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62篇 |
免费 | 759篇 |
国内免费 | 11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30篇 |
农学 | 1042篇 |
基础科学 | 95篇 |
2016篇 | |
综合类 | 5897篇 |
农作物 | 1281篇 |
水产渔业 | 860篇 |
畜牧兽医 | 1491篇 |
园艺 | 529篇 |
植物保护 | 16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273篇 |
2022年 | 511篇 |
2021年 | 519篇 |
2020年 | 481篇 |
2019年 | 609篇 |
2018年 | 389篇 |
2017年 | 614篇 |
2016年 | 769篇 |
2015年 | 622篇 |
2014年 | 726篇 |
2013年 | 871篇 |
2012年 | 1107篇 |
2011年 | 1112篇 |
2010年 | 1004篇 |
2009年 | 896篇 |
2008年 | 832篇 |
2007年 | 895篇 |
2006年 | 707篇 |
2005年 | 534篇 |
2004年 | 414篇 |
2003年 | 300篇 |
2002年 | 218篇 |
2001年 | 209篇 |
2000年 | 155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转移因子与重组转移因子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因子是来自于免疫淋巴细胞的一类可透析小分子多肽,它能够将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信息传递给未致敏的受体淋巴细胞。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能力,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增强其免疫活性,并可诱导靶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重组转移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转移因子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制备而成,试验表明其具有增强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转移因子和重组转移因子是一种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药品,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以家兔近端结肠电的基本活动规律为指标,观察了电针足“三里”穴及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对近端结肠电的影响,同时对比观察了损毁部分PAG对电针效应的影响。结果:(1)在禁食、轻度麻醉状态下,近端结肠电慢波振幅为206±156μV,频率为14.9±1.7Hz,慢波上载有快波;(2)电针“足三里”穴对结肠电有抑制或兴奋效应,当有快渡活动时,主要呈现慢波振幅增加效应,有时也增加快波的振幅和幅度;而当没有快波活动时,电针主要减低慢波振幅。上述电针的作用可持续10~45min;(3)对44个pAG刺激点刺激的结果显示,16个点为结肠电兴奋点;13个为结肠电抑制点,而15个点为无效点。其中兴奋效应的潜伏期为1.1±0.95min,可持续2.45±1.4min;抑制效应的潜伏期为0.6±0.5min,可持续2.9±1.3min;(4)5只家兔损毁部分PAG后,电针效应减少23.8±16.6%。 相似文献
103.
104.
狼毒及瑞香狼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戟科狼毒含有挥发油成分、萜类、植物甾醇类、蒽醌、鞣质类、苯乙酮、杀虫成分。月腺大戟还分离出了黄酮类化合物;而瑞香狼毒含有木脂素、黄酮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以及其他成分。大戟科狼毒与瑞香狼毒的生物活性都有抗癌或抗肿瘤、抗茵、抗病毒、抗惊厥、杀虫作用,但二者的作用方式却不同,大戟科狼毒还独有抗白血病作用,而瑞香狼毒独有治疗和预防免疫缺陷的作用。关于狼毒的记载与研究的历史较早,但对于瑞香狼毒与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和月腺大戟的收载比较混乱,因此,对瑞香狼毒与大戟科狼毒在植物形态、生长分布、化学成分研究以及生物活性研究上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5.
106.
Yea Hwang MOON Ji Un OK Shin Ja LEE Jong Kyu HA Sung Sill LEE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10,81(6):642-647
A comparative study among Korean native cow (Hanwoo), Holstein dairy cow, Korean native goat and crossbred sheep on the population and marker concentration of ruminal microbes, the activities of carboxymethylcellulase (CMCase), xylanase and amylase, and in situ dry matter (DM) degradability were conducted. Twelve ruminally cannulated animals, three of each species, were used. Animals were fed the same diet containing 40% formula feed and 60% rice straw at the level of 2.5% of body weight. Total viable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the rumen fluid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1) greater for bacteria and fungi in goat than those of Holstein. The protozoan population among ruminant species was the reverse from that of bacteria. The concentrations of 2,6‐diaminopimelic acid and chitin as markers for bacteria and fungi in the rumen fluid, respectively, were highest in goat,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population data. The concentration of aminoethylphosphonic acid as marker of protozoa was highest in Hanwoo and lowest in sheep (P < 0.01). Goat had the highest (P < 0.01) activities of all the enzymes investigated among ruminants. In situ effective degradation of the DM of rice straw was approximately 19% higher in the rumen of goat compared with other animals. 相似文献
107.
