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2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116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40篇 | |
综合类 | 255篇 |
农作物 | 35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225篇 |
植物保护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湖南主要辣椒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湖南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湖南本地16个辣椒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鉴定,分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及通径系数。结果表明,湖南的主要辣椒品种间产量、株高等8个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较高的遗传选育价值;鲜果产量与果宽、单果鲜重和单株挂果数呈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对辣椒鲜果总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挂果数(0.648)单果鲜重(0.629)果宽(0.511)果长(0.328)果肉厚(0.304)株高(-0.105)果柄长(-0.014)。综上所述,建议在选配辣椒杂交组合时,优先考虑果宽较宽、鲜果较重、挂果树较多的亲本。 相似文献
53.
不同干制工艺对野山椒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郴州产野山椒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原干、烤香、焦盐3类加工型野山椒粉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辣椒粉中共鉴定出105种成分,其中37种为3类辣椒粉共有;原干椒、烤香椒、焦盐椒中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58、93、55种,其中,己酸己酯、2-甲基丁酸己酯、3-甲基丁酸己酯等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烷烃类和烯烃类;与原干辣椒粉相比,烤香野山椒粉和焦盐野山椒粉中的酯类物质含量降低,烷烃类物质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54.
55.
陈文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4):396-399
以福湘佳玉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喷施水杨酸、多效唑和甜菜碱对辣椒幼苗植株形态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诱导剂处理均能减轻辣椒幼苗的低温伤害程度,提高幼苗壮苗复合指标值;诱导剂处理幼苗叶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植株,呈先升后降趋势,各诱导剂处理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的最大值分别比对照高25.93%和61.54%,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93倍和2.34倍;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植株,呈先降后升趋势,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的最小值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3.44%和79.31%;3种诱导剂中以水杨酸的抗寒效果较好,多效唑最差,且以7.5 mmol/L水杨酸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氨基寡糖素田间防治辣椒疫病和体外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的抑菌作用,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田间喷雾使用氨基寡糖素对辣椒疫病有一定的防效,40mg/L氨基寡糖素对辣椒疫病的防效高达73.2%。采用生长速率法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上研究了氨基寡糖素体外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可以抑制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有效中浓度EC50为100mg/L。在无菌水中氨基寡糖素可以抑制辣椒疫霉新生菌丝上孢子囊的形成以及静止孢的萌发,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64mg/L和41.84mg/L。 相似文献
57.
黄灯笼辣椒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灯笼辣椒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激素对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对子叶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IAA与6-BA配合能明显提高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4mg/LGA3,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5mg/L IAA1mg/L AgNO36mg/L,平均诱导率达75%;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3mg/L IAA1mg/L AgNO36mg/L GA34mg/L,平均伸长率可达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IAA0.5mg/L,生根率达95%;建立了辣椒子叶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58.
以通过EMS诱变筛选得到的黄色花药辣椒突变体Caya为材料,以野生型樟树港辣椒ST–8为对照,测定花药中花青素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花粉活力鉴定,发现突变体Caya花药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花粉活力与ST–8的无显著变化。以ST–8和Caya进行正反交,得到F1群体,F1自交构建F2群体,F1和Caya回交构建BC1群体,调查各群体的紫色花药和黄色花药植株数量,分析花药颜色的遗传规律,发现黄色花药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BSA–Seq技术对控制花药颜色的基因进行定位,将候选区域锁定在2号染色体142Mbp至157Mbp;设计9对SNP标记对F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分型,进一步缩小候选区间,最终将目的基因定位于147 461 604 bp至150 376 942 bp,在候选区间内筛选到2个与花青素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登录号为Capana02g002586、Capana02g002763。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BCAT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布、性质及表达模式。中国辣椒是辣椒的5个主要栽培种之一,果实通常具有由支链酯类形成的浓郁果香。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CAT,Branched-chain Aminotransferase)负责催化支链氨基酸合成相应2-氧代酸,是催化合成支链酯类的第一步反应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中国辣椒的BCA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表达分析和克隆。【结果】获得5个BCA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CcBCAT1、CcBCAT2、CcBCAT3、CcBCAT4和CcBCAT5,随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克隆CcBCAT1~CcBCAT4。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分布于辣椒的4条染色体上,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氨基酸长度在184~557 aa,分子量为20.29~89.60 ku,等电点为5.57~8.34。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CcBCAT1定位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其他基因家族成员均位于叶绿体。CcBCATs基因时空表达分析显示,CcBCAT1-4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Cc... 相似文献
60.
Jose Maria da Silva Paulo Cezar Rezende Fontes Carla do Carmo Milagres July Anne Amaral de Abreu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20,43(18):2833-2843
Abstract Adequate plant nutrition is important to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the crop yield. This study tried to verify the influence of Nitrogen (N) on plant biomass production and the yield of bell pepper grown in SLAB; quantify the N use efficiency (NUE), and to quantify the residual N concentration in the substrate after the end of the crop cycle.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protected environment. Pepper seedlings were transplanted to SLAB bags containing 40?dm3 of substrate. The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six N rates (0, 1.5, 3.0, 4.5, 6.0, and 7.5?g plant?1) split into 10 fortnightly applications,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The fruit yield was evaluat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and after the final harvest, the dry mass of leaves, stem, and root of the plant, the N content and accumulated, the residual nitrate and ammonium in the substrate, and the NUE were evaluated. The rate of 5.51?g plant?1 of N, corresponding to 355.5?kg ha?1, provided the maximum yield of commercial fruits of 1.57?kg plant?1 or 101.2 t ha?1. With increasing N rate, the residual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substrate increased and the NUE decrea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