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林业   231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00篇
  1133篇
综合类   774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66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87年、2000年、2014年的Landsat影像数据为基础,借助ENVI,ArcGIS,Fragstats等软件,提取了土地利用信息,计算了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 近30年来,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突出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耕地面积减少1 069.15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 573.26 km2。2000—2014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461%,是1987—2000年的4倍。(2) 景观结构上,耕地是流域的主导斑块,面积约占70%,30年来占景观面积的比例降低了3.85%,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建设用地日益发展为优势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指数增加了6.1%。耕地与建设用地斑块在景观中的变迁,使得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3) 流域总体的景观特征表现为优势斑块明显,景观比较完整,但空间异质性较高而连通性较低。近30年来景观结构由较完整的大斑块主导、演化成小斑块圈点状穿孔于大斑块的格局,景观破碎化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62.
刘罕奇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207-212
针对黄土丘陵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链网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的现实,对县南沟流域退耕以来农业产业—资源系统链网结构变化过程以及演变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资源系统链网结构变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I)生态系统修复阶段→(Ⅱ)经济系统(结构)适应阶段→(Ⅲ)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相悖阶段→(Ⅳ)农业产业—资源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系统已经经历了I、Ⅱ、Ⅲ阶段,现处于第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资源系统得以恢复重建,农业产业系统结构逐渐调整,经济效益逐年上升,然而产业系统与资源系统并未达到协调发展状态,目前林草资源丰富且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资源耦合系统结构,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得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链网结构可通过资源环境、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予以表征。  相似文献   
963.
广西元宵水库集水区的植物群落以桉树人工林与马尾松林为主.栽种40多年以来,马尾松种植区已经发展成为具备良好群落结构的生态公益林.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林农大量刈除马尾松而种植桉树,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选取水源涵养、环境净化、产品提供、固碳释氧、土壤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就广西元宵水库集水区桉树人工林与马尾松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开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元宵水库集水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合3.57亿元,水源涵养、环境净化、固碳释氧、产品提供、土壤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占比分别为38.86%、18.12%、11.15%、16.81%、7.47%和7.59%.其中,马尾松群落每年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39 029元/hm2,桉树群落约为12 011元/hm2.以2005年水库集水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准,2006-2015年水库集水区共损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83亿元.  相似文献   
964.
为阐明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 755个详细调查的剖面样地和23 536个土壤样品,定量研究了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后寨河小流域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平均值为分别为25.07g/kg和5.23kg/m~2,剖面土壤(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0.71g/kg和10.21kg/m~2,两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10cm土层深度有机碳储量为1.48×10~8 kg,20cm土层深度有机碳储量为2.65×10~8 kg,3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3.43×10~8 kg,100cm土层深度有机碳储量5.39×10~8 kg。各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块金值C_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0—100cm的块金值C_0最大。4种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为中部低,四周高,南部最低的趋势。海拔、坡度、岩石裸露率和石砾含量是影响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65.
佳芦河流域1988—2013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陕北风沙区近26年来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利用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结合GIS和RS技术,定量估算了1988-1996,1997-2004,2005-2013年3个时段陕北佳芦河流域土壤平均侵蚀量,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适用于该地区;(2)土壤侵蚀等级和降雨侵蚀力,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3)将26年划分为3个时段,第1时段1988-1996年、第2时段1997-2004年和第3时段2005-2013年.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分别为923.09,1 010.75,1 551.40 MJ·mm/(hm2·h),对应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 513,5 855,3 556t/(km2·a).第1时段和第3时段总侵蚀量分别为5.10×106,4.02×106 t,相比减少了21.18%.还林还草工程后,流域内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所占比重由53.38%减少到25.87%,草地所占比重由38.64%增加到69.6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从大到小分别是未利用土地,草地,林地和耕地.说明当还林还草工程后,佳芦河流域土壤侵蚀呈现总量减少,强度降低的趋势,表明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966.
对鄱阳湖棉区棉花单产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农业统计、棉情监测数据的分析,指出近几年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不稳定,分析了粮棉比价低、植棉密度下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灾害性天气频繁是造成鄱阳湖棉区棉花单产不稳或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稳定棉价、合理密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新技术的推广与人员培训等稳定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67.
纸坊沟流域近50年水沙特性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小流域水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采用平凉市纸坊沟流域50 a的降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和成果,建立数据库,采取数理统计、矩阵计算、分段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水土流失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流域降水、径流、泥沙基本特性及其变化特点,特别是三者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为相近小流域水沙分析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些基础依据。本文从其研究成果中提炼出了纸坊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其变化趋势和变化成因,以与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68.
宫清华  李鑫华  袁少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11-1413,1423
广东省山地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剧烈,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山地灾害严重影响山区经济发展。选取了广东省程江流域中游的小流域作为案例区域,运用GIS技术,将小流域分成若干个坡沟系统,对每个坡沟系统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条件进行逐一调查和综合分析,将坡沟系统分冲击力强的泥石流坡沟系统、泥石流坡沟系统、高含沙山洪坡沟系统和一般坡沟系统,根据分类结果进行山地灾害的危险性分区,分为高危险区、较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  相似文献   
969.
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呈现斑块数目减少,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下降,平均斑块面积与分维数增加的趋势;从流域内县域景观变化分析,天峻、刚察、海晏县草地景观结构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但共和县1977—2000年草地斑块数目、景观破碎度与分离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草地景观结构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70.
西藏怒江河谷流域NDVI变化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雷  杜军  周刊社 《草业科学》2010,27(8):52-58
利用1998年12月-2008年11月西藏怒江流域每旬最大化NDVI数据集(S10)产品,研究了10年内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发现研究区植被情况总体比较好且在研究时段内变化不大。结合流域内9个气象站点1998年12月-2008年11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研究了流域各类型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发现4月的气温可能以积温的形式影响牧草返青,而5、6、7月的气温影响牧草生长,这对草地放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