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51.
Exotic trees are often planted to recover degraded lands. Inoculation with mycorrhizal fungi can improve their survival. Plant growth is partly dependent on the strain used, bu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election of mycorrhizal fungi.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growth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 (Johnson) is affected by two different mycorrhizal inocula generated using fungal spores retrieved from an Australian site (allochthonous soil) and a Senegalese site (native soil) under C. equisetifolia trees.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plants in a Senegalese soil, previously sterilized or not, and grown in a greenhouse. At harvest, parameters related to plant growth and mycorrhization were evaluated and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were compared. Tree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both types of inoculants. In unsterilized soil, plants inoculated with the native inoculant were taller than plants inoculated with the allochthonous inoculant and control plants. The frequency of mycorrhization with both inoculants was higher in unsterilized soil. The strongest effects of the mycorhizosphere on the soil microbiome were obtained with the allochthonous inoculum, and analysis of the taxonomic composition revealed mycorrhizal communities specific to each inoculu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 equisetifolia and its root bacterial community are dependent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ycorrhizal inoculum. The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this rhizosphere effect in terms of soil fertility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to better guide reforestation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52.
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碳储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麻黄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对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含碳量变化范围在454~526 g/kg之间,器官平均含碳量表现为树根树叶果树干树枝树皮;0~60 cm土壤碳含量变化范围在0.8~9.3 g/kg之间,平均含碳量仅为3.6 g/kg,同一林龄不同土壤层含碳量差异显著,土壤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不同林龄乔木层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233.1 t/hm2)成熟林(165 t/hm2)近熟林(99.8 t/hm2)中龄林(56.0 t/hm2)幼龄林(27.1 t/hm2),不同林龄间同一器官的碳储量均呈显著差异,除中龄林、近熟林枝与叶间差异不显著外,同一林龄不同器官间也均呈显著差异;土壤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34.27 t/hm2)近熟林(22.97 t/hm2)过熟林(20.8 t/hm2)中龄林(15.92 t/hm2)幼龄林(12.27 t/hm2),相同林龄0~10、10~20、20~40 cm土层间均呈显著差异,相同土层不同林龄间部分差异显著性不一。可见,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为生态系统主要碳库,其中乔木层碳储量约占79.85%,为第一碳库。  相似文献   
53.
对引起木麻黄红根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致病性测定接种后木麻黄罹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根据病原菌子实体形态、显微结构和ITS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木麻黄红根病病原菌为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6.0;在以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最适碳源为蔗糖。  相似文献   
54.
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林龄木麻黄根、根际土壤及凋落物的水浸提液进行了检测并分析比较。发现鉴定出的物质主要为酸、酯、烷、醛、酮、酰胺及酚类等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林龄木麻黄样品中鉴定出的共有物质主要有7种,而鉴定出的特有物质有52种。这些物质主要来自木麻黄的凋落物中,根中检测出的种类次之,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在不同林龄不同部位的浸提液中占的比重较大,植物产生这些有机物与体内物质分泌途径、微生物作用以及木麻黄自身生长需要有关。这几十种物质究竟是否对木麻黄产生自毒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陈本莉    叶华江    余亚圣    李小容    李蕾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25-32
采用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了不同生境及木麻黄浸提液处理下的青皮幼苗叶片差异蛋白质组,鉴定出差异蛋白47个,特异蛋白11个,差异蛋白多与光合作用相关、与物质代谢相关; 特异蛋白多与抗逆及次生代谢物合成相关。与原生地比较,迁入地幼苗叶片未出现特异蛋白。为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为给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的径级结构,并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木麻黄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前期的死亡率极高,至后期相对平稳,第IV龄级为种群存活曲线的分水岭,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I型。此外,在木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基波不明显,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木麻黄材料进行疏解、浸胶、晾晒、重组及热压等工艺开发了木麻黄重组层积材,并研究了不同密度的木麻黄重组层积材的耐水性能、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水平剪切强度等方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木麻黄可以进行重组热压,有工业化利用的前景,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大,其物理力学性能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
景观型木麻黄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主要利用木麻黄树种种源丰富的特点,调查筛选和新引进的景观型木麻黄种质资源,经过繁殖、育苗、修剪、管理研究,选育出具有景观型观赏价值的木麻黄优良品种,为城乡及沿海地区的园林绿化、四旁绿化、景观改造提供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59.
应用“根太阳”生根剂促进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太阳"生根剂是一种新型的分子信号诱导型生根产品,比较其与萘乙酸促进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的结果表明,用"根太阳"生根剂20 mL.kg-1浸泡木麻黄小枝15 s的处理在生根时间、生根条数、根的长度、生根率等指标上都优于萘乙酸50 mg.kg-1浸泡24 h,特别是在生根时间和生根条数上的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60.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自然低温胁迫前后浙江大鹿岛7种木麻黄变异类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木麻黄各变异类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变异类型R5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最大,光合作用效率最强,表现出最强的抗寒性;G7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降幅最大,光合作用效率相对较弱,抗寒性最弱;其他类型抗寒性适中。低温胁迫下,各变异类型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也反应了木麻黄各变异类型抵抗低温伤害光合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