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62篇 |
免费 | 759篇 |
国内免费 | 11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30篇 |
农学 | 1042篇 |
基础科学 | 95篇 |
2016篇 | |
综合类 | 5897篇 |
农作物 | 1281篇 |
水产渔业 | 860篇 |
畜牧兽医 | 1491篇 |
园艺 | 529篇 |
植物保护 | 16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273篇 |
2022年 | 511篇 |
2021年 | 519篇 |
2020年 | 481篇 |
2019年 | 609篇 |
2018年 | 389篇 |
2017年 | 614篇 |
2016年 | 769篇 |
2015年 | 622篇 |
2014年 | 726篇 |
2013年 | 871篇 |
2012年 | 1107篇 |
2011年 | 1112篇 |
2010年 | 1004篇 |
2009年 | 896篇 |
2008年 | 832篇 |
2007年 | 895篇 |
2006年 | 707篇 |
2005年 | 534篇 |
2004年 | 414篇 |
2003年 | 300篇 |
2002年 | 218篇 |
2001年 | 209篇 |
2000年 | 155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文章旨在研究饲粮含硫氨基酸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28日龄断奶仔猪80头,称重后随机分为试验1、2、3、4组,各组饲粮中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0.49%、0.64%、0.79%、0.94%,共进行21d。试验结果,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随着饲粮中含硫氨基酸水平增加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料肉比(F/C)与之趋势相反,当含硫氨基酸含量为0.79%时(试验3组)生长性能最好。其中,试验2、3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较试验1组分别增加12.5%、15.9%(P<0.05),F/C较试验1组分别降低10.8%、12.4%(P<0.05)。饲粮中含硫氨基酸水平显著影响仔猪空肠形态,而对十二指肠、回肠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相比于试验1组,试验2、3、4组空肠绒毛高度(VH)分别增加8.6%、11.7%、9.1%(P<0.05),空肠隐窝深度(CD)分别下降22.6%、16.4%、12.7%(P<0.05),试验2、3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V/C)较试验1组分别增加24.3%、17.4%(P<0.05)。除此之外,饲粮中含硫氨基酸显著影响仔猪空肠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二次P<0.05)及麦芽糖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含硫氨基酸水平显著影响断奶仔猪小肠发育及空肠内酶活性,改善生长。 相似文献
72.
2910年国内外蜂胶研宄概况(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国内外蜂胶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对公开发表的227篇中英文文献及11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地域分布、刊物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并重点介绍了蜂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提取工艺、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73.
Carob pods (Ceratonia siliqua L.) improve growth performance,antioxidant status and caecal characteristics in growing rabbits 下载免费PDF全文
S. H. Abu Hafsa S. A. Ibrahim A. A. Hassan 《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2017,101(6):1307-131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carob pods and their effe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carcass and cae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quilibrium modification of the caecal microbiota population of growing NZW rabbits. Eighty weaned rabbits (initial body weight: 625.00 ± 26.46 g)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four dietary groups of 20 rabbits each until 90 days of age. Dietary groups were as follows: C (basal diet with no supplementation), CP1 (basal diet + 2.5% carob pods), CP2 (basal diet + 5% carob pods) and CP3 (basal diet + 10% carob pods). Rabbits given the CP2 diet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daily and final body weight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increase in inclusion rate of carob pod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eed intake, whereas carob pods at 5% in the CP2 group recorded the best value of feed conversion ratio. Rabbits in the CP3 group showed the worst slaughter weight and carcass dressing percentage weight. No significant effect was found on meat protein and ash contents. Cholester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nd triglycerid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in rabbits treated with carob pod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ecause of high content of the antioxidant compounds in CP2 and CP3 groups, the activitie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catal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increased,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Rabbits given the CP2 diet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volatile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 and a lower pH in content of the caecum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The data of microbial analysis for C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Clostridium counts. Lactobacillus and Bacillus cou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 in the CP2 and CP3 groups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In conclusion, 5% of carob pods in the diet stimulated the performance of growing rabbits, and thus, it has potential as an unconventional feed resource for rabbits without any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74.
