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57篇
  132篇
综合类   628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李贞 《油气储运》1997,16(4):42-44
煤焦油瓷漆作为良好的管道防腐材料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施工作业中,采用人工浇涂的方法,不仅作业时间长,污染环境,而且涂敷质量难以保证,还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采用机械化自动涂敷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2.
方薇  范弢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95-102,132
[目的]研究滇东岩溶山地不同类型云南松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为岩溶脆弱生境土壤培肥、质量提升、水土固持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滇东岩溶山地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混交林、灌丛和原生林5种植被类型水稳性团聚体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揭示不同类型云南松林团聚体稳定性差异。[结果]①云南松纯林、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0.25 mm粒径质量分数(5.77%~9.39%)显著低于灌丛(20.92%)和原生林(27.47%)(p0.05),且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5 mm,2~5 mm粒径质量分数高于纯林。②湿筛处理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R_(0.25))排序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纯林灌丛原生林;平均重量直径(MWD)排序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原生林灌丛纯林;几何平均直径(GMD)排序为: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原生林纯林灌丛;分形维数(D)排序为:原生林灌丛纯林天然混交林人工混交林。③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混交林的大粒级团聚体(0.25 mm)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高于小粒级团聚体(0.25 mm),且5,2~5,0. 25 mm粒径水稳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小于灌丛、原生林(p0.05)。[结论]云南松人工混交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高,其养分积累和固碳能力低于灌丛和原生林,高于纯林,作为该区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植被类型时需要避免人为干扰以提高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73.
乙草胺,喹禾灵的同柱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氢焰离子化检测器,选择2.5%SP2401/chromosorb W-HP(80 ̄100目)色谱柱,以乙二酸二正辛酯为内标,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完成乙草胺、喹禾灵的有效成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4.
[目的]弄清废弃植物培养基厌氧消化潜力与特性.[方法]以废弃的植物培养基为发酵原料,以沼气池底部的活性污泥为接种物,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了批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了废弃的植物培养基与接种污泥各处理厌氧消化的产气速率、潜力和产气量.[结果]常温条件下,混合培养基与接种污泥的TS比例为8∶1、浓度12%的处理,产气量最高,为10 391.3 ml,并且发酵天数为5d左右,发酵速度较快,产气效果最好;混合培养基与接种污泥的TS比例为6∶1、浓度8%的处理,原料产气率最高,为0.230 m3/kg,并且发酵天数为4d左右,说明原料被利用的水平高.[结论]该研究为植物组培工厂废弃物的处理和配套沼气工程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为探索烟叶成熟度对香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了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关系。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不同成熟度烟叶样品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烟叶中主要香味成分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中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醇类和酮类香味成分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2)糠醇、5-甲基糠醛、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醇、芳樟醇、β-苯乙醇、异佛尔酮、茄酮、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等香味成分等香气成分含量则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完熟阶段;(3)糠醛、苯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香味成分在烟叶成熟时含量最高,之后其含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西气东输二线南宁—百色支线工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工程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设计了工程区的水土保持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对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Summary We have developed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that reflect microbial activity in soil, as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an organic amendment (peat) or a variation in soil moisture.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headspace of vials containing the soil under examination. A single gas chromatograph can detect up to 10 different gases. As expected, after peat was added to the soil, CO2 evolution and O2 uptak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N2O, and soil moisture and the amount of peat added to the soil. Both the these variables influenced the CO2:O2 ratio. The results given by this method show high reproducibility.  相似文献   
78.
糖腈乙酰酯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水解性单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糖腈乙酰酯衍生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测定土壤水解性单糖的糖腈乙酰酯衍生气相色谱分析方法。8种单糖线性范围为10~640!g,检出限(3S/N)在1.4~4.2ng之间,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3%。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准确可靠地应用于土壤单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外来植物生理生态学性状及其与其强入侵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的方法,分析了菊科入侵植物豚草、三裂叶豚草与其共生本地植物紫菀光合特性和叶片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豚草、三裂叶豚草、紫菀3种植物的光饱和点(LSP)均高于800μmol·m~(-2)·s~(-1),且两种入侵植物的LSP显著高于紫菀,表观量子效率(AQY)则显著低于紫菀;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大小顺序为豚草三裂叶豚草紫菀,其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P_(nmax)分别比紫菀高出151.28%、82.80%,且差异显著。两种入侵植物的比叶面积(SLA)、叶片的单位质量氮含量(N_(mass))、叶片单位质量磷含量(P_(mass))、光合能量利用效率(PEUE)、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均显著高于紫菀,但3者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CC_(_(mass)))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辽宁的两种菊科入侵植物相对于本地共生种来说有着较高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片特性指标,且其光合特性和叶片特性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这些菊科入侵植物有着更高的P_(nmax)、PNUE、PE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特性指标和能量利用指标,使得入侵植物能够更有效地捕获和利用环境资源,成为其得以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近50年华东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华东地区87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华东地区近50a来≥0℃和≥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该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华东地区气温持续增高,回归系数达0.24℃/10a,趋势系数为0.68(P<0.01),各项热量资源指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着气候变暖,≥0℃和≥10℃的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0℃积温为5000、6000℃.d和≥10℃积温为4500、5500℃.d,以及≥0℃持续天数为300、340d和≥10℃持续天数为220、240d的等值线从华北平原南部和长江下游地区向北大幅推进,长江下游地区北移幅度较大,≥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明显北移的起始年代分别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a。≥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共同影响,而前者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