, 从中筛选到1个植株半矮化且籽粒变大的突变体sdb1。本文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细胞学观察、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等研究。田间种植条件下, 全生育期sdb1的株高都明显矮于野生型, 成熟期仅76.66 cm, 与野生型的117.43 cm相比, 下降了34.72%,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进一步分析发现sdb1的穗和各节间长均显著变短。在茎秆石蜡切片中发现, 纵向细胞的长度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变化, 横向细胞面积极显著变小、数量则极显著增加, 纵向细胞变少是导致sdb1植株半矮化的主要原因。除植株变矮外, sdb1的另一典型特征是籽粒变大, 千粒重由野生型的24.83 g变为突变体的29.00 g,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颖壳中薄壁细胞数量增加了22.05%, 致使籽粒的长、宽、厚均极显著变大, 从而提高了sdb1的粒重。此外, sdb1叶肉细胞层数增多, 导致其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 叶片呈现深绿色。遗传分析发现, sdb1的突变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调控, 利用中花11/sdb1杂交组合的F2隐性植株, 最终将调控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SSR标记RM16632和Indel标记J50-7之间约406 kb的物理范围内。这为SDB1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也有助于水稻株高发育分子机制的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57.
Parjeet Singh Aulakh Major S. Dhaliwal Salesh Kumar Jindal Roland Schafleitner Kuldeep Singh 《Plant Breeding》2016,135(4):531-535
Most of the hybrid seed in chilli are produced manually, but the use of male sterility (MS) can reduce the cost of hybrid seed production. MS‐12, a nuclear male‐sterile (NMS) line developed at Punjab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udhiana (India), has been utilized to develop commercial F1 hybrids. A recessive gene, designated as ms10, governs MS in MS‐12. Due to recessive gene control, development of new NMS lines incorporating ms10 gene is tedious and time‐consuming. We identified SSR markers AVRDC‐PP12 and AVRDC_MD997* linked to the ms10 gene. A total of 558 primer pairs were screened following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Linkage analysis in 210 F2 plant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SSR markers were linked to the ms10 gene and the marker AVRDC‐PP12 was closest to the gene at 7.2 cM distance. The marker was mapped to chromosome 1 at genome position 175 694 513 to 175 694 644. Until more closely linked markers are developed, the marker AVRDC‐PP12 would facilitate transfer of ms10 gene through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Fine mapping would lead to cloning of the ms10 gene. 相似文献
58.
Naoki Yamanaka Mio Morishita Tomomi Mori Yukie Muraki Midori Hasegawa Md. Motaher Hossain Yuichi Yamaoka Masayasu Kato 《Plant Breeding》2016,135(5):621-626
Asian soybean rust (ASR) caused by Phakopsora pachyrhizi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soybean (Glycine max) disease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A soybean line, PI 587855, showed a resistance phenotype against ASR pathogens in Japan and South America at high frequenc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of the genetic control of this resistance and chromosomal loc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locus.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inheritance of PI 587855 resistance and map the corresponding locus with SSR markers aiming to use the linked markers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the segregating population, resistance to ASR appeared to b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ominant gene. The ASR resistance locus was mapped near to the chromosomal region where the resistant loci, Rpp1 and Rpp1‐b, were previously mapped. Comparative genetic mapping and disease reaction profiles of other seven lines carrying Rpp1 or Rpp1‐b to four Brazilian ASR isolates revealed that the resistance reaction exhibited by PI 587855 was similar to that of Rpp1‐b‐carrying varieties which have useful resistance to South American ASR strains. 相似文献
59.
玉米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籽粒品质是当今世界玉米育种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传统常规育种方法具有育种时间长且转化率低等限制因素,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为了给今后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和候选基因克隆及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玉米优质基因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现有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今后应改进育种方法和品质鉴定技术,以缩短玉米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60.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及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II. 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 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 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减量), 进一步利用该信息估计位点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 鉴别出一批农艺品质性状优异位点、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发现在栽培及野生种质中检出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同、有异、有互补性。发现关联位点正、负效应等位变异均值间有差异, 可根据育种目标性状选择要求, 选取适合的位点及相应等位变异。同一标记位点可与多性状关联, 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各有其表型效应的方向和大小; 等位变异在相关性状效应上方向、大小的异同解释了性状间正、负相关的遗传原因。关联作图得到的信息可以弥补家系连锁法QTL定位信息的不足, 并直接利用等位变异信息进行亲本选拔、组合选配及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成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