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28篇
  免费   1497篇
  国内免费   4963篇
林业   3460篇
农学   2099篇
基础科学   4999篇
  6957篇
综合类   19011篇
农作物   1075篇
水产渔业   786篇
畜牧兽医   3772篇
园艺   695篇
植物保护   1534篇
  2024年   711篇
  2023年   1830篇
  2022年   2421篇
  2021年   2368篇
  2020年   1921篇
  2019年   2146篇
  2018年   1267篇
  2017年   1881篇
  2016年   2171篇
  2015年   2011篇
  2014年   1983篇
  2013年   2073篇
  2012年   2295篇
  2011年   2245篇
  2010年   2153篇
  2009年   1982篇
  2008年   2022篇
  2007年   1635篇
  2006年   1393篇
  2005年   1154篇
  2004年   862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407篇
  1997年   378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325篇
  1991年   367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贵州省黎平县地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贵州省黎平县地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行评估,为区域碳源和碳汇管理及"大生态"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黎平县2005,2010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CA-Markov模型和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在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研究区2005—2025年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结果]①2005—2015年,黎平县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呈增加趋势。②2015—2025年土地利用整体变化趋势与2005—2015年一致但幅度增大。耕地由2005—2015年的降幅2.37%到2015—2025年的增幅4.21%,整体趋势发生转变;③2015年黎平县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分别为9.12×10~7 t和206.61 t/hm~2。自2005年以来分别下降2.00×10~5 t和0.45 t/hm~2。2025年黎平县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分别为8.98×10~7 t和203.44 t/hm~2。[结论]黎平县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呈减弱趋势,林地的大面积转出和建设用地的扩张是碳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未来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992.
调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其模拟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移动式防雨棚下,采用盆栽土培方法,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试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RDI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模拟,为建立冬小麦RDI指标与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试验采用二因素(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RDI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符合“缓-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并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较好的模拟;不同水分调亏处理间最大灌浆速率及其出现时间、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活跃生长期和3个灌浆阶段灌浆持续期,以及最终千粒质量等特征参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越冬期轻度调亏具有最高的平均灌浆速率(每百粒0.234 g/d)、最大灌浆速率(每百粒0.369 g/d)、最高的第3阶段灌浆速率(每百粒0.099 g/d)和最高的千粒质量(58.46 g)。经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参数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千粒质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参数有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活跃生长期和第3阶段灌浆速率等。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土壤饱和入渗理论计算盐碱地冲洗定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渍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4。据统计全世界盐渍土有9·54×108hm2。中国盐渍土面积大部分分布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宁夏银川平原和内蒙古西部等地[1]。根据1990~1993年原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调查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盐碱型后备资源3·75×10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1%[2]。盐碱的改良利用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冲洗改良是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水利措施。冲洗定额是冲洗改良盐碱地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如何正确合理地确定冲洗定额是冲洗改良盐碱地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计算冲洗定额的方法主要有列果斯塔也夫经验公式、沃洛布耶夫公式、阿塞拜疆水工设计  相似文献   
994.
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间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田块间作物产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缩小该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开展作物产量差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产量差的内涵、研究尺度的扩展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作物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产量差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目前作物产量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未来作物产量差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Brookston粘壤土为研究对象,测定免耕(NT)、秋翻(MP)和牧草连作(BG)管理下特定团聚体(0.25~0.5 mm,1~2 mm)中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与动态变化.探索耕作方式对团聚体中SOC数量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P和NT土壤相比,BG土壤团聚体SOC含量较高,且较为活跃;与MP相比,NT方式下团聚体的SOC含量较高,且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SOC含量增加; NT方式下团聚体中的SOC更加活跃;两种团聚体中SOC的稳定性随耕作方式变化而不同,长期NT下没有显著差别,长期MP下1~2mm团聚体较0.25~0.5 mm团聚体稳定.  相似文献   
996.