产犊日期相近且处于产奶高峰期的35头奶牛,根据其夏季产奶量下降率的多少分为不耐热组和耐热组,其中下降率低于10%的被定为耐热组(n=16),下降率在40%以上的被定为不耐热组(n=19),分别测定春、夏两季奶牛红细胞钾含量和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并分析其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夏季血液中红细胞钾含量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红细胞钾含量在同一季节、不同组别之间差异较大,不耐热组奶牛春、夏两季的红细胞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耐热组(P<0.05);红细胞钾含量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呈中等强度正相关,其中春季奶牛红细胞钾含量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的相关系数为r=0.569(P<0.05),夏季奶牛红细胞钾含量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的相关系数为r=0.529(P<0.05)。荷斯坦奶牛夏季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力显著低于春季(P<0.05),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力在同一季节不同组别之间差异较大,不耐热组显著低于耐热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春季奶牛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夏季奶牛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与奶牛夏季产... 相似文献
108.
猪宰后肌肉SOD与MDA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宰后肌肉SOD活性与MDA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猪宰后肌肉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肌肉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则逐渐上升;不同品种猪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除MDA5 d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SOD活性始终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MDA含量则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②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肌内脂肪(IMF)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较丰富的IMF含量和较低的PUFA含量。③猪宰后肌肉SOD、MDA与持水性能、肉色、嫩度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证明SOD活性越高和MDA含量越低的肌肉,其系水力越高、肉色越鲜艳,并且肉质越细嫩。研究结果提示:猪宰后肌肉SOD通过消除或降低氧自由基而抑制脂质氧化,参与调控了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9.
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胰腺及小肠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大长北母猪所产仔猪 45头 ,2 1日龄断奶。断奶时宰杀 5头公仔猪作为哺乳对照 ,其余仔猪按公母各半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添加 1.2 %谷氨酰胺。断奶后 14d和 2 8d宰杀仔猪 ,以研究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胰腺和小肠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断奶后 14d,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可极显著提高胰腺胰蛋白酶相对活性和总活性 (P<0 .0 0 1)以及比活 (P<0 .0 1) ,而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及粘膜中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断奶后 2 8d时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粘膜中胰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对照组仔猪胰腺、十二指肠和回肠胰蛋白酶活性在断奶后 14d已基本恢复到断奶时水平 ,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超过断奶时水平 (P<0 .0 5 ) ;断奶后 2 8d胰腺胰蛋白酶比活和总活性极显著高于断奶后 14d(P<0 .0 1) ,胰腺和回肠胰蛋白酶相对活性显著高于断奶后 14d(P<0 .0 5 )。试验组仔猪胰腺和空肠胰蛋白酶相对活性和比活在断奶后 14d极显著超过断奶时水平 (P<0 .0 1) ,达到了对照组断奶后 2 8d时酶活性水平 ;断奶后 2 8d胰腺胰蛋白酶相对活性、比活和总活性维持在断奶后 14d水平 ,而空肠胰蛋白酶相对活性和比活又降至断奶时水平。结果表明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有助于缓解由于早期 相似文献
110.
为探明玉米‖花生茬口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光反应机理,研究了玉米‖花生茬口(间作茬口,ICR)、玉米茬口(MCR)和花生茬口(PCR)及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冬小麦花后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Ⅱ(PSⅡ)、光系统I(PSⅠ)及二者间的性能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PSⅡ反应中心供(Wk)/受体侧(Vj)的活性,增强了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捕获的能量(TRo/CSo)和进入电子传递的光能(ETo/CSo)。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旗叶PSⅡ初级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额(φpo)、转化效率(Ψo)、电子传递效率(δRo)及乳熟期的PSⅠ的性能(ΔI/Io)、PSⅡ与PSⅠ协调性(ΦPSⅠ/PSⅡ)和籽粒产量,较花生茬口显著提高了乳熟期的φpo和δRo值。施磷提高了Pn、ABS/CSo、TRo/CSo、ETo/CSo、φpo、Ψo、δRo、ΔI/Io和ΦPSⅠ/PSⅡ值。这说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提高了冬小麦旗叶光反应中心活性,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重要原因可能是间作茬口能保持耕层较高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