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9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林业   574篇
农学   297篇
基础科学   58篇
  722篇
综合类   2001篇
农作物   436篇
水产渔业   1265篇
畜牧兽医   1096篇
园艺   128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以西伯利亚杏优良单株为选择目标,结合地理生态因子对核仁表型和成分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明确内蒙古西伯利亚杏核仁形态及成分的变异特点和地理变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类型优良单株的选择。[方法]结合单株产量高、生长势好等指标,对来自内蒙古地区的10个西伯利亚杏种源中筛选出的217个单株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壳厚、核形指数、核干质量、仁纵径、仁横径、仁侧径、仁形指数、仁干质量、出仁率、产仁量、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16个形态及成分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筛选不同类型的优良单株。[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杏各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变异范围为8.94%68.27%,核形态的变异系数(16.87%)大于仁成分(14.61%)和仁形态(14.14%),质量和成分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大小和形状指数。(2)产仁量、仁干质量、出仁率、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主要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将种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产仁量高、仁大;第Ⅱ类群出仁率高,粗蛋白含量高;第Ⅲ类群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第Ⅳ类群各项指标都较低;第Ⅴ类群产仁量高、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3)核、仁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且产仁量、苦杏仁苷、粗脂肪分别与纬度、经度、年平均气温密切相关。(4)前6个主成分贡献率达到80.716%,按5%入选率分别筛选出9种类型的优良单株各11株,各类型优株主成分得分值的现实增益为146.12%199.22%,具有显著的优异性。[结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在广泛且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核仁表型和成分的变异,且不同种源以及不同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主要经济性状对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5个具有不同经济特征的育种类群;主要经济性状与表型以及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2.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α、β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分析辽东林区近50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的结构特征、植物多样性,探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自然化过程及其自然化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辽东林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明显的自然化现象。坡下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坡中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水曲柳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坡上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花曲柳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2)辽东林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坡中部生物多样性最高。(3)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自然经营,应充分利用长白落叶松先锋树种作用及其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依靠自然力恢复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983.
晋西黄土区封禁小流域植被群落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度、群落木本植物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为黄土高原地区仿拟自然植被的恢复与构建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6年7—8月,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内实施封山育林35年的柳沟小流域为调查对象,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梁峁顶、沟底6种不同生境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1996年(封禁15年)、2007年(封禁26年)在柳沟小流域相同生境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封山育林小流域随封育时间的延长植被覆盖度、群落木本植物组成、群落α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小流域封禁15、26、35年时总体覆盖度分别达到77.5%、89.1%和93.6%,封禁26年时小流域已形成森林植被,到封禁35年时各生境的植被恢复较好,流域已基本郁闭;封禁26年后流域总体覆盖度的年增长率放缓,其中阳坡、梁峁顶覆盖度年均增长率减慢,半阴坡、阴坡的覆盖度增长速率仍在增加。2)封禁35年时半阳坡、半阴坡、梁峁顶由旱中生灌木群落向中生性乔灌群落演替,阳坡由旱中生乔灌群落向中生性乔灌群落演替,阴坡由喜阴的中生乔灌群落向中生性乔灌群落演替,沟底由旱中生乔灌群落向中生性灌木群落、湿中生乔灌群落演替。3)到小流域封禁35年,除阳坡外各生境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单峰变化,除阳坡外各生境的均匀度指数逐渐上升,生态优势度、物种丰富度波动变化。目前各生境群落处于中期演替阶段,物种分布更为均匀,结构更加稳定,在晋西黄土区封山育林是形成可持续森林植被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84.
手掌参为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补肾益精、理气止痛及生精壮阳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肾寒,腰腿酸痛,亏精、易疲劳、久病体虚等病症,近年来在保健食品开发上已得到应用,极具开发潜力。为供手掌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应用参考,对手掌参的炮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5.
木荷是我国的重要建材树种,幼苗需求量逐年递增,为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木荷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并筛选出利于木荷容器苗的生长的最佳基质成分配比,以泥炭土、珍珠岩及浙江当地的稻壳、锯末为基质成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15种基质(A~O),选择可降解无纺布[40 mm(φ)×100 mm]为育苗容器,进行木荷容器育苗试验。通过测定分析木荷容器苗的移苗存活率、苗高、地径、生物量、光合参数、根系活力及N、P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基质成分配比的理化性质以及对木荷容器苗移苗存苗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成分配比显著地影响木荷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A基质的总鲜重与质量指数显著地优于其他基质,而L基质的生物量、质量指数则显著地低于其他基质;O基质的净光合速率(P_n)与气孔导度(G_s)显著地高于其他基质,C基质的P_n,G_s、水分利用率(WUE)显著低于其他基质,其较低的光合参数导致了该基质的木荷苗质量指数较低,生长缓慢。不同的基质成分配比对木荷容器苗的存苗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A、O基质为比较优良的轻型基质,对木荷容器苗的生长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6.