洛阳孟津冬小麦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 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 并对节水潜力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洛阳孟津地区46年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7 571~10 965 kg·hm-2, 平均9 209 kg·hm-2, 此值可作为当地补灌区产量的上限参考值; 光温水生产潜力为3 957~7 450 kg·hm-2, 平均5 510 kg·hm-2, 仅占光温生产潜力的59.8%, 此值可作为雨养冬小麦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降水量为226.29 mm, 不及需水量的一半, 平均水分亏缺量占生育期降水量比例高达72.5%, 平均水分满足率为66.4%, 生育期水分亏缺成为影响洛阳孟津地区旱作冬小麦生产发展的首要障碍.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降雨年型冬小麦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变幅较大, 波动范围为12.06~22.94 kg·hm-2·mm-1, 46年均值为16.94 kg·hm-2·mm-1.近8年旱作冬小麦现实水分利用效率仅占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58.5%, 平均光温水生产潜力开发度为60.5%.结果表明, 洛阳孟津地区冬小麦节水潜力较大, 采用合理的节水农业措施, 加强农田建设, 改善地力, 增强土壤储水蓄水能力, 高效利用降水资源,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今后提高冬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普通城门洞形隧洞正常水深的直接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城门洞形过水断面是泄洪隧洞和灌溉引水隧洞较常采用的断面形式之一,其水力计算中的正常水深求解无显函数形式的表达公式。传统的试算法或查图法不仅计算过程繁琐,而且计算精度不高。该文通过对城门洞形断面均匀流方程进行数学变换,并对引入的无量纲参数与相对正常水深的关系进行分析及计算,应用逐步优化拟合原理进行拟合,得到了普通城门洞形断面均匀流水深的直接计算表达式。实例计算及误差分析表明:在工程实用范围内(正常水深与拱顶半径之比在0.20到1.55之间),直接计算公式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0.24%。且该式具有物理概念清晰明确、公式形式简捷等优点,可为工程设计及水工设计手册的编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沙输移比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输移能力的指标,对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流域治理决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算(根据定义)与模型计算(通过建立泥沙输移比模型)2种。直接计算的关键是土壤侵蚀量的获取,而计算模型目前主要有因子经验模型、分布式模型与物理模型。在对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土壤侵蚀量获取方法及建立的泥沙输移比模型进行总结与评述的基础上,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一些地区,分析了其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3个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9.
基于ANN-产量的耕地地力定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管理水平近似条件下的作物实际产量是耕地地力等级的直观反映,在目前传统耕地地力评价AHP-模糊评判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耕地地力的ANN-产量定量评价模型,并以山东省鱼台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研究.采用相对隶属度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描述,以实际产量为目标输出标准,经神经网络训练得到评价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模型不仅能反映耕地地力评价的非线性特征,而且评价过程中不需要确定权重,消除了传统方法确定权值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通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发现,该模型评价结果与现行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的结果较为一致,为耕地地力的定量评价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00.
植被恢复模式对黑土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环法对黑龙江省克山农场5种主要的人工林植被类型(水曲柳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美青杨林和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的贮水性能和渗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林地土壤1m土层范围内饱和贮水量在5347.01~5762.91t/hm^2之间,水曲柳和落叶松林地最大,其它3种林地间则差异较小;滞留贮水量在543.43~916.13t/hm^2之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落叶松林〉水落混交林〉美青杨林〉水曲柳林〉樟子松林;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4~33mm/min,水落混交林最高,依次分别为落叶松林、美青杨林、水曲柳林、樟子松林;稳渗速率在1~8mm/min之间;30min累计人渗量水落混交林和美青杨树林地要远高于其它林地,水曲柳和落叶松林地次之,樟子松林地最小。采用的4种人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各种林分土壤的人渗过程,平均相关系数r在0.9272~0.9536之间,而考斯加可夫模型和Philip模型的拟合值更接近于实测值,更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森林植被下的土壤人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