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篇
  56篇
综合类   396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枝害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栽培品种NC89为对照,通过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转双基因抗虫烟草对烟夜蛾和小地老虎幼虫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转双基因抗虫烟草对烟夜蛾幼虫具有稳定的杀虫作用,取食后2-3d死亡,死亡率达100%,不同龄期间表现一致;对小地老虎幼虫个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其抗性随龄期的增加而减弱,1龄死亡率为48%,2龄为28%,3龄以后死亡率为0,但对各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草地贪夜蛾2019年已经在中国南方和周边国家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完成定殖过程。自2020年起,将在春、夏两季随季风向北逐代迁移进入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作物主产区发生为害,形成对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长期性威胁。作者基于对草地贪夜蛾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的认识,借鉴中国棉铃虫等重大农业害虫防控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两步走"策略。在近年内,实施以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旨在解决短期内生产上草地贪夜蛾为害的应急管控问题。然后通过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力争在3~5年的时间内构建和实施以精准监测预警、迁飞高效阻截和种植Bt玉米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现低成本、绿色可持续控制目标,满足中国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需求。  相似文献   
3.
Transgenic crops having alien gen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re getting popularity. A Rice (Oryza sativa L.) containing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 soil bacterium, was assessed to study the potential risks of transgenic plants on environment. The crop was found resistant to target insect pests. Rice variety Basmati-370 transformed with two insecticidal genes, crylAc and cry2A, was grown under field conditions for several years. Data were collect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lant growth. Fate of Cry protein in soil, effect of Bt protein on non-target insects, risk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gene flow were evaluated. No potential hazard was found at all levels. Bt protein was unstable and degraded significantly in soil within 30 days after harvesting the crop. No harmful effects were found on non-target insects (insects other than order lepidoptera). Maximum gene flow of 0.02% was observed at close spacing and no evidence of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to Rhizobium spp. was found. In conclusion, the transgenic rice plants transformed with Bt genes have no harmful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地区Bt棉主栽品种的性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苏棉9号"比较,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饲喂Bt棉组织,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蛹期缩短和蛹重减轻;1~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棉田差异极显著,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9号"相近;蕾铃数量及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按照供试的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性及丰产性状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鲁棉研15">"中棉所29">"南抗3号">"科棉1号"。  相似文献   
5.
以4年生转双抗虫基因741杨试验林为对象,研究了土壤中Bt毒蛋白的分布,及其在生长季节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林土壤中发现了毒蛋白的存在,在转基因植株根围含量最高,距根系越远,含量逐渐降低.其毒蛋白分布趋势是根组织>根际土壤>根围土壤>地表土,其浓度一般呈10倍的等级降低,在非转基因对照植株根系周围未...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玉米Bt蛋白表达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Bt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Bt毒蛋白在玉米乳熟末期的第15叶中表达量(0.225%)最高,在花粉中表达量(0.011%)最低。叶、茎、髓、花丝、穗轴及粒的Bt蛋白含量及比例随着作物的生长呈上升的趋势。Bt毒蛋白最低检出量为0.5ng/mL。  相似文献   
7.
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抗性,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抗性未见报道。作者研究表明,棉大卷叶螟在棉田为聚集分布型,低龄幼虫有集中为害习性;抗虫棉对其有很好的抗性,平均虫株率为2.2%,较常规棉中棉所12降低96.6%;百株虫量为133.8头,较常规棉降低88.4%。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转Bt基因棉不同品种的生理代谢特征及其与棉盲蝽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个棉花品种中,棉花绿盲蝽发生量和危害程度以转Bt基因杂交棉品种最高,转Bt基因常规棉品种次之,非转基因常规棉品种最低。顶芽和幼蕾的可溶性糖含量与绿盲蝽发生量和危害程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缩合单宁含量和PLA活性与之则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顶芽和幼蕾的可溶性糖含量以转Bt基因杂交棉品种最高,转Bt基因常规棉品种次之,非转基因常规棉品种最低;缩合单宁含量、PLA活性以非转基因常规棉品种最高,转Bt基因常规棉品种次之,转Bt基因杂交棉品种最低。棉花植株氮素积累量与顶芽和幼蕾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缩合单宁含量和PLA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蕾期和铃期的氮素积累量以转Bt基因杂交棉品种最高,转Bt基因常规棉品种次之,非转基因常规棉品种最低。上述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花品种(尤其是转Bt基因杂交棉品种)在蕾期和铃期的氮素积累量高,引起了顶芽和幼蕾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缩合单宁含量和PLA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飞机喷洒Bt粉剂防治天然胡杨林春尺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Y-5B型飞机低量喷洒16 000 IU/mg的Bt可湿性粉剂防治天然胡杨林春尺蠖,用量为1 500 g/hm2和1 200 g/hm2。结果表明两种剂量都具有高效持效的特点,1 200 g/hm2可使虫口减退率达到97%,有效地减轻了春尺蠖对新疆天然胡杨林的危害,防治成本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抗根结线虫Bt cry6A基因转化茄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茄子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对抗生素选择压筛选、不同抗生素抑菌效果比较、农杆菌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了适用于茄子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根结线虫Bt cry6A基因导入茄子中,以期获得抗线虫的茄子材料,探索新的抗线虫育种途径,为利用茄子转基因技术培育和改良茄子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5mg· L-1的卡那霉素可以有效地抑制愈伤组织的产生;200mg· L-1特美汀能够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最佳侵染外植体为子叶,在预培养4d,侵染10min,共培养1d时转化率最高;获得的56株Kan抗性植株中有15株具有GUS活性;经过PCR、RT-PCR验证,初步确认Bt cry6A基因已整合至茄子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正常表达;根结线虫幼虫接种鉴定表明,转Bt cry6A基因茄子再生植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