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39篇
  470篇
综合类   911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233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患丛枝病的豫杂一号泡桐组织培养苗,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幼苗形态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病的症状,但不同种类的生长素对其减轻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ABA减轻效果甚微.此外,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的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幼苗叶片蛋白质凝胶电泳中出现了在对照幼苗叶片中观察不到pI 6.3,31 kD的蛋白质(多肽).这意味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对患丛枝病泡桐苗木的基因表达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2.
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一个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是城镇化进程中产业之间的协调问题。中国的城镇化由于规模庞大、人口众多,使得城镇化是否影响粮食安全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从未间断过,特别是中国开始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在简单回顾城镇化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通过着重梳理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从城镇化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和城镇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的解决方案两个角度的内容出发,指出了研究侧重点的发展变化。在影响因素问题上,研究者们从最初的侧重关注耕地减少,到探索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提升农业生产力,再到保障劳动力的资源水平和满足粮食消费,越来越全面地认识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而在解决方案上,从战略政策的演变,到夯实生产能力的策略变化,再到对海外资源依靠方式的转变,体现出不断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最后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和制度要素变化上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3.
对中国羊肉市场供需变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探究中国羊肉市场供给与需求相互变动的主要原因,最后运用ARIMA模型预测方法对中国未来羊肉供需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羊肉市场需求的满足以国内市场供给为主,2017年国内供需缺口为74.28万t,约是1994年的3.82倍,供需缺口有扩大倾向。上一期肉羊存栏量、肉羊胴体质量水平、羊肉市场价格均显著影响国内羊肉市场供给量;上一期人均消费量与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与农村居民当期人均消费量的重要因素;国际羊肉价格对国内羊肉出口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羊肉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羊肉消费量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30年达到843.03万t,羊肉进口量较大幅度提高,可一定程度弥补国内羊肉供需缺口。为此,一方面需通过技术与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国内肉羊产业,另一方面也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贸易协作。  相似文献   
24.
试验表明,盐酸特比萘芬不同饲喂剂量均可导致犬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数等血常规检测指标异常。盐酸特比萘酚在幼犬肝脏和肾脏中的毒性是慢性累积的,临床应用中推荐使用盐酸特比萘芬剂量为 5 mg/kg.d进行口服,连续给药不能超过 21d。  相似文献   
25.
新疆艾比湖湖面动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艾比湖是新疆典型的平原区湖泊,随着近50年来流域气候和人类扰动双重影响下,艾比湖湖面相应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态势。由于其地理区位独特,艾比湖湖面变化所引发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新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的紧迫问题。本文以艾比湖为研究靶区,从年内与年际尺度对湖面变化进行研究,并在剖析湖面动态变化原因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湖面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1,2]。指出要维护艾比湖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对艾比湖最优运行水位加以研究,通过最优运行水位模型的构建来确定具体优化管理方案,以确保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6.
荒漠草原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受降水影响很大,本研究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猪毛蒿种群为研究对象,2017-2020年连续4年监测了降水改变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测定了猪毛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征,并对其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4年中无效降水事件(<5mm)发生次数较多,占当年降水频次的60.00%~82.54%;大雨(≥25 mm且≤49.9 mm)和暴雨等级(≥50 mm)降水事件较少,平均单次降水事件的降水量仅为3.3~6.5 mm·次-1。不同处理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存在较大差异,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较次表层(20 cm)和深层(60 cm)的变幅大;次表层(2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低于表层,与小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无法入渗补给以及植物吸收消耗有关;深层(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较稳定。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当光合有效辐射在400~1600μmol·m-2·s-1时,增雨处理提高了猪毛蒿的净光合速率;在...  相似文献   
27.
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正在和即将发生变化,只有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有效引导农户生计行为,破除乡村建设行动的各种阻力。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CFPS四期追踪数据,运用转移概率矩阵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验证稳健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存在差异,无论何种生计策略的农户,人力资本在5种资本中都最大。短期内多数农户选择维持原有生计策略,动态调整过程较慢,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务工型生计策略。社会资本对农户趋务工型策略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健康对生计策略变动具有正向影响。与东部地区农户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型生计策略。因此,应加大农村产业多样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户策略转变速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户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扩大对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8.
大庆市碱草草原土壤呼吸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大庆市碱草草原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呼吸的一天中变化比较明显,呈现双峰型曲线.自然状态下碱草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为401.40 mg·m-2·h-1.  相似文献   
29.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半滑舌鳎组织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1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櫣nther)暴露在浓度为0·1×10-6mg/L的Pb~(2+)、Zn~(2+)、Cd~(2+)、Cu~(2+)溶液中。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半滑舌鳎的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Cd~(2+)、Cu~(2+)组的鱼行动缓慢,应激性很差,偶尔还出现不协调的颤抖性游泳行为,试验结束时几乎不摄食;Pb~(2+)和Zn~(2+)组的鱼游动积极,与实验前无大差别。利用常规组织切片法检查Pb~(2+)、Zn~(2+)、Cd~(2+)、Cu~(2+)对半滑舌鳎鳃、肝脏、肾脏、脾脏、脑的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Cd~(2+)、Cu~(2+)对鳃、肝脏和肾脏的损伤最为严重,引起了次鳃小瓣结构的崩溃;肝脏细胞脂肪颗粒的变形和大量堆积,造血组织坏死;肾小球结构溃解和管细胞肥大。Pb~(2+)、Zn~(2+)组鱼次鳃小瓣基部上皮呈空泡状,粘液细胞数量减少,氯细胞肥大增生;肝脏脂肪颗粒堆积,肝细胞肥大增生;肾脏血细胞坏死,肾小管形态溃解和管细胞增生。对脾脏和脑的损伤未观察到。将行为学变化和生理损伤结合可以对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及早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30.
Postmortem changes in blue shrimp (Litopenaeus stylirostris) muscle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biochemical, chemical, phys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hanges during an 18 day storage period at 0°C. Adenosine 5′-triphosphate (ATP) content, breakdown products, K-value, pH, trimethylamine nitrogen (TMA-N),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HC), color, and texture (shear force) changes were examined. Also, total mesophilic and psychrophilic bacterial counts were measured. K-value increased linearly (r2 = 0.98) from an initial value of 1.37 ± 0.59 to 59.42 ± 6.05% at Day 18. Spoilage indicators TVB-N and TMA-N increased from 29.56 ± 1.33 and 0.69 ± 0.25 to 39.04 and 2.04 ± 0.59 mg of N/100 g at Day 18,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total viable counts of mesophilic and psychrophilic bacteria increased from 3.48 ± 0.44 and 2.61 ± 0.29 log CFU/g to 6.27 ± 0.21 and 7.14 ± 0.39 log CFU/g,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spoilage at the end of the storage period. The pH, texture, WHC, and color were affected (p < 0.05) 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 Overa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blue shrimp muscle quality was maintained for 12 days of storage in 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