75.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危害日益加重,特别是病毒性疫病,已成为传染病的主体。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仍然缺乏有效的药物,且大多数尚无效果可靠的疫苗,再加上新发和再发病不断出现,使得病毒病危害尤为突出,急待寻找提高机体免疫、抵抗病毒感染的替代药物。干扰素(IFN)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还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反应,提高机体抗病毒感染能力,使病毒在机体存活和复制的几率降到最低。目前发现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的IFN,利用3种类型的IFN的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功能,研究抑制病毒复制的新型生物制剂,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为病毒性疫病,特别是新发或突发的重大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模拟干旱和盐胁迫下沙冬青种子硬实特性和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1~5 d内每天吸胀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子视为不同硬实程度的种子T1,T2,T3,T4和T5,与第5 d仍未吸胀的硬实种子(记作Tr)作为试材对其硬实特性和抗逆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沙冬青种子栽培驯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硬实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上升趋势;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不同处理对种子的硬实破除效果表明,80℃热水浸泡种子可达到最佳破除效果。通过测定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不同硬实程度种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表明在相同逆境条件下,随硬实程度的加深,除极个别外,各项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一定胁迫强度下硬实种子萌发幼苗的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萌发幼苗(P<0.01),因此,硬实种子比非硬实种子有较强的保护酶调节系统。硬实程度越高,耐旱和耐盐能力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77.
以前期研究获得的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ADP核糖基化因子(ARF)基因干扰表达转化植株为材料,用qRT-PCR法对转基因植株的ARF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降低,生长后期略有增加,表明ARF基因干扰表达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发生改变。ARF基因干扰表达影响马铃薯叶片中酶活性,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与对照相比,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升高11.61%~27.84%,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提高21.10%~41.32%,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活性降低2.88%~57.64%,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活性提高29.00%~39.57%;不同温度(4℃和室温)贮藏的块茎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先降低,再升高,但前者较后者AR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室温较4℃贮藏的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30.44%~56.28%,NR活性提高17.41%~40.92%,PLD活性降低24.39%~85.11%,SPS活性提高30.89%~45.78%。室温较4℃贮藏的非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25.11%~70.66%,NR活性提高36.07%~89.62%,PLD活性降低11.35%~72.64%,SPS活性提高27.31%~61.33%。本研究通过探讨ARF基因干扰表达对马铃薯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RF基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
Cathelicidins抗菌肽在家禽天然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已构建的含Cathelicidins抗菌肽成熟肽的阳性克隆菌株Rosetta(DE3)/pET30-CathL1S、pET30-CathL2S、pET30-CathL3S分别在37℃、1.0 mmol/L IPTG的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Cathelicidins成熟肽片段均在大肠杆菌中以融合形式成功表达,表达产物的表观分子质量分别为7、8、7.5 ku。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 (Salmonella pullorum)、巴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及绿脓杆菌等供试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抗生素耐药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雏鸡为实验模型研究重组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注射中、高剂量CathL-1抗菌肽试验组(5、10 mg/kg),在试验结束后取肝脏组织匀浆液涂布于TMP平板,未分离到葡萄球菌。各抗菌肽试验组平均增重均高于感染对照组,其中低剂量抗菌肽试验组(2.5 mg/kg)体内抑菌效果虽与普通抗生素相当,但其增重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9.
80.
对秋季中华蜜蜂工蜂有分泌活性舌腺(9日龄)和无分泌活性的舌腺(采集蜂)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发现二者的舌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存在着差异。9日龄工蜂舌腺处在分泌活性状态。细胞核发达,多突起;粗面内质网发达,成平行状排列;胞内管、胞外管中都充满电子致密度均匀的物质,即王浆物质;有大量的分泌块;线粒体内嵴排列紧密,呈板层状。而采集蜂舌腺处在无分泌活性状态。核周边异染色质增多;粗面内质网不太发达,多呈泡状;胞内管中物质为一些不均匀的电子致密度大的粗颗粒物质;胞外管中只有少量水样物质;线粒体内嵴间隙相对变大,多发现内嵴间隙呈管泡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