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2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1373篇
林业   1075篇
农学   3116篇
基础科学   141篇
  1880篇
综合类   8421篇
农作物   1967篇
水产渔业   322篇
畜牧兽医   1005篇
园艺   1515篇
植物保护   71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757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1160篇
  2012年   1553篇
  2011年   1499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1256篇
  2008年   1185篇
  2007年   1232篇
  2006年   970篇
  2005年   838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解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在正常条件与NaCl胁迫下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动态变化以及重要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分析对照和150 mmol·L-1 NaCl处理下黑麦草种子萌发过程(0,1,2,4,7 d)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动态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检测8个重要的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黑麦草种子萌发过程中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以双链甲基化方式为主,甲基化变化同时发生在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中。NaCl处理下DNA甲基化程度高于CK,而去甲基化程度低于CK,最终导致NaCl处理下基因组净的甲基化位点数目增加。黑麦草种子耐盐萌发过程中代谢增强,8个盐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而NaCl胁迫延缓了种子萌发进程,在大多数时间点的基因表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2.
猫尾草引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岷山猫尾草和引进的日本猫尾草、百万猫尾草、百丽莎猫尾草等8种猫尾草在海拔2500m的岷县寺沟乡奔直寺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8种猫尾草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Goliatl猫尾草、日本猫尾草和岷山猫尾草产草量、鲜干比、植株高度均表现较好,可在高寒阴湿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3.
基于熵权赋权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26个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产性能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初岛燕麦、青永久409、青永久709及青永久316;青永久18综合评价值最低,生产性能最差,其余品种生产性能表现一般。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其中的绿叶数、叶长、茎叶比、鲜干比、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速率及生长天数8个指标对饲用燕麦生产性能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34.
老芒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河北省承德市鱼儿山牧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以种植2年和3年的老芒麦为材料,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老芒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均呈先慢后快的阶段性下降,而干重则逐渐增加,种子在盛花期后26~27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39.0~45.6%。可溶性粮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逐渐减少,相反,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含量高峰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35.
中国狗牙根染色体数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国内30份狗牙根种源当色体数目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染色体数目呈现非常高的异质性,不同种源具有不同染色体数,同一种源不同根尖存在不同染色体数,同一根尖不同细胞亦具备不同染色本数,不同倍性平均出现的频率依次为:4n(32.26%)>n(18.98%)>3n(10.7%)>6n(2.13%)>2n(0.41%).此外,非整倍体平均比率高达32.1%.②染色体数目与纬度、经度、海拔间均无显著回归关系.该项研究为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初步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种子产量、产量组分及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产量组分、产量以及对不同生育期老芒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90 kg N·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92.26 kg·hm-2,氮肥对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施90 kg P·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为680.61kg·hm-2,磷肥主要通过影响分蘖数、生殖枝数和小穗数来提高产量;氮磷互作对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不施肥时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根生长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根表面积和总根长均先减小后增加,氮肥对老芒麦根平均直径无显著影响;返青期至抽穗期根系生长速  相似文献   
37.
李蔚  张娜  李仁  赵冰  郭仰东 《草地学报》2012,20(4):747-752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建立其高频再生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转入,为多年生黑麦草的抗逆转基因工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种子充分灭菌后在附加6.0 mg·L-1 2,4-D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61.33%。愈伤组织在2,4-D浓度减半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长势良好,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附加1.0 mg·L-16-BA,分化率最高达到61.33%,在1/2 MS+0.5 mg·L-1 NAA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以该再生体系为基础,将获得的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经筛选培养后得到再生植株,通过PCR及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验证表明PEPC基因已成功转入,转化率为8.67%。试验结果将为多年生黑麦草抗性品种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Ch-2基因是继ch之后新发现的一种隐性赤蚁ch-2基因与pM(2)、Ze(3)、L(4)、Pe(5)、E~(EL)(6)、q(7)、st(8)、I(9)、w-2(10)、ms(12)、cf(13)、U(14)、Se(15)、cts(16)、B_m(17)、nb(19)、rb(21)、or(22)、sp(23)、Nd(25)、及Y_m等各标志基因都是独立遗传.Ch-2与mln杂交F_2代分离+ch-2+min:ch-2+min:ch-2mln:ch-2mln=523:284:231:0≈2:1:1:0;ch-2与elp杂交F_2代分离+ch-2+elf:ch-2+elp:+ch-2elp:ch-2elp=219:97:68:0≈2:1:1:0,充分说明ch-2与mln、elp是连锁遗传的,即ch-2基因位于第18连锁群.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n-butanol part of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hydropiper L.,FNB)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RSV)的效果。本研究以Marc-145细胞和PPRSV弱毒疫苗毒株(TJM-F92)为对象,通过CCK-8法检测FN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检测先给药后接毒、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3种方式处理细胞后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率。结果发现,FNB对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500 μg/mL,因此,选择25~500 μg/mL浓度范围的FNB进行后续试验。各浓度的FNB处理病毒后,能不同程度的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浓度越高,抗病毒效果越好。其中,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两种方式抗PRRSV效果显著,在25~500 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1.55%~65.23%和24.85%~73.60%。而先给药后接毒,不能有效降低病毒的感染力,在药物最高剂量(50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仅为7.00%,抗病毒效果不明显。FNB预先作用于Marc-145细胞虽未降低PRRSV感染细胞的能力,即药物对于PRRSV预防作用效果不理想,但是FNB对病毒感染细胞后呈现一定的作用,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的合成、释放及直接杀灭病毒,进而能够有效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本试验结果不仅为FNB在临床上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可以为辣蓼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野蚕越冬卵的孵化和年发生代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证实(1980—1984年),嘉湖平原野蚕年发生三代.越冬卵始孵期为四月中旬,盛期为六月中旬.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人一直误认为四月中旬发生的野蚕是第一代,六月下旬发生的为“第二代”,事实上都是越冬卵孵化的幼虫.均为第一代.经测定,四月下旬越冬卵孵化率为0.15%,5月下旬为7.9%,6日20日为91%.本区野蚕产越冬卵最的早在9月17日,高峰期在11月上旬.结束期在12月14日,越冬卵产出越早,翌年卵孵期也早,孵化的早和迟之间可相差122天.野蚕越冬卵翌年孵化期长的原因.与秋冬产卵期长及桑园生态环境复杂有关.据室内4月24日越冬卵孵化的幼虫连续饲养,到第三代卵期恰与室外第二代卵期相重叠,说明自然界发生第四代是可能的,但真正存活率在1%以下.在防治措施上,以在越冬卵孵化高峰期(6月15—20日)施用0.1%敌敌畏.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