大果紫檀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引种至我国,是南方地区近年来推广种植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其心材在医药、家具制作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目前生长良好,然而心材形成方面的信息则鲜见报道。本文采用标准木的调查方法,分析了海南尖峰岭47年生大果紫檀心材形成情况、心材比例、心材精油含量及成分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标准木均已自然形成了心材,30 cm高度处心材比例范围为58.77%~69.14%,精油含量范围为1.51%~1.85%;从心材精油中共分离出42种成分,鉴定30种。醇类是心材精油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类别,约占总含量的92.78%,其次是烷烃类,约占总含量的0.70%。心材精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β-桉叶醇,其相对含量为55.68%,其次是α-桉叶醇,相对含量为11.14%,再次是金合欢醇和反式橙花叔醇,相应的相对含量依次为9.64%和7.46%。大果紫檀能在我国自然形成心材,并且心材精油含有多种珍贵药用成分,该研究结果为大果紫檀心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7.
为探明湘西山地优质烤烟生产与群体密度及留叶数的关系,以K326为参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及留叶数对烟株田间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留叶数为20片时,烤烟各部位叶片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糖碱比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18 518株/hm~2时糖碱比最高,为16.28,化学成分协调,质量最好。在密度为18 518株/hm~2,行株距为120cm×45cm,每株留20片叶的群体结构较为适合湖南湘西烟区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988.
为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微区试验田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CK(未施用秸秆)、C1(秸秆浅施)和C2(秸秆深还)共3种处理,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富里酸(Fulvic acid,FA)、胡敏酸(Humic acid,HA)和胡敏素(Humin,HM),IHSS方法提取HA样品,并测定其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性质等结构性质。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和各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腐殖质PQ值(HA在可提取腐殖质中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与CK相比,C1处理表层(0~20 cm)的SOC、HA、FA和HM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21.8%、27.3%、11.5%和30%;C2处理亚表层(20~40cm)的SOC、HA、FA和HM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6.3%、32%、13.4%和31.9%。C1和C2处理均使HA的氧化度、缩合度和热稳定性降低,脂族链烃和芳香碳含量增加,结构趋于简单化。这些变化在C1处理中主要体现在表层,与CK相比,C1处理表层HA的(O+S)/C比值降低了11.3%,I2920/I1620的比值增加了23.4%;C2处理主要为亚表层HA结构的变化,与CK相比,C2处理亚表层HA的(O+S)/C比值降低了9.1%,I2920/I1620的比值增加了23%。这一研究结果对阐明土壤培肥机理和指导秸秆还田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9.
速生碳汇草是通过某些禾本科植物杂交培育的新品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对5种速生碳汇草进行了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分析,探讨速生碳汇草用于制浆造纸的可行性并确定最佳制浆原料。速生碳汇草纤维采用硝酸和氯酸钾混合法分离并用生物显微镜测定纤维长宽度、壁厚以及胞腔直径;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测定速生碳汇草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5种速生碳汇草均适用于制浆造纸原料,其中5号速生碳汇草具有最好的制浆造纸价值;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74 mm,壁腔比为2.64,长宽比为123,柔性系数为28.51%,灰分含量为2.92%,苯醇抽出物含量为1.51%,木素含量为18.90%,聚戊糖含量为21.11%,纤维素含量为43.82%。  相似文献   
990.
中华绒螯蟹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生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较为复杂,尚未见其各组成部分生化成分的全面分析,本实验探究了成熟雄蟹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组织系数、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1)副性腺指数(AGI)显著高于精巢指数(TI)和输精管指数(VDI),P0.05。(2)就常规生化成分而言,精巢中的水分、总脂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输精管和副性腺(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以副性腺最高,输精管次之,精巢最低(P0.05)。(3)就脂肪酸组成而言,生殖系统各部分的总饱和脂肪酸(ΣS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n-6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精巢中的C20:3n3、C20:4n6、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4)就氨基酸组成而言,输精管中赖氨酸(Lys)、缬氨酸(Val)和组氨酸(His)含量最高,副性腺次之,精巢最低(P0.05),副性腺中其余大部分的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综上,中华绒螯蟹成熟雄体精巢中主要积累脂肪、碳水化合物、PUFA和HUFA,而副性腺中粗蛋白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